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棄疾又一首沉郁蒼涼之作,寫出了铿锵慷慨的送别之歌!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前幾日小編曾釋出過賞析辛棄疾一首“别開生面”詞作的文章《辛棄疾最“别開生面”的一首詞,可謂前無古人之作!》文中介紹了辛棄疾送别其族弟辛茂嘉所作的《賀新郎》,以二人之姓“辛”字說起,曆數辛酸辛苦辛辣。雖是诙諧之語,但卻深含辛棄疾遭受排擠打壓的悲苦煩悶之情。

從詞中,也可見辛棄疾對文字運用之技的爐火純青,戲語閑話之間,說盡深情,同時還隐含着對族弟的期望期許、叮咛囑咐!讀罷不得不令人拍案稱贊!今天狗子再向大家推薦一首辛棄疾贈送給族弟辛茂嘉的詞作,詞牌同樣是是《賀新郎》!所不同的是這首詞風格沉郁蒼涼,筆力之勁,冠絕當時:

辛棄疾又一首沉郁蒼涼之作,寫出了铿锵慷慨的送别之歌!

"

賀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南宋·辛棄疾

綠樹聽鹈鴂,更那堪、鹧鸪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别。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辇辭金阙。看燕燕,送歸妾。

将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對象是辛棄疾的族弟辛茂嘉。但此詞寫法特别,不着一字寫對辛茂嘉的送行之事,反而專寫古時種種“送别之恨”的事迹!上阕以三種鳥啼之聲開篇,鹈鴂、鹧鸪、杜鵑之啼聲均有悲鳴之感,以此寫來,開篇便營造出悲涼的氣氛。

辛棄疾又一首沉郁蒼涼之作,寫出了铿锵慷慨的送别之歌!

緊接着下文則開啟“别恨”之事:昭君出塞之别、陳阿嬌長門之别、春秋時期衛莊公的妃子戴妫離衛之别;乃至下阕西漢李陵投降匈奴之别、李陵送别蘇武歸漢之别、荊轲刺秦易水之别!這種種離别,或遠去他國、或身受幽閉、或國破家亡,俱都沉痛悲涼無比。再配上“衣冠似雪”、“易水蕭蕭”、“河梁萬裡”等等渲染之下,更為慷慨悲壯!

而後句“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再次呼應起句:鹈鴂、杜鵑、鹧鸪如果也能了解人間這些恨事,想必它們啼聲帶出的就不是淚而是血。将這種種“别恨”渲染地更深一層!一句“誰共我,醉明月?”則點出送别茂嘉之事,同時收束全文,有力地表達出内心悲憤!

辛棄疾又一首沉郁蒼涼之作,寫出了铿锵慷慨的送别之歌!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緊扣“别恨”之事,所寫雖是曆史上的事迹,但所隐喻的卻是國家之别恨、自己之别恨!靖康之變,國幾近于亡,而辛棄疾豪傑之身恢複之志卻屢受排擠,當為此刻最悲之“别恨”!在辛棄疾的筆下,種種别恨,寫來铿锵慷慨、蒼郁沉痛,其筆力之勁,令人為之側目!難怪後世詞家評價此詞“為稼軒詞之冠”!

辛棄疾又一首沉郁蒼涼之作,寫出了铿锵慷慨的送别之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