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你這一次排尿足足有1200ml(兩瓶礦泉水瓶那麼多)啊!”

在經曆了6個小時的憋尿之後,伴随着一陣排空的舒暢感,還在懷孕的我,經曆了人生中最漫長而享受的一次排尿。

在24小時之内三次反反複複入院出院,從插導尿管、裝“人工膀胱”到醫生手動調整子宮位置。

我的“排尿”驚險事故,真的比坐過山車還刺激……

10秒,30秒,60秒……整整三分鐘過去了,坐在馬桶上等待“洩洪”的我一滴尿都沒尿出來!

平生第一次體驗到“尿了個寂寞”是啥感覺。

差不多8周之前,我也是這樣,在廁所數着10秒,30秒.……等到了驗孕棒上那兩條橫杠的出現。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其實懷孕的過程還挺順利的。

2019年底,一直在歐洲求學的我終于順利畢業,拿到了博士學位。這也宣告我和在加拿大工作的老公經曆四年的異國戀之後,将迎來團聚的曆史性一刻。

于是,處理完各種事宜,我就趕緊飛到加拿大找老公。

萬萬沒想到,剛團聚上,新冠疫情就開始肆虐全球。

好在我和老公都有穩定工作,當時居家辦公,相對時間自由、輕松,再加上到了而立之年,我們覺得這個絕佳時機——不要個寶寶,還等何時?

積極備孕第二個月,我就順利懷上了娃。

孕早期的我,簡直可以用“一路綠燈”來形容:除了容易感到疲勞和嗜睡之外,沒有嘔吐厭食這些明顯的妊娠反應,吃吃喝喝一切都很正常,定期的孕檢也提示一切很順利。

2020年9月中旬,我進入了孕13周,也是傳說中“最舒服”的孕中期。

這個時候我們才陸陸續續向朋友和同僚們分享了懷孕的好消息,也和朋友們約上了下一次進山遠足的運動計劃。

因為懷孕,這次我特地調低了運動的難度和強度(要知道,作為一個多年的登山遠足愛好者,征服各種中高強度和難度的山一直是我的快樂來源)。

也就是在這一周,我開始感覺小便有些不順暢。

那是一次兩小時的視訊會議後,我明顯感覺憋了一肚子的尿,第一時間就沖進廁所準備“一瀉千裡”。

按照我以往的經驗,此時的尿流量應該是不錯的,應該不需要太用力就能自然排出了。但是當時流量小得可憐,還伴随着一段一段“擠”出來的感覺。

我試着扭曲身體變換姿勢,花了幾分鐘後,才感覺尿排順暢了。

當時,我完全沒把這事放心上。誰知道沒過幾天,更大的排尿“bug”就出現了……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那天周六,我在家興沖沖地跟朋友發微信,商量第二天的爬山路線。

大約下午四點有點尿意,我趕緊起身去上廁所,沒想到:卡殼了。

不管怎麼挪動身體,我就是尿不出來了!一滴都沒有!

是以,是我的尿沒有攢夠嗎?我回到客廳後又繼續喝了些水,一兩個小時過去了,卻依舊是“隻有雷聲,不見下雨”。

這一番來來回回折騰之後,我開始感覺身體有些吃不消了。

于是趕緊告訴老公,還和在國内當内科醫生的媽媽通了一個電話。

媽媽覺得可能是我太緊張了,讓我先放松心情,出去走走或者洗個熱水澡。

這些我都照做了,而且我自認為心情完全不緊張,隻是依舊無濟于事。

我有點慌了!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到底和懷孕有沒有關系。

猶豫再三後,我還是抱着試試的心态,給我的助産士打了個電話。

(作者注:助産士們是一群經過産科專業教育訓練的職業醫療服務者,根據在加拿大當地政策,可以一對一服務低風險的孕婦)

在詢問了我這天喝了多少水後,助産士覺得是我喝水不夠,建議我再喝點。

我乖乖聽話,但幾口水下肚,人反而更難受了,一口水也喝不下去了。

就這樣,到了晚上9點左右,我的肚子已經鼓得像懷孕五六個月的樣子。

而且,因為實在憋得太難受,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我隻能再次給助産士打電話,她剛好在醫院幫另一個媽媽接生,讓我們馬上過去。

到了婦産科,護士過來給我測了血壓和胎心,确定正常之後就讓我在觀察室的床位上等助産士和醫生。

有過憋尿的人應該都懂,在這樣“千鈞一發”的時刻,等待那都是以秒為機關的,幾分鐘也是格外難熬!

