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可知秋”的意思就是說,通過看見一片葉子的細微變化,就可以知道秋天要來了,是通過微觀感覺宏觀的能力。
這種能力我也稱為:“入微”,今天就給大家表演一下“入微心法”。
“入微心法”即通過積累大量知識“築基”以後,看問題往往就可以達到一眼看破事情本質的狀态。
壹 :一葉可知秋 X 1
大家應該知道印度演員“阿米爾汗”對吧?
阿米爾汗這個印度大明星,經常猛烈抨擊印度,對中國态度非常友好。

而這就是為什麼“北京冬奧會”隻有一個印度運動員參加的原因。
穆罕默德·阿裡夫·可汗,他是北京冬奧會唯一的印度參賽選手,是高山滑雪選手。
抵達北京後,阿裡夫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戶上釋出了一張自己被穿着嚴密防護裝備的中國醫務人員“包圍”的照片。
他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時候說:
“我釋出這張照片隻是想展示,中國的安全措施是如何真正保護大家的,他們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采取預防措施,以保護運動員的安全和健康。”
他對中國防疫大加贊賞,稱中國防疫這樣,才是醫護人員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
不知道三哥國内聽見以後會不會破防、氣急敗壞。
就環球時報采訪來看,阿裡夫對中國态度是非常的友好的。
為什麼他會如此友善?
阿米爾汗英文字母寫法是:Aamir Khan阿裡夫·可汗英文字母寫法是:Arif Khan
有沒有發現什麼有意思的點?
他們都是可汗,可汗是源于中亞遊牧民族的一個大姓,說起來可汗和中國淵源很深。
當年唐朝威震四方,大破突厥東部,突厥臣服以後,李世民就被歸降的突厥人稱為“天可汗”。
還有一部分突厥遊牧民族就往中亞逃命去了,後來分布中亞、阿富汗、印度的可汗,都是這麼來的。
當然這不等于說現在的可汗們祖上都是中國人,而是說這個叫法發源于中國北方地區。
後被四散奔逃的北方遊牧民族帶着傳播到了全世界,影響了全世界各個民族。
阿米爾汗、阿裡夫·可汗祖上和中國沒什麼關系。
那麼為什麼印度叫可汗的人,對中國态度都相對好一些呢?
因為可汗是印度中東宗教信徒的信,發源于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離開中國境内後,都接受了中東宗教信仰。
而印度這個地方,印度教徒是大多數,中東宗教信徒是少數。
現在的莫迪政府是印度教徒政府,他們奉行印度教徒至上的政策,打壓印度的中東宗教信徒,而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雖然中國并沒有把印度當做敵人,中印邊境沖突完全是印度自己碰瓷。
但是就印度那邊來說,他們很多人确實認為我們是敵人。
是以在印度的中東宗教信徒眼裡,印度政府既然恨中國,那中國人就是我們“中東宗教信徒”可以聯合的朋友。
是以印度的“中東宗教信徒”往往很喜歡給中國捧場,對印度本土各種抨擊。
當然他們抨擊的确實有理,其中阿米爾汗就是典型,他一日不批印贊中,他心裡就癢癢。
這次中國辦北京冬奧會,莫迪宣布了不抵制,不過由于之前中印關系并不愉快,就算莫迪想重新開機中印關系,這也是需要過渡期的。
可能是這個原因,最後就來了一個人,而這個人很明顯是一個印度“中東宗教信徒”。
有沒有可能是印度的印度教徒暫時情緒緩不過來,不願意來?
而印度的“中東宗教信徒”完全沒有這種仇中情緒,是以說來就來了?
我想可能是有這種原因的。
什麼叫專業?以上分析這就叫專業。
我一看他名字,我就知道他為什麼對華如此友好了。
所謂的巴基斯坦,我們的巴鐵就是從“英屬印度”分出去的,是印度的中東信徒建立的中東宗教國家。
你相當于可以這樣了解,印度國内的巴鐵非常開心的來參加北京冬奧會了。
我隻想說,歡迎巴鐵!
貳:一葉可知秋 X 2
過年期間,我無意間看見這樣一個視訊。
内容就是有一群老外在中國大街上唱基督教聖誕的歌曲。
重點就是評論區,完全撕裂、分歧了。
看下圖,這是視訊評論區,高贊都是在反駁“抵制者”。
我複盤來龍去脈以後,發現是這樣的。
先是這個視訊發出來了,大衆國人看見以後,就非常的反感和不适。
這和中國的社會環境有關系,我們不是宗教社會,看見有人在大街上搞宗教活動,特别還是在上海,很容易就有一種殖民宗教文化入侵的感覺。
是以剛開始評論區肯定是批評、抵制的人很多。
但是客觀來說,人家老外也沒什麼大錯,過年了嘛,中國人是過春節,老外自然就是聖誕元素。
是以這就是為什麼上面高贊都是在批評和反駁那些最初的留言。
意思就是說,你們這些人太狹隘,我們是國際化大城市,人家老外唱個歌你們就反對,也忒狹隘了吧。
那麼你怎麼看這個事?
