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年兽VS门神,这样的话题对于成年人而言,看上去就好比孙悟空大战灰太狼一样,看上去相当别扭。其实若是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这样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又恰好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

所以,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先加以否定,只要注重技巧,正确引导,还能反过来借助这些话题,激发出孩子内心主动探索世界的动力,提升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一、怎么正确引导孩子讨论这样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最忌讳的就是按照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这样不仅效果比较差,还容易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对家长的不满。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实,我们不妨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视角,尝试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向孩子传播知识文化。

举个小例子:情景剧场。

第一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关于年兽的知识,然后鼓励孩子将他理解后的年兽形象画下来;

第二步,我们可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玩年兽情景剧,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游戏模式,能帮助孩子更直观理解古人驱赶年兽的习俗,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分享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和孩子互动的经验后,我们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同样要注意信息不仅要尽可能通俗易懂,还要兼具知识的丰富和趣味性。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二、年兽到底是什么?

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了。但实际上,过年作为一个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它的别称“春节”这个名称,从1914年正式确立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更有意思的是,哪怕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有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了,却没有任何一本史籍准确记载了春节的起源,我们现今看到的零星古籍资料都是语焉不详,有的甚至记载的内容截然不同,还因此演变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

就拿我们熟知的年兽故事来说,就有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并且都不见于史料。也就是说连年兽的形象都是从民间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逐渐演变出来的。

接下来,咱们就来一起看看流传至今的三个版本的年兽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做“年”的怪物,它外表像狮子头上却长有独角,平日里深居海底,一到新年的时候,却会爬上岸,来到人类的村庄,抢夺我们蓄养的牲畜。

村民不堪其扰,久而久之,每年春节的时候,村民们为了逃避年兽的迫害,就只能逃到深山中度日。

有一年,桃花村的村民正打算上山避难时,忽然从村外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希望村民们能施舍给他一点食物。当时大家自顾不暇,哪里有空管他呢?

最后,还是一位老婆婆好心施舍给了老人一点食物,并劝他年兽要来了,要想活命赶紧到山里避难。谁知老人在听到老婆婆的提醒后,却固执地想要留下来,替她看守家。

老婆婆见怎么劝说都没用后,就自己和村民们一起进山避难了。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年兽果然来了,年兽瞧着整个村子里,只有老婆婆家还有灯光,便优先朝着老婆婆家走来。

年兽满以为能饱餐一顿,却没料到,老婆婆家的大门上贴着大红纸,等到他靠近后,院子里又响起了“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年兽吓得赶忙逃窜走了。

至此以后,村民们便知晓了年兽的软肋,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年的春节村民们便通过燃爆竹、贴红纸的方式来驱赶年兽。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第二个故事,传说有种叫“年”的怪兽,形貌凶恶,性格凶残,它每年最后一天天黑的时候就会出来食禽兽、伤人畜。

古人会在这一天提前做好饭,然后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度“年关”。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年兽的目标,所以这一顿就显得格外丰盛。

后来,古人惊奇地发现,只要家里不熄灯,大家围聚在一起聊天侃大山的话,年兽就不敢来,为了驱逐年兽,聪明的古人便在这一天通宵达旦燃爆竹、聊天壮胆,后来,年兽果然没再出现。

“守岁”、“吃年夜饭”和过年关这些习俗,却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第三个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做“夕”的怪兽,每年年关的时候它就会出来伤人,人们拿他没有办法,只能躲到竹林中勉力苟活着。

有一天,村民们在避难时,发现了一个落单的小孩,出于好心,村民们便将小孩一起带到了避难点。

当时村民们还不知晓,这个小孩“年”其实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神仙。

小孩儿有感于村民们的善心,便告知村民,“夕”的弱点其实就是竹节燃烧产生的爆竹声,还有红色的东西。

村民们在小孩儿的指导下,成功摆脱了夕的威胁,后来为了纪念小孩儿,大家便把正月初一这天以他的名字“年”来命名。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三、门神不是驱邪的吗,为啥他不帮我们驱赶年兽?

而这些元素,恰好就是我们熟悉的春节习俗。

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巧合,透过这些故事中提及的元素,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最早都应该是从唐朝开始逐渐演变形成的民间故事。

根据出版于1933年,最早提及“年兽”的文献《沪壖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可知,在当时人心中年兽的形象应该是:

“其有悬紫微星画轴者,画家每绘一石柱,柱上锁一似狗非狗之兽,或云是兽即天狗星,或云是兽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锁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恶,而使人不逢年患,故过年时悬此最宜。”

这里面提到的年兽,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在唐代杜甫的《天狗赋》中提到: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由此,咱们可知,在古人的心中,年兽的原型“天狗”其实就是西北獒犬,只不过古人结合自己想像中的一些山怪形象混合而成了“年”这种全新的怪兽。

了解了年兽的来历和现实原型后,关于门神为何不帮我们驱赶年兽这点,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引导孩子们展开思考。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2,门神在古人心中是守护家园、驱除邪恶的神灵,而年兽只是以犬类为原型创作出的民间故事里的主角,现实中大家是不需要害怕年兽的,所以也没有必要借助门神去驱赶年兽;

3,门神的主要职责去驱除鬼怪,而年兽却只是大一点的狗,所以在故事体系中,门神是没有驱赶年兽的职责的。

4,按照故事里的设定,年兽的弱点非常明显,当我们正常庆祝新年的时候,就已经满足驱赶年兽的条件了,所以,我们是不需要门神去驱赶年兽的了。

孩子问:为何过年时要人们自己驱赶年兽,门神不是会保护我们吗?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散思维,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更多的可能性。

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我们不仅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还能加深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这样的亲子互动方式实在是集涨知识和休闲于一身的好活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