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編者按:從深海到高山、從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處都有植物的印記。歲月流變、氣候變遷、地質運動、生境更疊,植物曆久彌新、在不斷演化中保持着多樣化的世界。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聯合開設“花花萬物”,在這裡,我們關注植物的生存、競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讀生物的萬千氣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緻敬這無聲無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是《千字文》的開篇之句,其中“天地玄黃”來自《易經》的“天玄而地黃”。在古代,黃色被認為是大地的顔色,既代表土地黃色,又指代農作物黍、稷成熟時的黃色,是備受人們青睐和尊崇的顔色。同時也是帝後服飾的顔色,尊貴無比。大自然裡,用于染黃的植物非常多,主要有栀子、地黃、拓黃、黃檗、郁金等等。天然植物染黃不僅在古時受歡迎,現代也備受人們喜愛。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又稱水橫枝、山黃枝,是茜草科栀子屬的常綠灌木。其花芳香,通常單朵生于枝頂;果實黃色或橙紅色,有翅狀縱棱。栀子染色是因為果實中含有“藏花酸”這種黃色素,可以制作黃色染料,染出的黃色微泛紅光。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栀子分布較廣,不同的生長環境下,栀子的習性、葉型、果型等均發生些變異,主要可分為兩個類型:一類通常稱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較小,較适合藥用;另一類通常稱為“水栀子”,果橢圓形或長圓形,較大較适宜染料用。

自西周開始,栀子便成為染黃的主要材料,成熟果實浸泡煮沸後,可直接染出色澤鮮豔的黃色,既可作為天然食品色素添加劑,又可以染紡織品。到漢代時,栀子與染紅色的茜草,這兩種染材作為經濟作物,被廣泛種植,《史記·貨殖列傳》描述:“千畝卮茜,千畝姜韭,此其人與千戶侯等”。可見種植這些染材的農戶的社會地位與經濟收入與千戶侯相等。栀子也可添加媒染劑,染出嫩黃色、明黃色、暗黃色等不同色澤度的黃顔色。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的“金黃色的繡線和土黃色的絲織物,經過測定分析,是用栀子植物染料,經過直接染色或媒染劑染色加工而成。”然而栀子作為染料,色澤雖好,最大的缺點是不耐日曬。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栀子果實(攝影:張莉俊)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栀子果實染黃色

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是列當科地黃屬的草本植物。其全株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葉通常在莖基部內建蓮座狀;花在莖頂部排列成總狀花序,花朵像個小喇叭,花冠筒外面紫紅色,被多細胞長柔毛,花冠裂片,内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胞長柔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地黃能染色是因為其根含黃色素,搗爛浸泡煮沸後可染黃色。

古時以河東(今山西永濟)為中心,專門設定了染局,主要用于染禦黃,供皇室所用。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河東染禦黃法。這種禦用染法的原料就是用地黃的根和草木灰一起調制含黃色素的染汁。在用量上約三升地黃,染得一匹禦黃,染料的制成率相對比較客觀。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地黃的根(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地黃的花(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柘(Maclura tricuspidataCarriere)又稱為柘木,是桑科程桑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頭狀花序;果實為肉質球形聚花果,成熟時桔紅色。柘木的木材心部是黃色,可作為黃色染料,染出來的顔色是赤黃色,稱為柘黃。

柘木染出的織物,黃色帶有紅光,顔色很炫目,自隋唐以來,黃色則為帝王衣服的顔色。《唐六典》記載:“隋文帝着拓黃袍,巾帶聽朝”。到了唐高宗年間,規定“禁士亦不得以赤黃為衣服雜飾”。明代明令禁止臣子百姓穿黃色衣服,包括姜黃、柳黃等黃色系。到了清代,明黃作為帝王服飾的專用顔色。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柘樹枝幹(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柘樹果實(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Rupr.)是芸香科黃檗屬的高大落葉喬木,是古老的殘遺植物,系第三紀孑遺種,為大陸珍貴用材樹種。成年樹的樹皮有厚木栓層,呈淺灰色或灰褐色,是制造軟木塞的材料。樹皮内層薄,顔色為鮮黃色,味道很苦,質地很粘,經炮制後可入藥,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名為黃檗。葉片為羽狀複葉,小葉紙質,秋季由綠色變成明亮的黃色,金燦燦一片,非常漂亮。果實為圓球形,成熟時呈藍黑色,種子可制肥皂和潤滑油。

黃檗木制得的黃色染液,可染絲、布、毛等纖維。早在南北朝時期,就非常盛行黃檗染絲。鮑照在《拟行路難》中曾寫下“剉檗染黃絲,黃絲曆亂不可治”的詩句。黃檗中含有小檗堿,染出來的衣物不易被蟲蛀。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黃檗植株(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黃檗(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郁金(Curcuma aromatica)是姜科姜黃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約1米;根莖肉質肥大,呈黃色,具有芳香味;葉基生,葉片長圓形,葉面無毛,葉背有短柔毛;花葶單獨由根莖抽出,有稀疏的柔毛,穗狀花序圓柱形,有花的苞片淡綠色,無花的苞片白色帶有淡紅;花冠管呈漏鬥形,裂片長圓形,白色帶有粉紅,唇瓣呈黃色。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郁金的花(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帝王尊享的顔色,你知道從何而來嗎?丨花花萬物丨大年初六

郁金的植株(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郁金的肉質根莖可用來制作黃色染液染黃色。既可作為食用色素,又可作為染料浸染織物。作為食用色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王朝時期,用來調酒。從漢代記載的文獻來看,先秦時期的郁金是貢品,非常珍貴,隻有朝廷才有掌控和使用權。《詩經·大雅·旱麓》中曾記載:“瑟彼玉瓒,黃流在中。”這種用麥子摻和郁金制成的酒,顔色金黃,被稱為“黃流”,在宗廟祭祀等重大場合使用。

作黃色染料,染出來的絲織物,帶有一種微微的香味。《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記載“時珍曰:郁金有二。……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頭,長者寸許,體圓有橫紋,如蟬腹狀,外黃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氣。”

郁金染黃在古時還衍生出了“郁金黃”、“郁金裙”等專用詞語,被文人墨客們寫進了詩詞中。如李珣《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李商隐《牡丹》:“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除了以上這些植物,古人還常用槐花、姜黃、黃栌、密蒙花等植物來制作黃色染料染黃。随着時代發展,古時帝王尊享的黃色,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無論春暖花開時還是秋冬碩果季,挑一種植物來親手染制一方手帕吧,享受大自然饋贈之美。

參考文獻:

1. 黃寶康.五彩的世界—話說植物與染色[J].生命世界,2008,44-47.

2. 譚光萬.中國古代植物染料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3. 王穎.中國古代染黃植物名實考辨[D].廣西民族大學,2016.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