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年獸VS門神,這樣的話題對于成年人而言,看上去就好比孫悟空大戰灰太狼一樣,看上去相當别扭。其實若是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孩子的視角來看,就會發現,這樣充滿想象力的話題,又恰好能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欲。

是以,當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先加以否定,隻要注重技巧,正确引導,還能反過來借助這些話題,激發出孩子内心主動探索世界的動力,提升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一、怎麼正确引導孩子讨論這樣看似不相幹的問題?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最忌諱的就是按照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這樣不僅效果比較差,還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其實,我們不妨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視角,嘗試用孩子喜歡的遊戲的方式,向孩子傳播知識文化。

舉個小例子:情景劇場。

第一步,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關于年獸的知識,然後鼓勵孩子将他了解後的年獸形象畫下來;

第二步,我們可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玩年獸情景劇,這種代入感極強的遊戲模式,能幫助孩子更直覺了解古人驅趕年獸的習俗,進而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在分享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和孩子互動的經驗後,我們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同樣要注意資訊不僅要盡可能通俗易懂,還要兼具知識的豐富和趣味性。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二、年獸到底是什麼?

春節,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了。但實際上,過年作為一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它的别稱“春節”這個名稱,從1914年正式确立至今,僅有一百多年的曆史。

更有意思的是,哪怕早在商周時期,古人就有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了,卻沒有任何一本史籍準确記載了春節的起源,我們現今看到的零星古籍資料都是語焉不詳,有的甚至記載的内容截然不同,還是以演變出了幾個不同的版本。

就拿我們熟知的年獸故事來說,就有三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并且都不見于史料。也就是說連年獸的形象都是從民間流傳下來的傳說故事,逐漸演變出來的。

接下來,咱們就來一起看看流傳至今的三個版本的年獸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物,它外表像獅子頭上卻長有獨角,平日裡深居海底,一到新年的時候,卻會爬上岸,來到人類的村莊,搶奪我們蓄養的牲畜。

村民不堪其擾,久而久之,每年春節的時候,村民們為了逃避年獸的迫害,就隻能逃到深山中度日。

有一年,桃花村的村民正打算上山避難時,忽然從村外來了一個乞讨的老人,希望村民們能施舍給他一點食物。當時大家自顧不暇,哪裡有空管他呢?

最後,還是一位老婆婆好心施舍給了老人一點食物,并勸他年獸要來了,要想活命趕緊到山裡避難。誰知老人在聽到老婆婆的提醒後,卻固執地想要留下來,替她看守家。

老婆婆見怎麼勸說都沒用後,就自己和村民們一起進山避難了。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年獸果然來了,年獸瞧着整個村子裡,隻有老婆婆家還有燈光,便優先朝着老婆婆家走來。

年獸滿以為能飽餐一頓,卻沒料到,老婆婆家的大門上貼着大紅紙,等到他靠近後,院子裡又響起了“砰砰啪啪”的爆竹聲,年獸吓得趕忙逃竄走了。

至此以後,村民們便知曉了年獸的軟肋,在之後的日子裡,每年的春節村民們便通過燃爆竹、貼紅紙的方式來驅趕年獸。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第二個故事,傳說有種叫“年”的怪獸,形貌兇惡,性格兇殘,它每年最後一天天黑的時候就會出來食禽獸、傷人畜。

古人會在這一天提前做好飯,然後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共度“年關”。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年獸的目标,是以這一頓就顯得格外豐盛。

後來,古人驚奇地發現,隻要家裡不熄燈,大家圍聚在一起聊天侃大山的話,年獸就不敢來,為了驅逐年獸,聰明的古人便在這一天通宵達旦燃爆竹、聊天壯膽,後來,年獸果然沒再出現。

“守歲”、“吃年夜飯”和過年關這些習俗,卻也是以流傳了下來。

第三個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頭叫做“夕”的怪獸,每年年關的時候它就會出來傷人,人們拿他沒有辦法,隻能躲到竹林中勉力苟活着。

有一天,村民們在避難時,發現了一個落單的小孩,出于好心,村民們便将小孩一起帶到了避難點。

當時村民們還不知曉,這個小孩“年”其實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神仙。

小孩兒有感于村民們的善心,便告知村民,“夕”的弱點其實就是竹節燃燒産生的爆竹聲,還有紅色的東西。

村民們在小孩兒的指導下,成功擺脫了夕的威脅,後來為了紀念小孩兒,大家便把正月初一這天以他的名字“年”來命名。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三、門神不是驅邪的嗎,為啥他不幫我們驅趕年獸?

而這些元素,恰好就是我們熟悉的春節習俗。

這其實并不是一種巧合,透過這些故事中提及的元素,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最早都應該是從唐朝開始逐漸演變形成的民間故事。

根據出版于1933年,最早提及“年獸”的文獻《滬壖話舊錄·歲時風俗之回憶》可知,在當時人心中年獸的形象應該是:

“其有懸紫微星畫軸者,畫家每繪一石柱,柱上鎖一似狗非狗之獸,或雲是獸即天狗星,或雲是獸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鎖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惡,而使人不逢年患,故過年時懸此最宜。”

這裡面提到的年獸,其實是有曆史原型的,在唐代杜甫的《天狗賦》中提到: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藝術來源于生活。

由此,咱們可知,在古人的心中,年獸的原型“天狗”其實就是西北獒犬,隻不過古人結合自己想像中的一些山怪形象混合而成了“年”這種全新的怪獸。

了解了年獸的來曆和現實原型後,關于門神為何不幫我們驅趕年獸這點,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引導孩子們展開思考。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2,門神在古人心中是守護家園、驅除邪惡的神靈,而年獸隻是以犬類為原型創作出的民間故事裡的主角,現實中大家是不需要害怕年獸的,是以也沒有必要借助門神去驅趕年獸;

3,門神的主要職責去驅除鬼怪,而年獸卻隻是大一點的狗,是以在故事體系中,門神是沒有驅趕年獸的職責的。

4,按照故事裡的設定,年獸的弱點非常明顯,當我們正常慶祝新年的時候,就已經滿足驅趕年獸的條件了,是以,我們是不需要門神去驅趕年獸的了。

孩子問:為何過年時要人們自己驅趕年獸,門神不是會保護我們嗎?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們發散思維,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設想更多的可能性。

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之後,我們不僅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還能加深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這樣的親子互動方式實在是集漲知識和休閑于一身的好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