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夫和第三者結婚了,我祝他們幸福”這位離婚女人,才是真的狠在人生的這座列車上,有人陪我們前行,有人中途離開。年少的時候

作者:餐廳起飛

“前夫和第三者結婚了,我祝他們幸福”這位離婚女人,才是真的狠

在人生的這座列車上,有人陪我們前行,有人中途離開。年少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一句誓言就是永遠,随着歲月的流逝,才開始逐漸明白,什麼是明日黃花,什麼是人心易變。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隻要沒走到最後,随時都有變異的可能。

是以,我始終覺得,年輕的時候,經曆多一點是好事,至少,能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轉彎和回頭,不至于越陷越深。

當一個一起長大的朋友漸行漸遠,不要太過傷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背着一個行囊向前走,總有學着丢掉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要不然,背負太多,就越邁不動腳。

當說愛自己的男人有一天變了心,不要太難過,既然他可以在感情裡出軌一次,就很可能會有無數次,是以越早看清他,後患就越少。

有些人習慣于沉溺在情感的漩渦中,總覺得任何變故都是一種不幸,其實不然,真正的好友不會輕易走散,真心的夫妻壓根舍不得讓對方受傷。

那些走散了的、變心了的、背叛了的,原本就是不需要放在心上的,不是因為彼此的感情太淺,實在是他們不值得。

而且,見證過一次成年世界的殘酷,就該明白了,感受過一次感情世界的薄涼,就該清醒了:生而為人,從來沒誰是真正離不開誰的,生活本身,從來都是一個人的修行。

亦舒筆下的羅子君,就是真實世界裡的一個縮影。

在《我的前半生》這部小說裡,女主羅子君把丈夫握在了手心,在家庭生活裡事無巨細,隻為扮演好一個家庭主婦的角色。

然而,當她一門心思撲在婚姻上的時候,另一半卻悄悄出了軌。

婚後十幾年,她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份感情,哪怕兩人之間沒有了激情,她也能從生活的細枝末節裡摳出丈夫對自己的愛。

和電視劇裡馬伊琍诠釋的角色不同,原著中的羅子君,對丈夫是百分百的信任,不會搞什麼臨時查崗,也不會糾結他身邊的某些異性,她始終堅信,對方是愛自己的,就像她自己離不開對方一樣。

不幸的是,她想錯了,那個男人可以口口聲聲地說愛她,也可以倒在别的女人的石榴裙下,在她一心維系的婚姻裡,因為存在不忠的因素,便有了随時坍塌的風險。

最終,男人為了所謂的愛情,和羅子君攤了牌,而在此之前,身邊的所有人都發現了他出軌的事實,唯有羅子君這個妻子,始終被蒙在鼓裡。

這就是羅子君愛一人的代價,聽他的建議在婚後辭了職,在最好的年紀陪他吃苦,扛起所有的育兒重擔,換來的,竟然是一句離婚的請求。

那個男人親手折斷了羅子君的翅膀,用愛情編制了一個美夢,結果,造夢的是他,毀掉這一切的也是他。

把愛變成囚籠,再把愛變成利劍,對一個女人的最大的傷害,莫過于此了。

張愛玲也被這麼傷害過,她在最好的年紀裡愛過一個男人,可付出所有的她,得到的是一顆千瘡百孔的心。

值得慶幸的是,在愛情上摔過跤的她,在後來的日子裡,沒有重蹈覆轍。因為被傷過,是以她更清楚自己想要的什麼,因為深愛過,是以她更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适合。

有時候,我們得謝謝那些給我們帶來傷害的人,要是沒有他們,我們很在今後的人生中,順利地規避此類的風險。

被傷害的時候,會留下疤痕,可與此同時,也會形成條件反射,更會加強免疫系統。

就像經曆過婚姻失敗的羅子君,不再沉溺于婚姻提供給自己的安樂窩,而是懂得了獨立和自強的重要性。

離婚後的她,不再甘心做婚姻裡的弱者,開始像好閨蜜唐晶一樣,賺自己的錢,花自己的薪水,享受屬于自己的人生。

她先是在一家小公司裡做職員,又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到了陶瓷,然後,又因為有一定的藝術天賦,被邀請加入一家工作室。

前夫的背叛,對當時的她來說,是晴天霹靂,而再看看後來的她,不得不說,婚姻這場變故,讓她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禍兮福之所伏,那些過往的傷口,在她的身上,開出一朵朵盛放的花。婚變的風雨,澆滅了羅子君對感情的幻想,也造就她一顆清醒且理智的心。

事業有成的她,在感情上,也有了新起色,這一次,她要找的,不再是承諾養自己的男人,而是一個擔得起責任、撐得起未來的另一半。

在前夫身上,她掉進了一個大坑,那麼,在新歡這裡,她不會再冒一次風險。終于,她不再甘心做一個家庭主婦,而是要做一個事業型的女人。

與此同時,搬去和第三者同居的前夫,也即将開始自己的另一段婚姻,在正式下決定之前,他還特地來試探羅子君的态度。

無他,就是想看看彼此有沒有複合的可能。畢竟,今時不同往日,羅子君的魅力,足以讓無數同齡男人傾心,當然,也包括這位前夫。

羅子君自然不會回頭,面對前夫的忏悔,她十分冷靜。回想離婚這一年多,她最大的收獲就是打赢了感情裡的這一仗,背叛婚姻的是對方,可最後重生的,是羅子君自己。

她不想再爬到他身邊,也不必回到他身邊,反正她的生活,早已越過越好。

“前夫和第三者結婚了,我祝他們幸福”這位離婚女人,才是真的狠在人生的這座列車上,有人陪我們前行,有人中途離開。年少的時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