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點選下方訂閱《新手秘籍-第三季》專欄,即可觀看包括本期視訊在内的50期視訊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我先來看一下今天要實地操作的環境,這是一個路口角落的商業房門前,我車開過來,向左轉。鏡頭自右向左,分别是一輛電動三輪車,三輪車前面停了一輛轎車。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繼續往左看,這裡有個過道,可以看到樓下停了一輛白色轎車和一輛計程車,左手邊還有一輛黑色轎車。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從左側車窗外也可以看到,黑色轎車的左邊和左前方也分别停了一輛紅色和一輛白色轎車。我現在要在黑色轎車車頭前面左拐,看看有沒有左拐的條件。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為了友善大家立體體驗,在視訊畫面中我們同時安排了左、右後視鏡和第一視角。

現在車頭自右向左畫弧線拐了過來,在拐過這輛三輪車後,前面出現了一塊開闊地帶,我打算在這個開闊的位置繞過左側的黑色轎車往左拐。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我需要先把車頭向右擺一下,向右打方向往前開,目測引擎蓋前邊緣與前方車輛保險杠還有大約30厘米時向左打方向。目測指的是在車内感覺到的距離而非實際距離,實際距離要大于30厘米。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可以看到引擎蓋前邊緣與計程車保險杠對齊狀态下向左畫弧線拐了過來。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此時觀察左側後視鏡左側車身已經相距很近,特别是左側後視鏡往前一直到左側翼子闆,再向左打方向就要刮蹭上左邊車輛了。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回正方向往前進,目的是讓車身盡量往前來,這樣再左拐的時候,左側内輪差就不會切線那麼大,就不會蹭到左側車輛的保險杠。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停一下先讓過行人。可以看到前方第一個行人膝蓋以上部分,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第二個行人大約膝蓋靠下一點的位置,這說明以人物做參照時,參照點與身高有關系。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現在前車牌照下沿和我車引擎蓋邊緣差不多對齊,前方距離至少有50厘米以上。剛才看到行人通過時淡定的樣子,說明距離很安全。在這個距離時向左打方向,車頭會随着向左轉,保險杠右側會繼續接近前車。

現在我們看看怎麼判斷這個極限距離,現在我車引擎蓋邊緣在前車牌照字型下沿,它的這個垂直高度要低于我看到的引擎蓋邊緣高度,前方參照物低于我車引擎蓋高度,說明前面還有距離,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向左打方向車頭向左畫弧線,引擎蓋右前方繼續接近前車,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現在你看到引擎蓋與前車對齊的位置逐漸擡高到前車保險杠上沿以下部位,這個距離就比較極限了。這是通過兩車垂直高度水準線來判斷車距的方法,也是最實用的方法,也就是老司機經常說的憑感覺而描述不出來的方法。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交替觀察左側後視鏡,左側車身距離左側車輛大約還有不到10厘米的距離,這個距離就要特别小心了。繼續注意前方電動車和自行車,往前開接近到極限,還要回一把方向。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這個接近電動車特别是左側這輛電動車距離車頭最近,還是根據剛才的方法,讓引擎蓋邊緣與電動車座椅的鋼梁對齊,這次對齊電動車的高度還不算高,但是電動車的後輪是靠外的,這個因素要考慮進去。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好的,挂倒擋向右慢慢打方向,此時要看着左側後視鏡,因為向右打方向倒車會使得左側車身前半部分向左靠近,左側現在還有不到5厘米左右的空間,如果打方向不夠仔細,就會産生刮蹭。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好的,現在前面已經可以看到電動車的後輪上沿位置,左側車身已經接近到極限。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挂前進擋向左打方向,還是左後視鏡和前方交替觀察,左側是觀察左右車距,前方是觀察車頭拐彎時引擎蓋邊緣與電動車座椅鋼梁的對齊關系。在與鋼梁對齊的時候,引擎蓋右前角向左畫弧線的弧頂位置已經達到了極限,接下來再向左拐距離會拉大,就是說可以通過了。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車頭雖然能夠通過了,但是車身還在向左擺斜狀态,直行還不能通過。繼續向左打方向,觀察左後視鏡以及左前角,能看到左邊車輛輪胎的輪毂上沿位置,此時開始向右打方向前進,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前進中左邊進一步接近,可以看到輪胎上沿,距離已經達到極限。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觀察右側後視鏡不要蹭到右側電動車,左邊距離也很極限了但可以通過了。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在車身前半部分通過後不要大意,讓車頭左側沿着左邊車輛最近距離往前開,慢慢向右回方向,一邊通過一邊回正方向。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好的,車輛在經過艱難曲折,最後在狹窄空間中完成不刮蹭成功通過。

同叔首創水準高度法斷車頭距離,老司機憑感覺卻說不出來的看完終于明白了

本次曲折、狹窄空間通過示範,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包括了拐彎、回把、水準高度方法車距判斷、調整車身打方向等綜合技巧,大家在學習中注意反複觀看視訊,領會技巧思路,逐漸運用到自己的開車實踐中。

各位新老朋友,《新手秘籍-第三季》共50期視訊 已經開始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