A選項:應該包容!
B選項:不應該包容,要抵制!
答案是以上兩個選項全錯。
如果一味包容這種人之常情,你知道這種事,最後可以野蠻生長到多麼誇張的程度嗎?
不要以為跨國人口流動聚集是一個新鮮事,發達國家早就經曆過了。
比如原來英國還在歐盟的時候,就是選擇以包容為主的。
英國國際化程度比上海更高,畢竟英國曾經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以人口流動非常複雜。
結果未曾設想的事情就發生了,包容到最後以後,就是倫敦的英國人快沒了,消失速度堪比“種族滅絕”。
說個2016年的資料,現在情況肯定更加惡化:
倫敦隻有36%左右是英國本地人,這個比例每年都在快速下降。25%是:其他歐洲國家移民、美國人、澳洲人、猶太人。17%是:南亞移民。(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14%是:非洲人
放張圖一目了然,倫敦移民區域構成圖。
經濟全球化就會帶來跨國人口流動問題,如果你的選項是一味包容的話,最後長期來看,一定就是英國模式的結局,也是歐盟模式的結局。
全世界各國人不斷的湧入,然後把自己各地的文化帶到你這。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影響下後,你本土人和文化,會被外來人口“逆向同化”到自然消失。
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早在2012年的時候,英國首都倫敦的白人比例就跌破了44.9%,本國人在本國成為了少數派。
最嚴重的就是東倫敦,東倫敦本地白人生育率很低,然後全球化以後,外國人又不斷的遷入,最後結果有點吓人。
英國倫敦東部的本地白人,已經消亡了,就是字面意思。
英國BBC為此還拍了一個紀錄片叫《東倫敦的最後一個白人》,有點把本國人當瀕危物種拍的感覺。
下圖是現在的東倫敦,很像北非或者中東
是以說學習很重要,閱讀很重要。
如果你是家長,就要多教育孩子看新聞。如果你是年輕人,更要學會看新聞。
我第一眼看見這個視訊,就沒感覺很新鮮。
這個沖突是東倫敦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在歐盟也普遍存在。
如果不控制跨國人口的文化輸入,最後就會發展成為逆向同化本地人,會發生你的老家——變成人家的老家這種事。
你想想看,如果上海本地都是各國宗教的教堂,然後中華文化蕩然無存了,遍地外國人,這樣是不是感覺很詭異?
英國為什麼脫歐?
當年英國在歐盟的時候,歐盟長期奉行的全球化政策,就是那種對跨國人口、文化無序開放的政策。
你是外國人,你帶過來的文化我完全尊重、包容,最後歐盟現在什麼樣?大家也看見了,移民越多,文化越包容的歐盟國家,離内亂、内戰就越近。
去年法國爆火的候選人澤穆爾,就是靠反移民、反全球化帶來的外國文化而崛起的。
和美國一樣,差不多有近一半的法國人支援他,還有另一半是法國的白左、移民反對他。
如果有一天法國因為移民内戰,我們不用驚訝。
包括我2月3日看見的一個短視訊熱搜,我并沒有感覺很新鮮,這就是我們正在經曆的發達國家病。
這種事,我不想抨擊,客觀來說人家沒什麼錯,但是也覺得不值得驕傲或者擴大化宣傳。
因為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的慘痛經曆都告訴了我們,這些情況積少成多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惡果。
每一個這樣的個體,也許都是沒有惡意的,甚至是善良的。
但是積少成多後的現實,就是本國文明正在被置換,進而産生沖突。
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上台、法國出現澤穆爾,都是遇見了跨國人口流動問題,而導緻的沖突。
當這些外國女婿是少數的時候,當他們帶來的外國文化不是主流的時候,當經濟還不錯的時候,往往本國人是可以包容的。
而一旦經濟進入下行的周期後,這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就會和本國人發生各方面激烈的資源争奪沖突,最後導緻全球化在所在國進入退潮。
這就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正在發生,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是這些一點點熱搜“喜訊”,長期積累起來的。
而很明顯,特朗普那種方法也不可取,他面對這種事的态度就是閉關鎖國,和全世界脫鈎。
——也過于極端了。
但是是誰制造了特朗普呢?不就是這些所謂大愛無疆的人嗎?無序開放、無序包容的後果并不好。
很多人并不了解全球化下人口流動無序擴張的後果。
對外來人口和文化,采取了缺乏審查、過度寬松的政策,最終導緻了本土沖突,全球化讓本國人反感。
其實上面這個事,還是和本文的第一段可汗有關系。
叁 :一葉可知秋 X 3
衆所周知,一談國家開放程度、全球化程度,國内很多人就喜歡對比大唐盛世。
說實話,有時候我都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在進階黑。
如果你曆史學得好的話,應該知道大唐盛世無序包容之後,後面發生了什麼吧?——安史之亂、生靈塗炭!
