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是北宋傑出的大文豪,他出生于詩書禮儀之家,父母都有深厚的詩詞造詣。詩人耳濡目染,年幼時就喜歡讀書創作。他的舅舅李常學富五車,有一次他在黃家随意拿一本書考察外甥的學問,山谷都能對答如流,舅舅于是驚呼其一日千裡。
黃庭堅經常翻閱詩聖杜甫的詩集,反複揣摩他的詩歌風格。山谷還時常向蘇轼讨教,同時兼取百家之長,并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創立了江西詩派,追求詩文無一字無來曆,影響了明清的很多詩人。

黃庭堅涉獵廣泛,除了六藝之外,更喜歡閱讀老莊和内典,乃至小說、雜書,無不縱覽。他的散文骨力強健、結構嚴謹,其詩歌善于煉句、精于用筆。
詩人有時喜歡雕琢字句,卻給人舒卷自如的感覺。山谷仿佛一位号令嚴明的主帥,筆端的千軍萬馬總是驅遣如風。下面介紹黃庭堅誇贊友人,譜寫了一首七律,頸聯乃千古名句,倍受後世稱道。
贈黔南賈使君
北宋:黃庭堅
綠發将軍領百蠻,橫戈得句一開顔。
少年圯下傳書客,老去崆峒問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棗為誰攀。
何時定作風光主,待得征西鼓吹還。
這首詩是作者贈别他的好友賈使君的,對方本來鎮守黔南,後來奉命西征。詩人與他相隔萬裡,得知這個消息後,雖然無法親自前往送行,卻衷心地遙祝其馬到成功、凱旋歸來。
黔南在今四川省彭水縣,那裡離西夏非常近。首聯不吝贊美之詞,詩人誇獎這位“綠發将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極富文采,馬上橫戈就能詩思泉湧。
接下來詩人引用典故,繼續表達對賈使君文功和武治的褒獎。“少年圯下傳書客”,出句化用西漢張良的故事,他曾在圯橋,得到黃石公親授的兵書,進而得以輔助劉邦成就大業。詩人将對方比作張良,意在贊揚其善于排兵布陣,堪當西征大任。
“老去崆峒問道山”,出句引用莊子中的描述,黃帝曾在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并在得道後乘龍上天。山谷在此也欽佩朋友懂得道術,可以幫助他戰勝強敵。
頸聯是千古名句,倍受後世稱道。作者沒有叙述對方如何精心準備、告别親友,又怎樣征途漫漫、羁旅艱辛,卻轉而描繪其園林中的秀麗風光。“空自笑、為誰攀”,就顯出作者錘煉的功夫,表達出渴望與朋友歡聚的心情。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描繪黃莺、春花的歡笑,以及梨棗成熟、等待采摘,細膩逼真,形象活潑。作者仿佛就身在園中,親自觀察到這一幕幕生動場景。
對方讀到這兩句,一定感觸頗深,也會加緊備戰、積極進取,争取早日回還,也可不負春光,更不辜負詩人的美意。
作者在尾聯更是鼓勵對方,隻有等待平定了西夏,立功揚名,方能成為風光的主人。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話語,必然讓對方信心滿滿,也會一鼓作氣地打幾個勝仗。
縱覽黃庭堅的這首七律,用典無痕,描寫形象,充滿了真摯情感。作者在前四句贊美朋友文武雙全,本領高強,頸聯不寫思念之情,隻是細膩地描繪出,朋友私家園林中的秀麗風光和豐收場景,表達了對朋友早日歸來的期待。
全詩塑造了一位文武雙全、意氣風發的将軍形象,展現出詩人對國泰民安的祝福,也展現出對朋友的真摯情誼。尾聯的“風光主”,造語奇特,更抒寫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希望攜手共賞美景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