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他本是兩代帝師之後,出身名門望族,祖上皆有收藏古籍字畫的愛好,是以家藏極為豐厚。在戰事之際,他攜帶家藏遠離家鄉,放棄中國國籍,于美國度過餘生。

他的一生都為向西方傳播中華文化而努力,為中國也捐贈或捐售了大量文物,讓許多的珍貴文物回到祖國的懷抱。可在其百歲之際,他卻将珍藏已久的“國寶”,共計183件無償捐獻給了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對此他說:“博物館才是這些文物最好的歸宿。”

屬于中國的文人字畫回歸故土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國外的博物館再如何細心呵護文物又怎能比得過中國人對中國文物的熱愛。他究竟是誰?

他的這一作為究竟作何解釋?他的這一次大型捐贈活動的背後又是有什麼目的?

接下來,讓我們走近一代家藏大師——翁萬戈,去了解背後的故事。

一、人物介紹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翁萬戈,1918年出生于上海,出身于蘇州常熟的名門望族,是晚清重臣、帝師翁同龢的五世孫。

同時,翁萬戈也是美國的華人社會活動家,在八十年代,他曾任職華美協進社主席,對推動中美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于1936年,翁萬戈考入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習電機工程專業。然而造化弄人,沒過多久抗日戰争爆發,上海淪陷。

為了躲避戰亂,早日完成學業,翁萬戈動身前往美國普渡大學留學,并先後獲得了工程學學士、碩士學位。

畢業後的翁萬戈還曾在美國大學任教過一段時間,這也是他後來選擇在美國定居的一大原因。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四十年代初,翁萬戈主要從事于中西文化交流工作,緻力于向西方宣傳中國文化。

翁萬戈數十載如一日的堅持,參與拍攝并制作了多部影像記錄片,為的便是将中國的悠久曆史與燦爛文化推向世界。有資料統計,翁萬戈大約制作和收藏了1204部電影。

在亞特蘭大國際電影節上,翁萬戈的《中國佛教》還曾經獲得了金獎。

二、細數家藏: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接下來,讓我們來一同細數翁萬戈的大家庭。翁萬戈的家世說起來都可謂稱之為傳奇。

翁氏家藏的種類豐富、數量繁多,主要以三部分組成。一是明清時期的文人字畫,其作者大多包括沈周、董其昌、文征明等書畫大家;二是翁同龢本人的墨寶、以及一些日記、書劄之類;三便是文房四寶、如意、古爵、玉印這一類藏品。

細數翁氏家藏,那還是要從晚清名臣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說起,這一切皆源于翁心存對古籍書畫的熱愛。

翁心存為道光壬午年進士,青年時期家境窮苦,在藏書樓校勘書籍,作為營生。他十分擅長版本、校勘和鑒賞等方面的一些工作。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後來翁心存考取官職,擔任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以及體仁閣大學士。

據記載道光年間,翁心存有位友人,名為陳揆,酷愛藏書。然而中年早逝,出于對古籍的熱愛,翁心存重金收購了陳揆“稽瑞樓”藏書約四萬餘冊,為翁氏藏書的規模奠定了基礎。

翁心存共有三子,在其去世後,按長幼排序,其長子翁同書成為了大部分藏書的繼承者。後來翁同書購得 “石研齋”的大批藏書,為家藏規模地進一步擴大奠定了基礎。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翁同書去世之後,翁同龢不僅繼承了父兄的藏書,也繼承了父兄在書畫收藏方面的這種遺志,使得翁氏家藏繼續發揚光大。

在晚清政局中,翁同龢作為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官居宰相,地位甚高。翁氏家藏由他逐漸積聚,直至達到鼎盛。

維新變法時期,由于立場不同,支援變法,慈禧太後便罷免了翁同龢的官職。至此,他的政治生涯結束,回到家鄉常熟,與書畫為伴,安度晚年。

翁同龢一生沒有兒女,直至翁萬戈過繼過去,才使得翁同龢一支有了傳承。

1920 年,翁同龢的全部家藏,包括翁氏舊藏以及翁同龢的日記、信劄、書畫等,都傳給了隻有 2 歲的翁萬戈。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從那時起,翁萬戈便是翁氏家藏的唯一繼承人。

三、翁萬戈先生捐贈(售)史:

