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立春時節,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終于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揭開面紗!

數字科技,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美學的創新融合…多種藝術元素的運用與融合,使冬奧會是滿滿的中國文化氣息,也使其洋溢着21世紀的時代特點——空靈與科技相容,浪漫與現代并重。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鳥巢舉辦

在數字科技打造的視覺盛宴中,“一起向未來”!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二十四節氣配上相應的詩詞,拉開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序幕

數字科技凸出

科技與空靈的共舞

2022年冬奧會在一片由人工智能動作捕捉獻出的綠色麥田,麥苗舞動,全場随着麥苗的節奏,綠色蔓延舞台,逐漸幻化成一粒蒲公英,蒲公英被男童吹散,成為天空中燃燒的焰火,像一粒粒種子,灑滿大地,希望的帷幕就此拉開。在開幕式最後,講解員介紹到,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如此之大的場地使用人工智能動作捕捉,是世界技術上的首創。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舞台上的綠色麥田

蒲公英吹散在天空中,幻化成種子煙花。該作品來自蔡國強,在此次冬奧會上他也擔任開閉幕式視覺藝術總設計。在開幕式後半段,蔡國強為觀衆奉上的一棵中國文化典型意象——迎客松。關于迎客松的創意,此次冬奧會焰火執行設計和技術總監蔡燦煌如此說道:“2019年,我們整個團隊就在蔡國強導演的工作室開了第一次創意會,到2020年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正式的方案。我們都覺得,焰火這種形式具有節慶中的儀式感,尤其是在夜空中的爆破力,非常吸引人,但在此基礎上怎樣提出創意,又做到簡約、安全、精彩,是我們要回答的課題。蔡國強老師當時提出的方案就是,要在宣布開幕的時候在空中出現一棵迎客松”。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由煙花創作的蒲公英種子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由煙花創作的迎客松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迎客松手稿 圖源:蔡燦煌

煙花爆破在空中,出現的“Spring立春”也受到許多觀衆的喜愛。對此,蔡國強坦言,中國人總是在困難的時候向往光明,從立春開始,是代表即便在艱難之時,中國人也是歌頌春天來了。這延續了此前出現的蒲公英吹散在空中,形成一粒粒種子,是浪漫且充滿希望的。立春這個時節以及這個短片也讓世界的人看到中國人對自然,對生命和自然節氣的認知是非常細膩的。而這和日本奧運會所展現出疫情之下的苦難,以及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由煙花創作的“Spring立春”

關于此次開幕式的焰火表演,張藝謀如此表示:“比如說焰火,我們不需要再滿天的放,點到為止,以一當十。這次開幕式整體呈現的就是這種空靈和浪漫”。不再是人海戰術,一千個人聚在一起,揮舞同一個動作,而是以小當大,以少勝多,在“一葉知秋”的簡約中實作美學的想象。

麥田過後,冰藍色的水墨自天而下,水墨氤氲開來,逐漸幻化成傾斜而下的黃河之水,在舞台上奔騰不息,而黃河之水又凝結成冰立方,曆代冬奧會的标志就在這塊冰立方上被一一雕刻出來。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冰藍色水墨自天而下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水墨幻化成傾斜而下的黃河之水

雪花,成為貫穿此次開幕式的主視覺元素。張藝謀表示,一朵雪花、和平鴿的故事,其實源自這些很深的思考。“思考不再去秀肌肉,不再去炫技,不僅僅局限于好不好看,而要去想什麼東西最能打動人,什麼東西最能真實地反映中國人的情懷,反映我們所有的一切,也包括我們的美學理念。中國人常說,一葉知秋。如果你沒有想象力,看見一片葉子那就是一片葉子。這種美學的理念給了我們底氣,也是我們創作的源泉”。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貫穿開幕式全程的“雪花”元素

中國美學講“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以簡勝繁,在平淡中孕育玄奧之理,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而在此次開幕式上,此番布置,也展現着中國文化自信的崛起。“坦率地說,在我身上就展現了文化自信”,張藝謀說到。

