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詩怡——“點雞生财”的“彜人農夫”

作者:星星飛翔
李詩怡——“點雞生财”的“彜人農夫”

“點雞生财”的“彜人農夫”

坐在手機前直播的李詩怡着一襲圖案豐富的彜族服裝,精緻的輪廓在雞冠帽下若隐若現,她時而展示土雞蛋,時而拿起一袋山窩雞作真誠推薦,更不忘對剛進入直播間的好朋友說“歡迎”,不太标準的國語反而給人一種“容易接近”且“值得信賴”的第一印象。

1986年出生的李詩怡是楚雄彜族自治州祿豐市羅麼苴村人,大學畢業後赴浙江打工,之後返鄉創業,通過養殖山窩雞,帶動困難群衆和村集體緻富增收,被評為楚雄州拔尖鄉土人才和彜鄉電商創業人才,其創立的彜人農夫企業被評為社會扶貧模範企業。

2011年,李詩怡從浙江回到老家,開始了飼養武定雞的創業之路,但由于缺乏養殖防疫經驗,一場雞瘟徹底澆滅了她的創業夢想。“就像中了魔法一樣,前一分鐘還在吃食,下一秒就一隻接一隻倒下了。”八千多隻武定雞損失殆盡,30多萬元瞬間化為烏有。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如今傳回大山卻遭遇創業失敗,還背上了80多萬元欠款,彼時的李詩怡想死的心都有。一次偶然機會,李詩怡從杭州朋友口中了解到了一種紐西蘭土雞,她心想,何不引入這種外國雞,繼而與本地野雞雜交馴化成一個新品種,這樣既可以形成市場差異化競争,也有利于打造自己的生态雞品牌。經過艱難的創新繁育,一種土洋結合的新雞種——山窩雞橫空出世。

山窩雞野外放養,肉質不柴有嚼勁,湯香氣撲鼻;山窩蛋呈淺綠色,營養豐富,口感細膩無腥味,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會員價為2.5元/個,而在楚雄當地超市售價也達1.8元/個。每隻山窩雞的産蛋周期約一年半,不産蛋後遂成為餐桌上的美食,雞肉57元/公斤,售價高于當地土雞。

在李詩怡的養殖基地,成群的山窩雞上蹿下跳,野性十足,有的騰空飛行,有的直接在樹梢間紮窩産蛋。山林放養固然保障了禽蛋的高品質,但任性的山窩雞産蛋“不走尋常路”,這也為新鮮收儲帶來難度,直接推升了雞蛋的折損率。為此,李詩怡搭建了一間簡易雞舍,并在雞舍内放置乒乓球,一番操作下來,“山窩雞們”就養成了在固定地點生蛋的習慣。

此後,李詩怡又開始琢磨如何提高産蛋率。通過細心觀察,她發現山窩雞會啄食松樹上的松花,于是她将松花與松針打磨成粉,添加到飼料中,松針粉富含幾十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不但提升了産蛋率,飼料成本還降低了三分之一。

2012年,李詩怡成立祿豐彜人農夫養殖有限公司,為了讓更多老鄉搭上“飼養山窩雞”的緻富列車,她又建立了鄉親互助山窩蛋生态養殖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對技術教育訓練、飼養管理、品質标準,收購價格等進行統一。村委會負責組織回購雞蛋和土雞,每收購一枚雞蛋,返給村集體0.1元,每收購1公斤土雞返1元,既保障了養殖戶利益,也壯大了村集體的經濟收入。

截至目前,李詩怡的公司年銷售額達8千多萬元,每年售出冰鮮山窩雞50多萬隻,同時開發出了火把雞、火燒蛋等山窩雞精深加工産品。在李詩怡的帶動下,有來自楚雄、普洱、臨滄等州市的8千多脫貧戶家庭從事山窩雞養殖,戶均增收3.5萬元。企業同時在楚雄市和保山市開設了山窩雞餐飲線下體驗店,在展示山窩雞品牌形象的同時,也為山窩雞開辟了另一種銷售管道。

“創新”是“創業”的靈魂,“履行社會責任”是“創造企業價值”的重要展現,李詩怡用艱辛、恒心與創新書寫出了一個關于“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成功樣本。

雲南網記者秦明豫

來源:雲南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