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人生路上,不同的年齡,往往有不同的心态。二十歲時,希望走哪都能呼朋引伴,朋友都喜歡自己,人人都善待自己。三十歲時,希望知己二三即可,比起人人都喜歡自己的不切實際,更希望身邊能有一兩個盜不走的玩伴。

而到了四五十歲,人生開始進入中下段,比起朋友,更關心家人,比起玩伴,他會更在意自己。

出現這種變化,不是因為人越變越自私了,而是随着年歲的增長,人的心态發生了一些變化。

到了中年,人生已然走過一半,前半生汲汲營營,努力謀生,尋找伴侶,争取讓大多數人喜歡。而進入人生的下半場之後,相較于泛泛之交的朋友,更希望有那麼一兩個聊得來的伴。

煩悶時,想到有朋友在,總歸能讓心情平靜下來。迷茫時,和友人聊聊,不清晰的認知也逐漸變得清晰。但是年過半百,比起年輕時的呼朋喚友,攢局約酒,更傾向于尋求自己的幫助。

是以,比起和朋友的聒噪對談,更希望自我開解,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得到長久的平靜。

一個人到了中年以後,漸漸變得不合群了,漸漸變得喜歡獨來獨往,那麼說明他的内心真正變得成熟且強大,不能小看。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一:厭倦是非,專注自己

過了50歲之後的人,往往早已經曆了各種風霜雨雪,看透了人間的雪月風花。當與各式各樣的人都打過交道之後,人很容易便會明白,這個世界上,唯一靠得住的隻有自己,唯一值得相信的也隻有自己。

比起外界鈎心鬥角的争鬥和爾虞我詐的纏磨,過了五十歲的人早已看開了一切紛争,隻想專注自己的日子,怡然自得。

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對誰都敞開心扉,懷着一種時時刻刻相見恨晚的态度,和很多人推心置腹,又被很多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人總是要經曆了一些東西之後,才能被迫長大,也總要在流過眼淚之後,才能笑着面對人生的難。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最不能直視的,除了太陽就是人心。”

人心是最不可測的東西,過了50歲的人如果足夠聰明,他就不會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不可掌控的東西上。正因為年輕時經曆了各種各樣的人世變遷,上了年齡之後,才愈發疲于争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五十歲之後的精力和時間尤其不足。比起和一些注定會走散的人來來往往,不如把時間花在真正值得的人身上。

陪伴家人,養育子女,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評價别人的人生,也不參與他人的争鬥,本本分分地度日,踏踏實實地生活。

遠離是非,其實就是遠離人群,這個選擇看似孤僻,實則通透有智慧。年輕時候,我們總想着要合群,總逼着自己靠近大多數人,時間久了,甚至忘了自己是誰,走得遠了,竟忘了為何出發。

年過五十以後,選擇專注自己其實是給了自己又一次選擇的機會。往後餘生,我不要成為别人,我要成為我自己。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二:不再強求,順其自然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希望地球是圍繞着自己轉的,仿佛自己就是萬事萬物的中心。一旦有人遠離了中心,那麼哪怕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要讓對方進入自己的軌道。

年輕人并不認為這是一種強求,反而認為這是專屬于年輕人的孤勇。

然而年過五十之後,早就明白了自己絕非宇宙中心,這世界上也并沒有什麼事情是隻靠着強求就能促成的。比起昔日那種幼稚又霸道的占有,更希望順勢而為,順其自然。

不做忤逆天意的選擇,也不為難自己,困擾他人。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治療方法,叫作“森田療法”。它的主要原則便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這八個字很符合人到了五十歲之後的心态。

順其自然當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尊重事物的走向,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不強求,也不捆綁。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希望這個世界記得我們來過、戰鬥過。驕傲地說着“我要這個世界有一束光是為我而亮”,也絕不會臉紅。

到了五十歲之後,我們逐漸能認清了自己很平凡的事實,不會選擇傷人又傷己的逆天改命,更不會非要較真,與命運來個你死我活。

順其自然,是一種接納自己的表現。

接納自己的普通人,承認世事無常,對做不到的事情絕不強求,對無法改變的結果絕不悲傷。這種淡泊而平靜的心态,是一種很珍貴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人便能看開世間的諸多無常。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 獨來獨往,你知道意味着什麼嗎?很現實

人到中年,忽然變得沉默了,喜歡獨來獨往了,這意味着真的成熟和活明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