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前不久遇到的一位患者。
一位冠脈放過支架好幾年的老人,70多歲了。
說是最近幾天走路、活動時有胸悶不适,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問他跟原來沒放支架之前的情況像不像,說是有點兒像,沒那麼重。
這是冠脈再狹窄了?還是又出新病變了?要再做冠脈CT還是造影?
問:現在吃着什麼藥呢?
答:他汀吃着,單硝酸異山梨酯吃着,小劑量的倍他樂克(美托洛爾)也吃着,還吃着複方丹參片。
問:那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呢?
答:原先吃着阿司匹林,後來人家說對胃不好,就停了。聽說丹參片可以活血,代替阿司匹林的作用,就吃上複方丹參片了。
問:阿司匹林停了多長時間了?
答:快兩個星期了。
好吧,應該是停用阿司匹林的“過兒”。
那就趕緊把阿司匹林吃上,再把硝酸酯類的藥調一調,觀察看看。
阿司匹林,小劑量吃,每天75mg~150mg,起抗血小闆作用,作為抗血小闆藥物。
冠心病人為什麼要吃抗血小闆藥?因為冠心病人的血小闆“活躍”,血管有“發炎”激惹的;還因為冠心病人血管壁上有斑塊,凹凸不平,容易“挂着”血小闆;再就是因為冠心病人冠脈裡的斑塊容易破裂出血。血小闆活躍,就是活性強,容易凝聚;容易挂着血管壁,就是容易附着形成血栓;斑塊破裂出血更是要長血栓了,這些都是冠心病人的動脈血管裡容易長血栓的原因。一旦長了血栓,本來狹窄的血管就堵住了,心肌就缺血、壞死了,就心絞痛、心梗了。
是以,冠心病治療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抗血小闆。一般用一個藥,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要是血小闆太活躍,血栓風險太高,就要用兩個抗血小闆藥,比如不穩定心絞痛時、放支架之後,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
可是,這位老先生把一個抗血小闆藥都停了,可不得犯病嗎!
有人會問,為什麼當時停了藥沒犯病,這會兒都過10天左右了才犯病?
這是和藥物的代謝、排洩有關。阿司匹林這個藥,每天吃進去大約抑制身體裡10%~15%的血小闆,這樣,吃上1個星期到10天左右(有些人可能要2個星期),就把身體裡的血小闆都抑制住了,發揮抗血栓的作用。停了藥也是一樣,停藥1個星期到10天左右,藥物的作用就完全沒有了,血小闆又活躍起來“作妖”了,心絞痛又要犯了。
就像這位患者,停藥10天左右發病,時間上正好。
又有人會問,病人不是吃了丹參片了嗎?丹參片不能代替阿司匹林嗎?
丹參片代替不了阿司匹林!至少目前是這樣。
阿司匹林這個藥,抗血小闆作用機制已經研究得很明白了。在血小闆什麼部位起作用,用多大量、多長時間,有哪些副作用,怎樣服用等,不光是研究藥理,而且是臨床試驗,是很多人吃了很多年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證明了确定的效果。
而事實上,這位患者已經服藥多年,病情穩定,并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說明他可以耐受這個藥物,是可以繼續服用的。
複方丹參片呢?丹參本身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也發現丹參裡的主要成分丹酚酸B有抑制血小闆聚集的作用。但是研究還不充分。這些成分具體到片劑裡能有多大的含量、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等都還沒研究好,也缺乏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研究來證明療效和安全性,用醫學上的話說,就是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證明有效。是以,目前隻能作為輔助用藥,不能取代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冠脈支架術後的抗血小闆治療。
還有一點也要提醒,複方丹參片中含有冰片,冰片也是可以刺激、損傷胃黏膜的,嚴重時也可以造成胃黏膜潰瘍,是以并不是就是那麼安全。
是以,做了如下處理。
*囑咐病人恢複阿司匹林口服。因為有了明确有效的治療藥物,醫生如果不給患者用、而使用不确定療效和安全性的藥物,那也是不符合醫學倫理的。是以,對冠心病、冠脈支架術後的患者,有規範的治療方案,患者又沒有不良反應,還是要堅持用藥的。
* 硝酸酯類藥物這樣調整:暫時把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改為硝酸異山梨酯片(消心痛),短效些、起效快些,每日3~4次,劑量容易調整,臨床使用也不容易耐藥。控制病情穩定後再改為長效緩釋制劑。
*囑咐患者病情穩定繼續服藥,控制不佳及時複診。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