在我看來,經過了差不多漫長的一個世紀後,助産士終于向我走來。還沒來得及打招呼,她就注意到了我異常大的肚子。

一旁的護士趕緊拿了一個小的超聲儀器過來,經過探測,我的膀胱确實是滿的。

人的膀胱是個能伸能縮的彈性器官,随着我無法排出的尿越積越多,不斷囤積囤積,是以撐大到幾乎不能撐大的狀态了。

能怎麼辦?為了緩解我的“燃眉之急”,隻有上人工導尿了!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開始之前,助産士還安慰我說,導尿是醫院的常見操作,不會很疼。

我當時滿腦子就是“趕緊給我開閘洩洪吧”,不在乎疼不疼的了。

人工導尿的原理不複雜,就是一根細管子插入尿道,等待尿液從導管排出。

随着導管的尿液開始流出的一瞬間,我感到肚子的壓力一下子釋放了,“巨肚”随着流出的尿液也慢慢開始縮小,憋尿的難受也緩解不少。

接尿的大量杯灌滿一個又換第二個,滿滿1200ml!

也就是說,我的膀胱裡,當時積攢了滿滿兩大瓶礦泉水的量!真是心疼我的膀胱!

助産士操作完後也被驚訝到了,她還笑笑對着如釋重負的我說:這一定是你此生以來最滿足的一泡尿!

此時已經過了晚上10點,平時幾乎每一兩小時就要去上一次廁所的我,居然憋了6個小時。

膀胱大不大,憋一次尿就給整明白了。

但還沒有整明白的是:到底為什麼,我突然就尿不出來了呢?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助産士說我的尿液很清澈,不像是尿路感染。不過她還是取了樣本送去化驗。

排完尿的我又跟沒事人似的,躺在床上一邊刷手機一邊等結果。沒過多久,助産士帶着一位年輕漂亮的女醫生過來了。

在詢問了我的情況,确定化驗結果沒有感染後,醫生推斷罪魁禍首是我的子宮壓到了膀胱口,堵塞了尿道。

她告訴我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子宮後傾的孕婦身上(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是子宮後傾),發生的機率很低但是很典型。

我的助産士有近30年的工作經驗,接生了上千個嬰兒,這種情況她還是第一次遇到。

我也納悶了,之前孕檢情況也一直提示正常,難道是我平常的運動導緻的?

當我詢問醫生是不是因為我懷孕之後還爬山運動造成的,她搖頭說不是,隻是我很“幸運”(巧合和機率的問題)。

然後醫生又給我做了内檢和超聲檢查,證明了她的推斷。

解決方案就是:手動調整子宮的位置,和内檢的方式一樣,躺下來,張開雙腿,醫生要從下方用力推,進行複位。

在醫生的建議下我一邊吸笑氣(編者注:一種能減輕疼痛的氣體,有麻醉作用,在國内受到嚴格管制),一邊深呼吸,緩解手動複位後傾的子宮帶來的疼痛和不适。

不知道是笑氣的功勞,還是當時老公、助産士和護士們在一旁暖心的精神支援,我覺得疼痛程度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不過這強大的推力也讓我相信我的運動強度應該不至于能改變子宮的位置。

幾分鐘完事後,醫生建議我做瑜伽的嬰兒式體位一段時間後喝點水,再試試尿尿。

再次坐到馬桶上,雖然還是有點疼,但終于通了!

“解決”完了回到家,已經是淩晨三點,我趕緊給朋友發資訊取消了幾個小時之後的爬山計劃。

躺在床上和老公細品這一晚上奇葩經曆,都以為這是懷孕路上的一個“小插曲”。當時的我們都沒想到,這遠遠還沒完……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第二天,大概早上7點,我迷迷糊糊有了尿意,起床去上廁所。

等了十秒鐘,還沒尿出來,我心一緊:壞了,這又“堵”了!

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我和老公商量先觀察幾個小時看看,而且為了不把自己憋得那麼難受,我一上午控制了喝水量。

這些努力都做了之後,依然無果,我再次和老公奔向了醫院。

到了醫院已是中午,婦産科的醫生護士已經換了班人馬。這次是個男醫生,我已經顧不得不好意思了,駕輕就熟地配合他給我導尿和手動調整。

這位男醫生手大力氣大,推得我感覺五髒六腑都要被頂出來了。

調整完之後,男醫生說盡管又做了調整,但還是有回去的可能(我這肚裡倔強的牛寶寶啊)。

是以,要裝個子宮托來托住子宮,防止它再次壓住膀胱口,不過這個需要第二天找骨盆底科的醫生給我裝。

同時,他給我插上了一個導尿管和一個綁在大腿上的尿袋,也就是“人造膀胱”,這樣就能避免再來醫院緊急導尿。

結果真是趕巧了,我回家之後又出現了燒心的感覺(可能是男醫生做複位時用力過度引起的),也就是24小時之内,我又第三次進了醫院。

好在,當時吃了些藥很快就緩解了。

真是有苦說不出!一個懷孕13周的女人,沒有孕嘔吐,沒有生病感冒,卻被一個尿尿的問題折磨得跑前跑後。

于是,前往骨盆底科的征程開始了。(編者注:你沒有看錯,“骨盆底科”也是醫院的科室,主要用來預防和診治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目前,國内也有部分醫院開設這個專科。)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周一中午,我和老公如約來到了醫院的骨盆底科。

一位高高大大西裝革履的老大爺推門進來,他也聽聞我這兩天三進婦産科的事了,還打趣說這是一次“特别的經曆”。

之後,他用牆上挂着的骨盆底肌示意圖,向我們解釋了我這次突發情況的原因,也就是後傾的子宮壓到膀胱口的過程。

他還跟我反複強調:這一切隻是巧合,我并沒有子宮脫垂等疾病。

他告訴我等寶寶長大一些,子宮從骨盆上移到腹部,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但是“出盆”需要等待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

如何度過這段時間,他給了我兩個方案:繼續插着導尿管或者裝子宮托。

方案一生活不友善而且有感染的風險;方案二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但是可能需要幾次嘗試才能裝上适合自己的子宮托。

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方案二,心想大不了就多試幾次呗,隻要不再插導尿管怎麼都行。

就這樣,“子宮托”上陣!

