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這一段《鴻雁捎書》堪稱“人間絕唱”!

青海地方曲藝,作為有着深厚群衆基礎的鄉土文化,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早已成為河湟大地鄉親們節日裡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虎年新春,由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組成的“曲藝推薦人”團隊,以新春走基層的形式,深入西甯市湟中區、互助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等地,用鏡頭記錄下民間曲藝鮮活的藝術表演形式,記錄下國家級、省級、市級傳承人,老一輩藝人精湛的演唱技藝,留存下一份可資念想、回味的影像資料。鄉音最美系鄉愁,《春節曲藝秀》“秀”出了民間藝術的魅力,“秀”出了綿綿不盡的文化記憶,“秀”出了民間藝術之花的芬芳和悠悠情韻。

青海地方曲藝種類繁多,淵源流長,多彩多姿。如具有代表性的青海平弦、越弦、西甯賢孝等曲種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青海曲藝的曲調優美,多為古代小曲曲調,曲詞的格律嚴謹,詩詞化程度較高。曲目多取材于曆史故事、民間傳說、古典名著等。

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青海本土傳統文化的魅力,讓《春節曲藝秀》陪你過大年。

《春節曲藝秀》之五

西甯賢孝

“我們還想着聽不上劉先生的戲了,沒想到……”在西甯市湟中區的一家曲藝茶社,等待聽曲兒看戲的“戲粉”在耳旁感喟道。随着說話聲《春節曲藝秀》推薦人向舞台望去,隻見八十多歲的老藝人劉延彪顫顫巍巍執意登上了舞台獻唱。

“王寶钏坐寒窯淚流滿面,思想起平郎夫好不心酸。你一去西涼國一十八年,隻撇得小奴家身受熬煎。”一開嗓,期待已久的觀衆就報以熱烈掌聲。雖然因身體緣故先生的演唱大不如以往,但在觀衆心裡依然是最好的。铮铮琴音伴着委婉的低吟淺唱,不時傳入耳畔,被稱為“河湟阿炳”的“西甯賢孝”國家級傳承人劉延彪拿手曲《鴻雁捎書》唱醉了無數觀衆的心。最是那曲中三弦彈撥出來的拟人句“薛平貴”,可謂出神入化。他這經典的彈唱片段,堪稱“人間絕唱!”

“西甯賢孝”其内容主要以說唱英雄賢士、忠臣良将、孝子賢女等故事為主,教化人們“處世為賢,居家盡孝”,故稱“賢孝”。流行于青海東部湟水流域各地的主要是“西甯賢孝”,盲藝人唱得最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