此次開幕式上,處處透露着文化自信的模樣。比如,用冰雪的晶瑩剔透來雕刻出漂亮的門窗的圖案,鋪在地上。透過門窗看到的是中國春夏秋冬的大好河山。這些中國東西南北中最有代表性的門窗,全是中國傳統文化。人們可以從任何角度拍一張照片,發個朋友圈,都很好看。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立春短片中,一個節氣對應一句古詩

而此次開幕式“打頭陣”的立春短片,也刷爆了人們的朋友圈。對此,北京 2022 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外拍短片組負責人、導演李志偉在某社交平台上透露,我們一開始就是為每一個節氣找一首詩,這個詩句它其實也沒有完全說為這個節氣而寫,但古人在選擇在這個節點寫這首詩,它相對來說符合這個季節,再加上因為詩它本身就有詩意,張導(張藝謀)覺得很有意思。是以想可不可以做到古今相通,來解釋幾百年前、一千年前中國人古詩詞裡的意境。他(張藝謀)覺得既是中國的故事,又是現代的表現手法,是以這個是導演一直堅持的”。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諸多美學創新節目的流暢呈現,離不開精準而炫酷的視覺特效。而此次冬奧會的視覺特效便都出自以80後王志歐為上司者的年輕團隊。該團隊有100多人,涵蓋了美術師、設計師和數字工程師等專業,大部分都是90後、00後,很多都是碩士和博士生。三年苦戰,就是要“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數字科技完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王志歐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張藝謀對此次視覺特效的要求是“東方底蘊+新時代表達”,“完全原創,隻要作品能更好,他(張藝謀)毫不猶豫會把之前一年甚至幾年的創意完全颠覆”。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由黃河之水凝結成的冰塊上雕刻曆屆冬奧會徽标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奧運五環破冰而出

将中國文化放在宏闊的曆史與當代語境中的深刻立意,精益求精的創作态度,對中國文化藝術核心的領悟與運用,使得冬奧會開幕式超越體育範疇,進入藝術領域,并為藝術與大型體育賽事結合提供一些探索路徑和案例。

從“我”到“我們”

天下一家的博大與包容

作為北京冬奧會總導演的張藝謀,也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擔任總導演。作為一位“雙奧”導演,從張藝謀對兩次開幕式的不同編排,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發展的脈搏——從“我”到“我們”,天下一家的博大與包容,而這一程序,也暗合着中國藝術格局的發展與變遷。

熟悉北京奧運會的朋友,一定會記得那些宏大的場景,千人擊缶共誦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沿北京城中軸線連續施放29個腳印造型的煙火,象征“第29屆奧運會一步一步走進北京”。而在2022北京冬奧會的卻減少了開幕式表演人數,參加人員不超過3000人,做到“簡約且精彩”。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藍色地球上,雪花與冰雪五環交相輝映

但簡約的人數與時長,并未壓縮開幕式的藝術品質。面對鳥巢的超大空間,團隊用創意和科技去實作視覺上的飽滿效果,把表演化為儀式的一部分,表演者與視覺特效,人與機器前後銜接,這恰恰是近些年科技藝術、多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觀看之餘,也向觀者抛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享受人機合一帶來的超強視覺觀感時,人與機器的界限在哪裡?人與機器是否必定是二進制對立的關系?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觀衆走過之處,均會出現一幅影像

然而,在此次開幕式上,最值得一提的是講述視角的變化。2008年的奧運會表現的是“我”,是一個包容、謙卑、寬厚、蒸蒸日上的中國敞開懷抱,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故事的出發點,邁着大步走向世界,崛起成為其中的一員。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舞台上出現2022北京冬奧會智語

而經曆十餘年的發展,已然成為強國的中國在2022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上,以大國的胸懷講述全人類共有的精神和理念,立足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軸心上,以超強的自信展現自我在世界舞台上的擔當。中國與世界,“一起向未來”!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馬蹄藍合唱團演唱歌曲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和平鴿

對于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曾如此表示:開幕式充滿“中國故事”,并且要向世界講出、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是一個概念,是中國人的情懷、文化底蘊和世界觀,同時也是人類共有的觀點角度,展現一種“我們”的理念。

科技與空靈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藝術元素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