我的子宮托長這樣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來源:作者提供)

這是一種可以插入陰道的裝置,放置在陰道後支援和減輕膀胱和其他盆腔器官的壓力。

如果放置的大小和位置合适,一般是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的,是以可能需要嘗試多種尺寸以確定它是合适自己的。

開始之前,醫生還說裝子宮托就像做宮頸刮片一樣不會很疼,但真的裝進去的時候,我還是疼到了眼淚直流。

但這份罪受得挺值,裝上之後,我真的就尿出來了,而且是順暢排尿!

之後兩天,經過調試,我因為要換一個大一點的子宮托,又再次經曆了一次插導尿管,過渡後才終于和子宮托逐漸互相适應。

那幾天,也是我最煎熬的幾天。

因為需要連續插着導尿管,又要反複經曆裝子宮托時的疼痛,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裝上的子宮托到底是不是合适的大小,這種痛苦的過程是不是還需要再來一次……

甚至,在戴上了合适的子宮托之後,我還經曆了一次“尿不出來”的情況。

據護士說,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剛戴上的時候,骨盆底部分器官有一些腫脹,等過了一段時間,和子宮托“磨合”好了,排尿就順暢了。

萬幸,子宮托總算幫我解決了“排尿bug”!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此後的一個多月裡,對于戴着的子宮托,我已經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了。

隻是,對于憋尿插尿管還心有餘悸的我,一段時間内一直避免了大幅度運動,生怕子宮托又掉出來。生活終于回到了正常,排尿也一直很順暢。

到了孕18周,頂着已經隆起的孕肚,我和老公冒着初冬的小雪,如約來到骨盆底科取子宮托。

年輕的女醫生也很小心翼翼,給我取下了子宮托,清洗幹淨後遞給我,還說:

下次懷孕的時候如果需要還可以用。

我笑着說:

如果再懷孕,真心希望不會用到了。

後記

取下子宮托後,我恢複如初,不用借助任何輔助措施就能順利尿出來了。

此後,我的孕期都很順利。離開醫院婦産科的時候,那位男醫生開玩笑說“事不過三”。

還真被他說中了,那個周末我們去了三次婦産科,但再下一次來,确實是生寶寶的時候。

生産的時候,我又因為一點小插曲,和“導尿管”來了個正面交鋒。

當時全程陪我生産的助産士,順道給我總結了一句精華語:導尿管真是貫穿我整個孕期的主題啊!

我媽知道了,還開玩笑說:牛寶寶不讓我尿尿,生出來要打兩下屁股!

現在,我每天抱着小可愛,又哪裡舍得打呢?

醫生點評

懷孕13周,我在婦産科尿了人生最舒暢的一泡尿

文中女士遇到的現象叫“尿潴留”,這在剛剛進入中期妊娠的孕婦确實很少見。

在妊娠12周之前,子宮位于真骨盆内;12周以上才逐漸增大出盆腔,表現為在恥骨聯合上方可以觸摸到子宮底。

這個過程一般會表現為尿頻,尤其是子宮逐漸增大的過程對膀胱有壓迫,膀胱容積相對減少,小便頻次就會增加,很多孕婦在懷孕這個階段也都有“尿頻”的體驗。

等子宮出了盆腔,反而不再壓迫膀胱了,小便就正常了。

這個過程是孕期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你本身是健康的,不存在諸如卵巢囊腫等疾病,就基本不用擔心子宮壓迫到身體其它器官,或者會對媽媽或者寶寶有什麼不好。

本文中的孕婦,由于子宮位置的原因,增大的子宮并沒有壓迫膀胱體,而是壓迫了膀胱頸,也就是膀胱與尿道交界的位置。

這樣一來,膀胱容納的尿液無法通過壓迫的尿道排出,就成為尿潴留。

好在當地醫生處理及時,先通過導尿改善膀胱急劇擴張,保護膀胱功能,否則有自發性膀胱破裂的風險;後續又通過子宮托的治療,支撐膀胱頸部,孕婦能夠正常解小便了。

看得出當地醫生還是很有經驗的。

通過這個案例,也希望廣大孕婦朋友們知道,孕期如果覺得自己很不舒服,千萬不要忍,不論是不是和懷孕有關,都最好盡快去醫院就診。

不要擔心,也不用害羞,醫生會幫助你進行專業的處理。

内容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