這個曆史劇情不複雜,現在的西方正在演這個戲。
就是剛開始國家經濟好的時候,就萬邦來朝了,然後那些外國窮人為了留在這裡,就開始各種贊美吹捧,于是本國就過度開放、包容了。
當年什麼英國、法國、德國、美國,都是這樣的。
而當境内的“蠻族”人口越來越巨大以後,蠻族的野心也就擴大了,開始渴望政治權利。
英國為了反對歐盟無序開放的政策,直接退歐了。法國是正在面臨内戰式的選舉,火藥味十足,澤穆爾直接說準備強制驅逐移民,剩下的也要掐滅外國文化,通過強制同化來保住法蘭西文明。德國就不說了,境内百萬中東信徒就是一個巨大的雷,每天都有惡性事件,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炸鍋。美國這個我們熟,美國因為非法移民過多,無法同化以後,内部撕裂到何種程度,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對吧?
實際上這些事,不就是重演:大唐盛世—到—安史之亂嗎?
——很新鮮嗎?老掉牙的劇情了!
當年,在唐太宗李世民大破突厥以後,一瞬間周圍各部臣服,對唐太宗是各種谄媚、吹捧。
于是就發生了以下的劇情:
一部分突厥部衆内遷歸附唐朝。對他們如何處理,唐太宗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就召叢集臣商議。一些大臣主張把他們分到内地各州縣,改變他們的生活和風俗;一些大臣如魏征等,認為突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遷到内地,會成後患,主張讓他們回到原來的住地。唐太宗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對魏征是言聽計從的,可是這次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而同意了溫彥博的主張。溫彥博建議把内遷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内蒙古南部烏審旗一帶),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長治理,維持原有的風俗習慣,仍以畜牧業生産為主。
前期唐朝強大的時候,還鎮得住場面的時候,唐太宗潇灑的說到:
“自古皆貴中華,賤外人,朕獨愛之如一。”
大白話翻譯就是:全世界都是家人,和白左一樣不存在國界,難民随便來,來了我就愛,絕對不存在本國人優先的。
後來因為自己聖母的政策,導緻國内開始動蕩,自己疲于平叛的時候,唐太宗說到:
“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外部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征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大白話翻譯就是:哎!我錯了!搞了半天,那些捧場的外人都是薅羊毛的,你強他們就薅,你弱他們就散了,甚至背刺你啊!還是隻有自己的本土人才能信任啊,我後悔當年沒有聽魏征的實話啊!後悔罵他狹隘啊。
唐太宗最牛的時候,那些臣服的遊牧部落都叫他天可汗。
但當唐朝開始衰弱以後,那些臣服唐朝的遊牧部落,全部都開始分食他們的天可汗。
遺憾的是,唐太宗時期并沒有徹底解決自己留下的隐患,最終到唐玄宗時期徹底暴雷了。
我不反對全球化,我不反對外國人。
隻是當我看見夠多的曆史以後,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包容或者不包容的問題,因為這麼說太簡單了。
最後說兩個著名的科幻理論吧。
“費米悖論”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費米提出來的,是一個關于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科學悖論。
費米說:“外星人都在哪兒呢?如果銀河系存在大量先進的文明,那麼為什麼連飛船或者探測器之類的證據都看不到。”
宇宙已經有100多億歲高齡了,僅僅銀河系内便有幾千億顆恒星,而孕育了我們的太陽僅僅是其中較為年輕的一顆。是以哪怕考慮了光速的不可突破性,我們也不該如此寂寞。
地球發展了這麼短時間,都文明如此豐富了!宇宙裡面這麼多星球,為什麼卻空空如也?究竟發生了什麼?
後來為了解釋“費米悖論”,有人提出了大過濾器理論。
簡單來說大過濾器理論就是,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你就會遇上一些關鍵點,這是類似三體裡面“智子”一樣的存在。
如果你不能突破這個關鍵點,你的文明就會被鎖死,永遠無法走向更遠。
不經濟開放,就無法崛起,就發展不起來。經濟過度開放,缺乏良好的把控。就會出現大量外來文明湧入,最終導緻你的文明母體甚至可能爆體而亡。
這何嘗不是人類千年以來的鎖死關鍵點之一呢?
古羅馬蠻族入侵、唐朝安史之亂、美利堅拉丁裔崛起、歐盟難民、移民問題...
其實印度的可汗也一樣,如果印度可汗太多,對中國也不是壞事,如果一個文明沒有凝聚力,他就很脆弱。
美利堅都沒有活過這個點,都沒有突破成功。
特朗普的閉關鎖國,歐盟的多元文化都是失敗的例子,現在到我們了。
繼大唐盛世之後,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又回來了!
這一次我們再戰全球化,我希望、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要探索和努力,給出更好的回答。
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挑戰成功。
本文算是一個開放性結尾吧。
因為這個事,也許需要整整一代人才能回答,如何妥善的處理好,以後我也會寫跟進的深入思考的。
有意思的是,唯一全程貫穿本文的關鍵詞線索,就是可汗。
人類曆史循環,可謂成也可汗,敗也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