伴随着國民經濟的提升,曾經獨屬北漂人的“雙城人生”也開始在一二線城市普及。何為雙城人生?它并沒有字眼中表達得那麼浪漫,落到實際生活中反而摻有淡淡的殘忍。它指的是工作在一個城市,生活在另外一個城市,每日都生活在通勤線上的人。通勤難、換乘累、時間久,讓許多雙城人在大城市追夢的道路布滿荊棘。而為了節省更多的通勤時間,很多人都會選擇購入一輛代步車型。
略過種類繁多的汽車品牌,将目光直視到燃油車與電動車兩大分類上,相信這也是通勤使用者面臨的首道難關。今天,就讓我們對比兩類車型的差別,看看誰才是你生活中的“焦糖瑪奇朵”。

就目前國内形勢而言,電動車型比燃油車型更具優勢。在全球新能源浪潮的影響下,各大汽車制造商紛紛跳水轉投到新能源門下,無論是國際老牌企業還是剛剛冒頭的萌新都将新能源作為發展的主路。在此背景下,燃油車型的保值率和實用性好似呈墜崖式下跌。
其實不然,雖然新能源車型在節能環保、價格以及發展前景上較占優勢,但像充電便利性、續航裡程以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依舊制約着新能源車型的發展。是以,對于上班通勤選擇燃油還是電動,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出發,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對于想要入手電動車型的使用者來說,需要注意那些呢?首先,相較于南方城市,北方電動車的發展始終止步于一定的瓶頸中。冬季續航裡程縮水、車子難打火、充電樁發展受限,都讓北方消費者的電動車通勤夢受到阻礙,隻能通過混動車型來嘗嘗鮮。
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城柳州範本大資料報告》顯示,截止到2021年9月,各個城市純電動乘用車在整個乘用車市場的占比情況中,隻有北京市一家進入排行榜前十名,帝都再次拿起“孤家寡人”的稱号。故此,要想實作電動車通勤自由,最好是工作在南方的朋友。
除了地域因素,可确定性的充電樁也是實作電動通勤的重要因素。對于整日與汽車的為伴的通勤族而言,汽車便是第二個家。與燃油車型的直沖直走不同,電動車型就如同智能手機般,需要及時補電。是以,想要購入電動車型作為通勤工具,就要在家裡、公司以及附近周圍地區有着可長期使用的充電樁。不然每天除了要忍受通勤之苦,還要額外承擔“找充電樁朋友”的快樂。此外,與燃油車型高速省油成反比,電動車型越是面臨長途和高速路段,就會更加的費電,其更比較适合市區内等中段通勤情況。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要想實作電動通勤自由,最好滿足地區全年溫度适中、中短通勤為主、充電樁數量穩定三大要素。
在電動車型盛行的今天,哪些人更加适合燃油車型?首先便是針對有續航焦慮症的使用者,相較于直加直走的燃油車型,電動車型最大的弊端恐怕便是受制于充電樁。這也導緻像我這樣的使用者,十分害怕半路抛錨問題的出現。是以,對于那些沒有條件安裝充電樁或者沒有穩定充電樁的使用者而言,電動車就如同随時爆炸的炸彈。
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哪怕是事業有成的大叔也不能拒絕“冒着黑煙,迸發震耳音浪”的動力怪人。相較于靜谧的電動車,燃油車的可操控性和動力輸出有着絕對的優勢,這也是如今燃油車型的重要賣點。是以,對于那些想要在枯燥無味的通勤生活中,體驗到速度與激情的年輕群體而言,燃油車型更具成本效益。
綜上所述,以個人之見,燃油車型比較适合有續航焦慮症、以長途高速為主、期望動力輸出的使用者。
最後:
很多人都喜愛将電動車型在經濟性上更具成本效益這個僞命題,下意識轉變為真命題。但實際上,這隻是單純計算日常出行電費的結果,要是将更換電池成本、保值率低以及較高的磨損率加入其中,并不會與燃油車型有太多差距。
使用者在購買通勤車輛時,一定要理性考量,不要盲目随大流購買電動車型。如果沒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那麼很抱歉,你還不如買自行車。特别是針對北方尤其是東北的朋友,一定不要異想天開的購買電動車,不然想要出手都很難找到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