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唐中主李璟的這首詞,被譽為詞中神品,不輸後主李煜

我們都知道,南唐後主李煜,是小詞的第一座高峰,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但其實李煜的文學造詣,是有家學淵源的,他的父親,也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同樣是詩詞大家。中主李璟寫的詞,水準不輸後主李煜,但他隻留下了五首詞,存詞太少,是以影響力就遠比不上李煜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首李璟的詞,這首詞被著名詞學家唐圭璋先生譽為”詞中神品“。

南唐中主李璟的這首詞,被譽為詞中神品,不輸後主李煜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詞牌《推破浣溪沙》,是《浣溪沙》的變體,與《浣溪沙》原調相比,在上、下阕末尾各增加了一個三言句。這首詞在宋澤元較本的《草堂詩馀》中題作”春恨“,春恨也就是這首詞的主題。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

真珠:一作”珠簾“。李璟身為帝王,居住之處自然非常奢華,窗簾都是以珍珠編織成簾。一般認為,這裡改為“珠簾”并不好,因為一讀到”真珠“,便知是真珠綴成的珠簾,而”珠簾“隻是簾子的美稱,并不像真珠那樣能直接展現出華貴之感。

玉鈎:玉制的挂鈎,用來卷起珠簾。

依前:依然,依舊。

手卷起真珠綴成的珠簾,挂在玉制的挂鈎上,本想遊目騁懷,抒發懷抱,然而放眼望去,卻有無窮春恨,籠罩着層層高樓。

“春恨”是無形的,如何能“鎖”?看似無理,仔細體會卻又精妙無比。當人處于某種消極情緒中時,他的内心就像被困住了,無法與外在美好的、快樂的事物産生聯結,”鎖“字極準确地傳達出了這種感受。

南唐中主李璟的這首詞,被譽為詞中神品,不輸後主李煜

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詞人的”春恨“到底是什麼?他沒有明寫,而是以一幅絕美的畫面呈現出來。

他卷起真珠,望向窗外,看到那風中,無數落花飄落。“誰是主”,離枝的落花,失去了生命的主宰,風吹它到哪裡,它就隻能去哪裡。詞的内心的憂思,也随着飄飛的落花,悠悠不盡。

落花的景象,其實就是詞人心靈的外化,他的内心也像這落花一樣,失去了依憑,無處歸宿。身為帝王的李璟,自然生活富貴安定,但物質的富足,并不能解決心靈的需求。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青鳥:典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漢武帝)于承華殿齋,日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二青鳥如烏,夾侍王母旁。”後常用青鳥指傳信的使者。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

心靈的需求,往往要别一顆心靈才能滿足。是以詞的下阕,詞人多希望能收到遠方某個人的消息,但是沒有信使,“不傳”二字,透露出詞人無限的失望,他内心的愁緒更無處可遣了,那春雨中,丁香結出了美麗的花蕾,卻含着無限愁緒。

南唐中主李璟的這首詞,被譽為詞中神品,不輸後主李煜

用雨中丁香花蕾來寫愁緒,是以麗語寫慘懷,有一種清麗而哀婉的意境。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綠波:即綠色水波。

三楚:古地區名。秦漢時期分楚地為西楚、東楚、南楚,合稱三楚。在今長江中遊以南、湖南省一帶。

最後,詞人回首遠望三楚江流,綠色的江水與蒼茫的暮色連成一片。李璟大筆振起,将悠悠春恨,化入雄渾蒼茫的暮色之中,以景結情,餘情袅袅。

著名詞學家唐圭璋先生評價此詞說:“通首一氣蟬聯,刀揮不斷,而清空舒卷,跌宕昭影,洵可稱詞中神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