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足1-3輸給越南之後,有一部分媒體和球迷為國足首發有多少名崇明青訓,而沾沾自喜。其實什麼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其他人都稱贊徐根寶老爺子的時候,我卻為中國足球感到深深的悲哀:當一家青訓機構培養出來的球員,首發能夠占據一支國家隊半壁江山的時候,不是說明這家機構有多厲害,而是說明這個國家的球員人才儲備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緊要關頭!
本場國足對陣越南的比賽,出自崇明青訓的首發球員有多達5名,分别是門将顔駿淩,後衛張琳芃、王燊超、朱辰傑,以及前鋒武磊,是以說占據國足半壁江山一點都沒有添油加醋。如果還要加上曾經在國足踢過短暫主力位置的顧超、姜志鵬、蔡慧康、曹赟定等球員,那麼崇明青訓占據的比例還要更大,這個現象對于一個國家隊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正常來說,一家青訓機構(不是那種俱樂部梯隊)能夠培養出一名職業球員,并且進入國家隊,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了;再優秀一點的青訓機構,或許能夠先後培養出數名職業球員不等,可以說是貢獻卓著了。
要知道成為職業球員是一件困難異常的事情,按照國外的資料,1000名青訓球員裡才能夠出現1名職業球員(西班牙一個地區青訓球員有6.8萬,最終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的隻有60人),而100名職業球員裡才能夠出現1名國腳級别的球員。
而崇明青訓呢,雖然我沒有做過具體的資料統計,但是徐根寶老爺子這些年帶過的球員應該沒有超過1000名。然而從崇明青訓出來的職業球員,保守估計起碼超過了50名,更别說還有接近10名國腳,這個資料不說中國最強,起碼也是世界最強!
其實在我看來,隻有武磊、張琳芃2人算是最合格的崇明青訓。然而本文并不是要批判崇明青訓的品質,而是要說這樣的出人才率非常不科學,也間接說明了中國其他青訓機構的不作為!
據前幾年的權威資料統計,中國足球具有青訓經曆的球員大概是10000名左右,日本足球則是我們的100倍。也就是說,我們好不容易培養出1個武磊,而日本可以輕而易舉地培養出100個久保健英。
正是中國其他青訓機構的不作為,才有了崇明青訓的“一家獨大”,我們需要更多的崇明青訓,有100個最好。如果哪天崇明青訓出來的球員隻能占據國家隊一個主力位置,說不定中國足球的水準就真的上去了,期待“百花争鳴”的那一天盡早到來。球迷朋友們,你們的觀點又是什麼呢?歡迎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