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而翁氏家藏均為中華民族文人雅士的智慧結晶,随着中國各方面實力地不斷進步,讓文物回家已經成為我們中國人最大的心願。

翁萬戈的一生中,所捐贈的具有曆史價值的文物古籍可謂繁多,這捐贈史便從翁氏祖居開始說起。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1990年,翁萬戈将始建于明代的翁氏祖居捐贈給了他的故鄉常熟,後來政府将其修繕并開發保護起來,現命名為翁同龢紀念館,已經成為了當地著名的文化地标。

2000年時,最為出名的便是翁萬戈出售古籍一事。事情大概如此:早些年間,大陸的著名學者傅熹年和啟功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善本書展”上注意到了翁氏藏書,心中大為欣喜。回國後便将此消息告知給了國家,希望國家能夠購買這些文物古籍,後又聯系到了翁萬戈與他商量此事。

翁萬戈得知此消息後打算與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合作,并且定于2000年4月于北京進行一場拍賣會。

對于此次拍賣,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均與嘉德公司進行了多次溝通,表示己方十分想要競拍到這批文物。

最後,上海圖書館取得最後的勝利,與翁萬戈達成了協定。決定采用協商轉讓的方式,讓這一批翁氏藏書入藏上海圖書館。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上海市人民政府共斥資450萬美元,使得在海外漂泊的翁氏藏書回歸故鄉,葉落歸根,最後定居在上海圖書館。

這一批翁氏家藏曆經六代之久,價值極高。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共計80 種、542 冊,其中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刻本約為42種,這批刻本中不乏一些孤本,如《重雕足本鑒誡錄》、《長短經》、《邵子觀物内外篇》等。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重雕足本鑒誡錄》

這批珍貴的古籍藏書被稱為“海外文物文獻分量最重的一份藏書”,在中國當代藏書史上,它們的回歸可謂是一件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008 年,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舉行了“翁同龢家藏書畫珍品展”,此次展品主要是翁萬戈精選的 50 件翁氏所藏中國書畫。

北京大學的一位沈先生在展覽中注意到了一幅吳彬的《勺園祓禊圖》,這幅畫中的勺園目前位于北京大學校園内,是明朝時期著名的私家園林之一。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吳彬的《勺園祓禊圖》

沈先生向翁萬戈介紹了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一副書畫藏品,那便是來自吳彬好友米萬鐘的《勺園修禊圖》,同時,沈先生表示北京大學有意收藏這幅吳彬的《勺園祓禊圖》。

2010年,翁萬戈将吳斌的《勺園祓禊圖》無償捐贈給了北京大學。這可謂是兩個友人的兩幅畫,于400年後的一場奇妙相遇。

2015年, 上海圖書館收到了翁萬戈捐贈的47冊翁氏文獻,其中還包括了著名的《翁同龢日記》。

2016年,上海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收到了翁萬戈子侄捐贈出的多部翁氏家族文獻。同年,南京圖書館和常熟市圖書館也分别收到了少部分翁氏家藏古籍。

自此,翁氏古籍大多入藏大陸各地圖書館。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王原祁《杜甫詩意圖》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

2018 年,翁萬戈已經是一位百歲老人。他又将明代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兩件巨幅繪畫珍品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

再加上之前捐贈出的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這三件翁氏家藏中最為著名的畫作皆已回歸故土。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清代王翚《長江萬裡圖》局部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梁楷《白描道君像圖》

同年,翁萬戈将王翚的《長江萬裡圖》卷和 183 件書畫藏品無償捐贈給了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這183件文物包括了130幅繪畫、31幅書法、18件拓片以及4件織繡作品,價值甚高,有些可稱之為絕世珍寶。

這也是翁萬戈平生的最後一次捐贈。

翁氏家藏在中國文物古籍收藏史上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正如傅熹年雲:“翁氏家藏曆六代傳承,經百年滄桑,迄今仍完好無缺。”

