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芳覓勝】冬遊賢母園|遊記 王宇平

【尋芳覓勝】冬遊賢母園|遊記 王宇平

冬日的一個周末,因為疫情的原因,不能遠遊。聽朋友說不遠處有一個“中華賢母園”,我跟他們一合計:去那望望!

中華賢母園,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中心。主園門位于淵明大道南側。園區東至廬山北路,南至城門山銅礦宿舍和淵明山莊酒店,西至柴桑區老民政局宿舍,北至淵明大道,總面積約1100畝。

中華賢母園是九江人為彰顯地方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曆史文化資源,打造的一座以愛國主義、廉政教育、傳統文化為主線,以嶽母、陶母文化為核心,以賢母文化為内涵的寓生态休閑、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文化主題公園。這裡建築古樸、大氣,房屋構造獨特,館舍資料文化豐富。大院正中,一尊高達30米的“中華賢母”大理石材質雕塑引人注目,一對眼神對望的母子,母親面容慈善,兒子手拿書傾聽母親教誨,表達了母愛文化的偉大,雕塑極具感染力、沖擊力,令人敬仰!四大賢母館則是嶽母、陶母、歐母、孟母四大賢母經典故事的演繹場所。

我們首先來到嶽母館。了解了嶽飛的母親姚氏。她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為嶽飛刺字,鼓勵其盡忠報國。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嶽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

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問:

“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嶽飛說:“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語氣十分堅定。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她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嶽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嶽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嶽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嶽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嶽飛的後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着嶽飛。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随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将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曆代人民所敬仰。嶽氏名園展示了相關文字資料及實物,再現了當年的曆史情境。

緊接着,我們來到了陶母館。陶母館則向人們講述了東晉開國元勳陶侃母親湛氏的賢德故事。她早年喪夫,以紡織謀生,悉心教育兒子。有封壇退鲊、截發延賓等故事流傳于世,被譽為中國傳統四大賢母之一。“封壇退鲊”說的是:陶侃少時,在浔陽作主管漁業生産的小官。少小離家在外,謹記母訓、兢兢業業、忠于職守、待人和善、頗有人緣。有一次,他的部下見其生活清苦,便從魚品腌制坊拿來一壇糟魚給他食用。孝順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魚,便趁同僚出差鄱陽之機,順便捎上這壇糟魚,并附上告安信。陶母收到信物,甚為侃兒一片孝心高興。于是随口問送信物之人“這壇糟魚,在浔陽要花多少錢?”那客人不解其意,直誇耀說:“嗨,這壇子糟魚用得着花錢買?去下面作坊裡拿就是,伯母愛吃,下次我再給您多帶幾壇來。”陶母聽罷,心情陡變,喜去憂來,将糟魚壇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魚帶回陶侃,并附上責兒書信。此書言辭嚴厲,書雲:“汝為吏,以官物見饷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陶侃收到母親傳回的糟魚與責書,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發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從此,陶侃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也一絲不苟将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傳身教。

“截發延賓”說的是:風雪漫天之日,鄱陽孝廉範逵在陶侃家寄宿,但陶家一貧如洗,沒法招待客人。陶母就撤出睡覺用的草墊子,親自鍘碎,拿來喂範逵的馬;又暗中把頭發剪下來,賣給鄉人,置辦菜肴,招待客人。範逵知道這件事後歎息說:“不是這樣的母親,生不出這樣優秀的兒子!”

我們探尋的第三館歐母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給我們留下了“以荻畫地”的美談。原來,歐陽修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的。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漸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在這種艱難的境地,他的母親留下了以荻畫地的故事。歐陽修五六歲時,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杆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這就是以荻畫地的來由。

随着年齡的增大,歐陽修逐漸懂事了。他很體諒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盡力分擔家務。他很想知道母親為何有那麼大的決心和力量來撫養自己。一次,歐陽修問起了這件事。母親深情地說:“你父親死後,我能守寡撫孤,是因為我了解你父親的品德高尚。我愛他,也愛你,我決心把你培養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後,她對歐陽修又講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歐陽修父親的為人。“我嫁到歐陽家的時候,你奶奶已經去世了。可是,我從你父親對你奶奶的紀念中,知道他是個很孝敬長輩的好人。你父親在家尊敬長輩,在外當官的時候,對公事嚴肅認真,從不馬虎。他白天辦公,晚上還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對于死刑的材料,總是反複調查、核實。他常說,人命關天,馬虎不得。後來由于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對我說:‘我不能看孩子長大了,希望你今後把我的話告訴孩子:人不要貪财圖利,生活上不要過分追求,要孝敬長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你父親的遺言,望你好好勉勵自己。”歐陽修聽到這裡,抽泣着對母親表示:“我一定繼承父親的遺志,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後來,歐陽修做了官,任參知政事。慶曆三年,他因積極支援範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隻要你思想上隻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我們尋訪的最後一個賢母館是孟母館。孟母仉氏,戰國時鄒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于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後人熟知的故事有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等。

孟母三遷說的是: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世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母子倆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于是她就就帶着孟子搬到集市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堂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斷機教子”說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時也逃出去玩。。有一次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嘶”地一聲,一下子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剪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裡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跪在地上請教母親。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割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奮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最終成為了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被後人尊稱為“亞聖”。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孟母不愧是啟蒙和立身教育的楷模。

這次春遊,雖然沒有到更遠的繁華熱鬧之地,沒有品嘗到形形色色的經典美食,但竊以為是我收獲頗豐的旅遊之一。每個人都要成為孩子的父母,怎樣把孩子培養成為愛國之人?廉潔之人?正直之人?有學識之人??——建議大家多去九江賢母園看看,肯定感悟多多、收獲多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