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時間回朔到10年前,那個時候的韓系車風光無限,在中國市場躺着都能賺錢。不過風水輪流轉,由于自主品牌快速崛起再加上對中國市場不重視,産品肆意減配,差別對待,導緻韓系車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出現了大幅度的銷量下滑,很多人甚至甯可選擇自主品牌也不願意選擇韓系車。不過這也不能以偏概全,現在市面上還是有幾款産品值得入手。

NO.1:起亞嘉華

去年國産上市的起亞嘉華雖然被隔壁的豐田賽那搶光了所有曝光度,雖然知名度不高,但産品還是非常不錯。車長超過5.1米,軸距來到3090mm,完全是一台中大型MPV水準。車内采用2+2+3的七座布局,而且後排擁有座椅加熱,高配還帶有腿托和通風功能,舒适性絕對沒毛病。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而在實用性配置方面,儀表兩塊12.3英寸液晶螢幕、雙車電動側開門、無鑰匙進入、遠端啟動以及全速域自适應巡航均為全系标配,即便買最入門車型也不會感到配置不夠用的情況。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最重要的還是價格,嘉華指導價從28.89-33.99萬元,比同級的豐田賽那要便宜太多了,而且舒适性配置也更加豐富。

NO.2:現代伊蘭特

如果你的預算不是太多,隻有12萬左右的話,那麼伊蘭特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先在外觀設計上更顯年輕運動化,車身流線感十足,溜背式車頂看起來更加動感。對比起審美早已疲勞的卡羅拉、軒逸、朗逸,伊蘭特似乎更顯進階感。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動力方面,伊蘭特提供1.5L和1.4T兩款發動機,我個人更建議選擇自然吸氣版本,一方面是CVT變速箱要更加平順,另一方面則是自吸在後期養護成本方面要優于渦輪增壓。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NO.3:現代庫斯途

除了嘉華之外,現代庫斯途也在去年一同上市,盡管定位要低于嘉華,但庫斯途的價格也回落到20萬附近。

外形就不同多說,典型的現代家族化設計語言,側面由多段腰線勾勒成層次豐富的車身,新鮮感還是有的。兩邊都配有側滑門,不過除了頂配雙側電動和入門版雙側手動之外,其餘版本都是一邊電動一邊手動。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座椅方面采用2+2+3的七座布局,高配車型第二排兩張獨立座椅支援電動調節,并且還設定了一鍵躺平的功能,簡直就是午睡神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軸距相比嘉華略短,是以第三排座椅的腿部空間隻能說中規中矩,沒有太多驚喜。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動力部分提供1.5T和2.0T兩種發動機,最大馬力分别為170匹和236匹,傳動系統比對8AT變速箱。

NO.4:起亞凱酷

凱酷外觀非常年輕且運動,虎嘯式進氣格栅與兩側大燈相接,進一步拉伸橫向視覺效果。内飾也使用時下流行的雙聯屏設計,科技感出色。但這款車最大的殺手锏就是價格,。16.18-20.58萬元的指導價相比日系中型車要低上不少,而且終端市場還有2萬優惠,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動力方面提供1.5T+7速雙離合以及2.0T+8AT兩種組合,最大馬力分别為170匹和240匹。

NO.5:捷尼賽思G80

捷尼賽思G80作為韓系車的高端轎車,外觀上很有辨識度,盾形進氣格栅内部采用鍍鉻編織設計,兩側大燈使用分體式設計,平行結構很有辨識度。側面幾年采用短前懸長後懸設計,看起來更有行政級轎車的味道。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車内使用環抱式座艙設計,用料對比同級的BBA更勝一籌,随手觸及的位置都是使用真皮進行覆寫,車頂還采用麂皮,豪華氛圍相當突出。12.3英寸液晶儀表+14.5英寸懸浮式觸控屏營造出不錯的科技感。

盡管地位邊緣化,但成本效益依舊出色,這幾款韓系車值得考慮

動力方面搭載2.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304匹,峰值扭矩422Nm,傳動系統比對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

總結

以上就是5款我認為還值得入手的韓系車,不錯的産品力加上市場終端優惠,成本效益還是非常不錯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