無論是改朝換代的時局動蕩,還是反帝抗日的硝煙戰火,政事變幻,時局動蕩。翁氏家藏得以完璧實乃萬幸之餘,實乃翁家子孫鐘情藝術之故。

據史料記載,翁氏家藏包括了900多年來的中國書畫,近400件拓片,80種善本,高達550餘冊。

翁氏家藏不僅種類豐富、儲存完整度高、傳承曆史久遠,而且還與中國近現代史密切聯系,這在當今的中國古代書畫私藏中可謂是絕無僅有。

四、無償捐贈183件文物的背後故事

翁萬戈在國内捐贈了許多古物,雖然并非家藏全部,但令他在大衆心中的形象愈發高大。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翁萬戈曾說:“我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為了我的人生。”更是有報道對其大肆贊揚,這些媒體也都認為翁萬戈的無償捐贈,是在回饋社會,為社會做貢獻。

直至2008年的一場無償捐贈的出現,國内人民也為他的舉動而感到驚訝萬分。

無償捐獻《萬裡江山圖》和183件典籍藏品給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将不屬于美國的文物無償捐贈給這個國家,而不是送歸故鄉,他的心中究竟是作何感想,這不免令我們感到好奇。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關于翁萬戈這一行為,人們也是議論不止,我們大多都是持此觀點:既然是我們國家的文物,那終歸是要回歸到我們自己的國家。

回首過往,翁萬戈20歲便去了美國,後來擁有了美國綠卡,成為美國公民。現如今他的子女後代也都在美國學習生活。

雖然說翁萬戈的一生都緻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工作,想讓西方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文化。可是他始終是個有家庭的人,他的這一捐贈行為的直接受益人便是他的子女。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捐贈數目如此之大,這對波士頓博物館之前來講,是前所未有的。這次捐贈給翁萬戈帶來的雖不是大筆的金錢,但比金錢價值更高。

他年歲已大,而他的子女還将繼續留在美國生活,他想在人生的後半程為子女再鋪一條路。

那麼這次捐贈便是他為子女買的一張進入上流社會的門票。

有了這次捐贈,他收獲的便不隻是顯赫的名聲,還有子女的錦繡前程。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人心終是難測,或許他也隻是個沒有那麼無私的普通人! 隻是這次捐贈,他用一生積聚的好名聲終究是敗壞了。

五、人非聖賢,是非對錯皆為過往

在許多采訪中,我們所了解到的都是翁萬戈認為這些古藏,最終應該回歸到博物館中去。而為什麼選擇波士頓美術館?理由便是他要宣傳中國文化,這裡是一個合适的落腳點。

同時波士頓美術館充斥着文化氣息,這附近有着大規模的移民,十分适合進行文化推廣。其次,波士頓美術館離翁萬戈家很近,是以這是他最終的選擇。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難道讓這些我們國家的珍貴文物典藏回歸國家不好嗎?

許多愛國的收藏家都願意将自己有價值的收藏捐獻給國家。比如民國四公子之一、中國第一收藏家張伯駒先生,為我們國家帶回來了許多件頂級的典藏國寶,并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還有便是賭王何鴻燊,他是澳門有頭有臉的人物,曾任第9至11屆全國政協常委。他不惜花費大筆金錢購買圓明園的馬首、豬首,最後将其捐贈回國,為的隻是讓我們國家的文物“回家”。

滿清後代翁萬戈,将183件文物白送美國,卻說:這是它們最好歸宿

那翁萬戈呢?難道他就不通曉這種愛國情懷了嗎?

他的一生都在為傳播中國文化而努力,說他一點不愛我們的國家,這也難以令人信服。可他晚年所做出的選擇實乃愚鈍之舉。

少年安知文物歸國乃大幸也,一位曆經滄桑的百歲之人難道會不知曉。個人的利益最終還是沒有抵得過家國大義。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翁萬戈先生已經辭世,議論再多也無濟于事。隻希望後人能夠在此類事上,能夠先國家之重,後自己之事。

參考資料:

[1]劉庚寅.中華文化的傳播者——翁萬戈[J].友聲,2013(03):38-39.

[2]賀玮. 百年守藏——翁萬戈與翁氏家藏[N]. 中國美術報,2020-12-21(017).

[3]鄭理.知名藏家翁萬戈文物捐贈轶事[J].中國拍賣,2021(01):96-101.

[4]王鶴鳴.《翁氏藏書》入藏上海圖書館的前前後後[J].世紀,2021(03):57-61.

[5]鄭理.知名藏家翁萬戈文物捐贈轶事[J].中國拍賣,2021(01):96-101.

[6]傅熹年.翁萬戈先生所藏書畫介紹[J].紫禁城,2008(11):86-8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