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的熱播又起來一輪知青熱,和當年的大多數家庭一樣,周家兄妹三人二個下鄉,一個留城,老大周秉義穿上軍裝到了黑龍江建

作者:進取老馬

《人世間》的熱播又起來一輪知青熱,和當年的大多數家庭一樣,周家兄妹三人二個下鄉,一個留城,老大周秉義穿上軍裝到了黑龍江建設兵團,老二周蓉一個人到貴州山區當年叫投親靠友挿隊。兄妹二人下鄉類型在當年是少數人下鄉形式,大多數人下鄉是在生産大隊的知青點,生産小隊的知青組,真正和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是下放到生産小隊的知青組。大隊知青點,公社農場的知青隊很少與農民接觸,知青到縣林場挿隊享受農場勞工待遇,類似于參加工作,我一個同學下鄉分到縣林場後來補辦了招工手續一直幹到退休。

《人世間》兄妹二人下鄉的情況又人說假抹黑了火熱時代的“青春無悔”。有人說恢複了曆史真面貌。本人認為當年幾百萬城市學生下鄉,所處的環境不是千篇一律,沒有可比性,說故事情節假的人站在自己的經曆認為假,說故事情節真的人也是依據自身經曆判斷。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青春無悔”還是“青春有悔”?個人認為也是因人而異,城市人各個階層都有,有人從小生在官員家庭,高知家庭,下鄉渡渡金接觸一下底層生活是以後仕途的政治資本,當然“青春無悔”。周秉義在兵團和省長千金結婚,兵團經曆就是他的政治資本,是他步入高官的起點,故事情節變化符合邏輯是真的,但是他的命運不代表哪一代人。

周蓉的下鄉故事情節在當年是恥辱的,類似于“私奔”,是以氣壞了根紅苗正的勞工階級爸爸,老實善良的媽媽。放在思想開放的當今社會,女兒背着父母私自嫁給遙遠的山區也不該提倡,好在這段荒唐的愛情故事因馮大詩人的出軌而結束了。

最後要說一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城市底層的普通勞工家庭小市民家庭的孩子下鄉煅練沒有一點點進步意義,本身就是生活在底層,整天接觸窮人,換個地方不過是換一個勞動環境。拿本人來講出身于小城市市民家庭,父親是普通勞工,母親打零工,七八歲就拾菜撿柴扒煤渣,十二歲就到工地當小工,十四歲拉架子車當搬運工,十八歲下鄉幹農活還感覺農活比工地搬士坯和泥輕松,同一個知青組同學家庭條件好的感覺農活很累人,我們現在回憶當年的下鄉生活都是真實的回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