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物質文化遺産——思南花燈

思南曆史悠久、民族衆多,特殊的地理與人文環境,使這片土地上孕育出諸多的文化生态藝術奇葩。至今,思南的民間傳統表演藝術仍儲存完好,并在本地、全國、乃至世界大放異彩。

在思南逢年過節,家有喜事,都會有“三花”的身影出現,除了花甜粑,花燭之外,還有一“花”可以追溯到古代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在唐宋年間就已經來到了思南落地生根,至今還廣為流傳,那這是一朵什麼樣的“花”呢?

非物質文化遺産——思南花燈

“燈從唐朝起、戲自明代興”那古老的花燈戲曆經時代變遷,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光彩卻并未黯淡,至今仍盛行于思南,華麗綻放。花燈在發展過程中,受當地方言、民歌、習俗等影響形成了不同的演唱和表演風格,不僅曆史源遠流長,而且表演形式多種多樣。2006年,花燈戲經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産——思南花燈
非物質文化遺産——思南花燈

早期傳統花燈為“二人轉”形式,花燈戲多取材于農村生活和民間故事,描繪勞動、愛情、親情等等社會現實,反映喜慶吉祥、歡度新春、勤勞緻富等美好意思動作。

如今,思南花燈在思南早已喜聞樂見,現代花燈也活躍于思南縣城,成了思南人茶餘飯後的娛樂項目。發展至今,思南縣已有幾百支花燈隊。2010年組隊的安華社群民間花燈隊,成員年齡從50歲至75歲不等,跳起花燈來可是一點不輸年輕人。

非物質文化遺産——思南花燈
非物質文化遺産——思南花燈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思南花燈不斷吸取其他戲劇之精華,形成了多元素融合并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産。盡管時代的浪潮一直在洶湧翻滾,思南花燈卻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長存于民間文化之中,勤勞質樸的思南人用“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這項技藝,也将一直為之努力。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藝的傳承,更是傳統文化的傳承。

聲明:

本公衆号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凡本公衆号注明“來源:XXX或轉自:XXX(非本公衆号)”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銅仁更多的旅遊資訊。

本公衆号轉載的文章,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注明,若因故疏忽,造成漏注,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關内容。

【來源:明珠思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