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美和非遺有了國家館 開館展覽可飽覽1298件中華瑰寶

【新民晚報·新民網】2月5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落成開館暨“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開幕儀式在京舉行。該館的建成填補了大陸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博物館的空白,标志着我們國家又新增一處代表國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氣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工美和非遺有了國家館 開館展覽可飽覽1298件中華瑰寶

圖檔:盧旭 (下同)

建築風貌獨特、功能設施先進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是在“十三五”期間決定建設的國家重點文化設施,是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審美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的國家級文化殿堂。

該館建築面積91126平方米,地上共六層,位于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西側緊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東側坐落着紀念建黨百年落成的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北側有中國科技館,南面有中國曆史研究院、“鳥巢”體育館等建築,一條蜿蜒的龍形水系穿行其中,将生态、科技、文化和奧運主題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叢集地。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的設計理念源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挖與提煉。整體設計構思汲取了中國古典建築太和殿的比例,建築平面中軸對稱左右展開,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對稱審美。建築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層和漂浮的建築層,分别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地、人,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和諧之美。

建築設計并沒有止于傳統的三段式,而是進一步創新演變,将地上建築最高的兩層向外出挑六米,形成淩空的造型,其創意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多寶格方匣,寓意着内部珍藏和展示着國家級藝術瑰寶。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銅色幕牆材質,圖案借鑒中國古典建築中的花窗及傳統收藏用家具博古架的多寶格構圖,通過對傳統圖案的抽象提煉,形成具有工藝美術特色的獨特創新紋樣。這種金屬格栅裝飾手法對室内空間起到有效的遮陽效果,同時镂空的形式自然呈現生動的光影變化,使整個建築顯得靈動多姿、活力四射。

工美和非遺有了國家館 開館展覽可飽覽1298件中華瑰寶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韓子勇介紹,館藏展品基本是新中國以後的作品,與曆史文物有些差別,這些作品還“活”着。設計和建設當中充分考慮了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内在屬性和文化特點,沒有像一般博物館一樣做成一個“黑匣子”,門窗、露台、環廊,展現更多的通透靈動。另外工藝美術館、非遺場館不僅是靜态呈現,将來非遺展示更多的是要展現一種活态傳承,一些項目還要追求露天效果,未來也會有很多的室外活動,比如放風筝、放河燈、賽龍舟之類。

開館之作精品瑰寶荟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浩若星海,開幕展覽“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工藝美術展”撷取一部分具有文化光彩、藝術魅力、形式精緻、易于陳列示範的内容,力求以點帶面,展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華瑰寶--中國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共分八個部分,展出工藝美術、古琴藝術、傳統樂器、絲路壁畫、中華戲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畫、民俗表演等多個門類1298件(套)工藝美術和非遺珍品佳作。展覽中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會公衆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國藝術研究院70年積累的珍藏。

“大國匠作”展廳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其中玉雕“四大國寶”最令人矚目,翡翠山子《岱嶽奇觀》、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籃《群芳攬勝》和翡翠插屏《四海騰歡》由北京玉器廠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設計制作,從題材標明、形式設計到全部完成共曆時八年,由四十多位技藝精湛的大師能手和數十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顧問團隊合作完成,矗立起玉雕曆史上的新高峰。

工美和非遺有了國家館 開館展覽可飽覽1298件中華瑰寶

“曠古遺音”展廳展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古琴藝術,可欣賞晚唐“枯木龍吟”琴、宋代“鳴鳳”琴等珍品,還可以戴上耳機,聆聽《廣陵散》《陽春》等優美的古琴曲。“萬方樂奏”展示大陸各民族的樂器文化,展現音樂文化上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絲路丹青”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聯合文物工作者、文化學者用了五年時間,在絲綢之路沿線,用傳統的地仗工藝和傳統繪畫顔料進行傳摹,這也是目前國内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的壁畫作品。“粉墨傳奇”展出戲服、戲台、戲曲文獻典籍等,可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藉器傳文”闆塊展示金石篆刻、印譜、拓本、書法等,可品鑒百位篆刻家以《論語》警句篆刻的百件作品。“神州迎春”展示的是中國木版年畫。

值得一提的是,開館展覽是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門設計了一些冬奧元素。正門四幅冬奧題材大型年畫展現出年味、冬奧和文化,迎接來客。中央序廳的雕塑《從阿勒泰到北京》創意就來自新疆阿勒泰市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繪岩畫以及北海公園等傳統冰上運動項目,将遠古先民的滑雪起源和北京的冰雪文化用鏡面不鏽鋼呈現出來,為北京冬奧喝彩。(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杜雨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