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70歲,在女兒家住了将近10年,老家宅子的拆遷款下來後,我把200萬給了兒子,31萬給了女兒。女婿得知此事後,把31萬

作者:星條情感說

我70歲,在女兒家住了将近10年,老家宅子的拆遷款下來後,我把200萬給了兒子,31萬給了女兒。女婿得知此事後,把31萬還給我,送我去兒子家裡。兒媳婦緊閉房門,說:“我不和老人同住。”

我求女兒幫我,她說:“爸,我要再收留你,我就得離婚啊!”

我有一兒一女,孩子們都很争氣,上學那會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後來都上了一本,畢業後工作也都不錯。兒子、女兒先後都紮根在了河南鄭州。不過兒子買房的時候錢不夠,我把老家縣城的房子賣了,給他添了一些錢。當時說好的,給我留一個房間。結果等我搬過去的時候,兒子跟我說媳婦不同意。

兒媳婦跟我說:“婚前就說好的,不和老人住一起。”

當時我傻眼了,我從陝西過來,把自己的單元房也賣了,我現在怎麼辦?兒媳婦說的那個規矩我知道,當年結婚的時候,是說過那事。老伴在世的時候,我們也沒和兒子一起住。現在子女都發展到鄭州了,我不跟着過去也沒辦法。

而且我現在房也沒了,總不能回到老宅子去住吧?

我氣不過和兒媳婦吵了一家,我那‘軟弱’的兒子跟我說:“爸,求你别吵了,你再吵,我的婚姻就保不住了!”

無奈之下,我隻好給女兒打電話,讓她給我找個落腳的地方,我對鄭州這邊是真的不熟悉。女兒聞訊趕來,和女婿一起接我去她家。

了解到具體情況後,女兒打電話罵她弟弟,女婿也說我兒子太過分。但是為了家庭和睦,我還是選擇了退讓。

當時,我的計劃是自己租個房子,我每月有5000的終身俸,手裡還有點存款,租個小房子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女兒和女婿商量了一下,決定讓我住在他們家養老。當時我還有些猶豫,但是女婿說:“爸,你就住下吧,我們家房子大,你住下平時給我們帶帶孩子,等孩子上學了,你去遛彎,跳舞,好好放松一下!”

就這樣,我在女兒、女婿家裡住了下來。那天晚上,我一夜未眠,我想了一下,決定主動給女婿每月2000的生活費。人家收留我,我總不能不自覺吧。

兒子得知我每月給錢,心生怨念,說我白白便宜了外人。當時我就在電話裡對着兒子一頓臭罵,我說什麼叫外人,那是你姐姐,我女兒。

我不是那種糊塗的老人,女兒、兒子誰對我好,我心裡跟明鏡似的。

女兒婆婆起初還以為我是做客的,後來看我常住,她也有了意見。那次,她問我:“你有兒子,怎麼不去兒子家裡,住我兒子家裡算怎麼一回事?”我說女兒孝順啊!

後來我聽說女兒婆婆和女婿吵架了,女兒婆婆不同意我常住,說我自己有兒子,憑什麼讓女婿養老。女婿說我給錢了,女兒婆婆這才作罷。

因為這個事情,我對女兒婆婆沒了好感。她一個農村老太太,自己一分錢不賺。總是問女婿要錢,補貼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小兒子,偏偏事情還挺多的。

我聽女兒說,我那親家還經常把她的衣服拿給小兒媳穿,為此她們也吵過架。婆婆的理由是,小兒子生活困難,作為哥哥補貼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女兒的婆婆是個強勢的女人,我不喜歡她,好在她沒跟我們一起生活。這些年,我和兒子的關系若即若離,相反和女婿、女兒好得很。

兒子對我幾乎是不聞不問,一年就見幾次,直到老家宅子拆遷後,我分了231萬拆遷款。兒子頻繁來找我,他私下裡跟我說:“爸。你這個時候可不能糊塗,誰是兒子,誰是女兒,财産給誰,你要拎得清,生活費就不說了,老宅子那可是我們老張家的基業啊,你可不能把錢給了外人。”

兒子的意思是,他是家裡的男丁,這筆錢一定要給他。

我仔細考慮了一下,決定給女兒分一些,從情感上來說,我還是偏向女兒的,這些年,她對我不錯。但是固有的傳統思想,也不能丢。其實大家可以想想,你們家或者你們家周圍,有誰把财産給女兒了?沒有吧?

傳統的思維就是這樣的,财産給兒子。

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我還是偏向女兒,給了她31萬,兒子200萬。女兒抱怨了幾句就作罷了,但是她婆婆不行,把31萬還給我,讓女婿把我送回了兒子家裡,他說:“爸,10年了,我們還沒把你的心焐熱,我們盡力了,你好自為之吧!”

兒媳婦依然不接納我,我求女兒幫我,她哭着說:“爸,我再幫你,我就要離婚了!”我沒想到竟然落得如此地步,我做錯了什麼?财帛動人心,兒子、女兒都不孝!

@星條情感說

大爺你好!你是真的錯了,從叙述來看,我不認為你的女兒不孝。你有兒子,但是你的女兒、女婿讓你在他們家住了将近10年。就憑這一點,我想你就沒有資格說你女兒不孝。

你兒子不孝卻是真的,雖然每次都是兒媳婦出面拒絕你,但是你兒子卻沒有任何的作為。他顯然是預設了兒媳婦的行為。

你說你不糊塗,但是關于拆遷款的配置設定,你還是犯錯了,你把200萬給了兒子。你歸結為固有的傳統思想?這個很重要嗎?你沒想過你的行為會傷了女婿的心,正如他說的,10年了也沒焐熱你的心。你兒子對你那樣,關鍵時刻有好處,你還是想着兒子。

再次提醒廣大老人,對待子女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否則麻煩不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