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張赫 孔天驕 趙苑旨

閱讀提要:

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在鳥巢開幕,已經快60歲的記者王霞光參與了現場報道。在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見過很多“大場面”的他仍忍不住熱淚盈眶。他說,這可能是他職業生涯中參與的最後一場奧運會了。提到對本次冬奧會的期望,王霞光告訴記者,“要盡全力,和同行一起,給世界留下一段不一樣的奧運故事,那就是講好奧運精神和自信包容的中國故事”。

“有一次,我和同僚在電梯裡,一位後來的外國記者看到裡面已經有人,并沒有直接進電梯,而是非常輕聲地詢問我們是否介意他進電梯,我們立刻表示同意并用英語進行了歡迎和問候。”央視體育的李博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奧運精神:是團結,更是和平。

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式開幕。如今,全球依然深受新冠疫情影響,為了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賽事的影響,同時保證參賽運動人員的健康安全,中國針對2022年冬奧會實施了閉環管理,能有效確定涉奧人員和中國公衆安全,中國在防疫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績,同時也努力溫暖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人民日報記者王霞光:

看到國旗升起,我的眼睛濕潤了

“隻要有門的地方,就有消毒裝置。”提到冬奧閉環内的防疫,快60歲的人民日報體育部記者王霞光興奮地告訴記者,無論是主新聞中心、酒店還是比賽場館,他覺得都做了無任何漏洞的防疫措施,早上吃飯的餐廳還配有消毒液和紙巾以及一次性手套,外國的記者看到後都覺得很完善。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王霞光參與冬奧會開幕式報道。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位參與多年體育報道工作、參加過多屆奧運會的資深記者來說,今年的冬奧,與衆不同。因為這是中國在疫情下的一次“大考”,而且是一場必赢的大考。

“确實每天會有從業人員檢驗出新冠病毒陽性,一旦有人接觸過他們,密接者都要隔離7天。王霞光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北京冬奧賽區裡,感染風險時刻存在,但組委會盡全力保障了每一個參與者的工作生活,讓他們安心舒心,比如為了節省時間,減少互相接觸,特意安排裝設很多先進的消毒裝置,隻需把手放在機器的指定區域,就有全方位消毒噴霧給手消毒。而且人民日報社在奧組委的基礎上還提供了更充足的防疫物資,”王霞光說,很多國外記者都是第一次見這些高科技裝置,還會拍視訊留念,看到這些都會覺得無比自豪。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花樣滑冰遠動員在賽場上蹁跹起舞。王霞光攝

王霞光說,作為國内的冬奧閉環記者,大家要做的早已不是不感染,而是要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把報道工作做到極緻、做到完美。

2月4日晚上,王霞光參與了奧冬會開幕式的現場報道。國旗升起的時候,見過很多“大場面”的他依然熱淚盈眶。他說,這可能是他職業生涯中參與的最後一場奧運會了。提到對本次冬奧會的期望,王霞光告訴記者,“要盡全力,和同行一起,給世界留下一段不一樣的奧運故事,那就是講好奧運精神和自信包容的中國故事”。

央視體育李博:

會永遠記得外國記者那句“May I come in?”

“就在我住的6号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幾乎每天都有檢出陽性的人員。這裡的保潔人員每天都穿着防護服推着保潔車服務。”央視體育的李博在1月27日就進入了張家口賽區閉環内工作,他告訴記者,他所住的密苑太子酒店就在雲頂滑雪公園腳下,有着大批OBS(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從業人員和國外媒體入住,也是閉環内疫情的“重災區”。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閉環内嚴陣以待的救護車。李博攝

“先生,麻煩您離我遠點,我剛接觸了一個陽性旅客的房間,我們進入房間做保潔不太安全,請您在有需要清理的時候再召喚我們就行。”李博回憶着自己與保潔人員的對話,每次想起來,都讓他感到心裡有一股暖流------為了這場并不容易的奧運盛會,每個人都在努力着。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張家口賽區室外雪場。李博攝

“提前近2周就進入張家口賽區閉環後,同僚基本上每天在零下20多度的室外工作到晚上八點,幾個南方同僚全身貼滿了暖寶寶依然阻止不了手腳都凍麻,當時心裡唯一想的就是,調試好裝置,要把每一場比賽呈現完美。”李博告訴記者,今天開始,北京和張家口正式進入“冬奧時間”。

“在開賽前一周就進入張家口賽區閉環後,同僚基本上每天在零下20多度的室外工作到晚上八點以後,幾個同僚全身貼滿了暖寶寶依然阻止不了手腳都凍麻,當時心裡唯一想的就是,調試好裝置,要把每一場比賽呈現完美。”李博告訴記者,今天開始,北京和張家口正式進入“冬奧時間”。

在閉環内,每天、每個人都需要做一次核酸檢測,如果被系統識别出今日未做核酸,會有專人通知你必須立刻做檢測;同時在進出酒店、進出場館的入口都有驗證點,隻有通過了健康驗證顯示通過,才能順利在閉環内實作流動。同時對于閉環内外交界點,都有明确的2米高的防護欄,或者閉環提示,以防止閉環内人員不小心“出圈”。

“我在張家口見到的外國記者,大都嚴格按照防疫規定保持社交距離,同時嚴密佩戴着N95/KN95口罩。有一次我和同僚在電梯裡,一位後來的外國記者看到裡面已經有人,并沒有直接進電梯,而是非常輕聲地問了一句‘May I come in?’,詢問我們是否介意他進電梯,我們立刻表示同意并用英語對他進行了問候。雖然隻是一句簡單的問詢,但還是讓我和同僚感受到了他們的尊重。”李博告訴記者,那一刻,他更感受到了奧運精神:是團結,更是和平。

中國網胡俊:

中國做好了準備,我也做好了準備

“兩個字形容,就是貼心。”提到閉環内的防疫環節,中國外文局中國網胡俊告訴記者,奧運會彙聚了世界各地的頂流媒體,自己作為第一次參與奧運的90後記者,覺得非常興奮,幹勁兒十足。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2月4日傍晚,胡俊進入鳥巢準備冬奧會開幕式報道工作。胡俊攝

“北京閉環内有三個新聞釋出廳,座位的椅子都是隔開的;餐廳裡的每一張圓桌都可以坐6個人,但是6個座位都用塑膠闆隔離開,讓所有人不接觸用餐。”胡俊告訴記者,在已經爆火的全自動機器人餐廳裡,有各種樣式的中餐和西餐,中餐包括國内的很多菜系,比如餃子、粵菜、東北麻辣燙等,很多記者在看到機器人送餐的時候都會覺得很驚訝。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這将載入奧運史冊。我和外國記者交流的時候,他們十分感謝北京所做的努力。隻要閉環内所有人都遵守《防疫手冊》,中國歡迎每一位外國友人。”胡俊告訴記者,他在閉環内感受到了國家對疫情防控的自信和來自一個大國的包容開放。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胡俊說,這是他現在最熱愛的一句話。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聽閉環記者講述他們看到的冬奧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