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自戀率似乎不斷上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戀的正常化?

作者:Beiqing.com
全球自戀率似乎不斷上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戀的正常化?

《為什麼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誘惑的科學》,傑克·劉易斯著,曾早基地,王元雙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21年9月。

驕傲是一種積極的感覺

傲慢并不全是壞事。哲學家亞裡士多德甚至認為這是一種美德,它不是一種普遍的美德,而是"美德的冠冕"。他的理由是:一個驕傲的人覺得他有能力實作偉大的事情,是以發現自己有動力去實作它們。這種特殊的自豪感意味着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不懼怕實作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挑戰。即使在逆境中,它也能使我們下定決心實作我們的目标。亞裡士多德的觀點可能是可取的。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克服恐懼可能是我們感到自豪的主要原因之一。

嬰兒在6到12個月的生命之間會經曆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厭惡,興趣和驚訝的基本情緒。驕傲(一種自我意識的情緒)開始發展到更接近神經發育的線。大約在兩歲時,嬰兒開始有能力了解他們所說的是好是壞。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在收到他們一直做得很好的回報時,會表現出自豪的迹象。相反,當他們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淘氣時,他們會表現出一種奇特的羞恥感。

全球自戀率似乎不斷上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戀的正常化?

照片美人魚 (2006).

驕傲是一種積極的、強化的感覺。它幫助幼兒在内心對未知的恐懼和探索的自然沖動之間找到平衡。照顧者應該就你的孩子的回報行為提供指導,并鼓勵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接受挑戰。孩子的自豪感是克服恐懼和實作目标的情感獎勵,這種經曆使他們更有可能在未來面對障礙時堅持下去。驕傲也激勵孩子們探索周圍的環境,這有助于他們發展自己的能力。

驕傲是一種特別無法控制的情緒,因為適度的驕傲是必要的,但過度的驕傲和過度謙卑可能是問題。回顧童年,前一分鐘,我們的父母會告訴我們,"你知道,整個世界都不是圍繞着你旋轉的。"在下一分鐘,你的老師會激勵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感到自豪'。我們被告知,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好的成績,甚至是獎品或其他一些對我們成就的認可。如果我們遵循建議并成功實作我們的目标,我們被告知:"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是以你能斷定驕傲是一件好事嗎?"當一個成年人無意中聽到我們吹噓我們的勝利時——換句話說,當我們敢于表達我們的驕傲時——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因為傲慢而受到責罵。你赢不了。

最後,大多數人都意識到,驕傲和向外界展示驕傲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使用自豪感作為改進遊戲和克服障礙的工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吹噓這種政策帶來的任何成就肯定是不可接受的。通過觀察運動員、音樂家和女演員在采訪和頒獎典禮上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情況就是這樣。要給人留下好印象,就應該以明顯的謙卑接受贊美,即使你的内心真的"充滿傲慢、壞脾氣和驕傲"。

是以,隻有當驕傲是一個受到良好保護的秘密時,驕傲才是一種美德。當我們發現自己是讚美的對象,但又想避免失去別人的好處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禮貌地拒絕或轉移讚美。這令人困惑,難怪這麼多人犯錯誤。但名人不就是社會道德的最好例子嗎?這不是他們所擅長的,但也許宗教可以幫助指導社會道德?

古希臘人一直在警告傲慢的危險

教宗格裡高利不是第一個警告驕傲之罪的危險的人,他寫道:"當驕傲的女王有一顆被征服的心時,她将立即向七宗罪投降。"在公元前139.C,魯本盟約的出現描述了十種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邪惡。驕傲排在第四位,而虛榮(當時被稱為吹噓)排在第五位。數百年後,在公元375年,孤獨的以瓦格裡烏斯(Ewagrius),一位在埃及沙漠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冥想上帝的僧侶,列出了一個更集中的八個邪惡思想。這份特别的名單是為了指導他的僧侶同伴在沙漠中修行,如果他們想去天堂,他們會在曠野中出汗,以抵抗名單上列出的各種誘惑。在名單上,Pride下降到第八位,Vanity下降到第七位。

格雷戈裡已經完成了對驕傲的思考,當他在六世紀末出版他的書《道德約伯記》時,虛榮和驕傲已經融入了驕傲的罪惡中。這種邪惡的行為由于其雙重邪惡而迅速被提升到榜首。他宣稱驕傲不僅是七罪中最邪惡的,也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基督教不是唯一鼓勵謙卑反對驕傲的邪惡影響的宗教。驕傲是佛教瑪雅傳統的五種"精神毒藥"之一,是啟蒙的障礙;伊斯蘭聖禮說,即使是穆斯林心中的"驕傲因素"也足以阻止他們進入天堂;印度教聖書《巴加凡》中有一些段落,警告說驕傲是一種不忠的特質。

至少從公元前六世紀開始,在基督教之前,古希臘人就警告過傲慢的危險。亞裡士多德警告說:"年輕人和富人之是以傲慢,是因為他們有優越感。在古希臘,"狂妄自大"并沒有像這個時代那樣描述誇大的自尊和極端的傲慢,而是一種禁止惡意羞辱的法律。所涉及的具體行為是指為了羞辱對手而實施的身體暴力和性暴力。他們的文化癡迷于追求榮譽和逃避恥辱,是以傲慢始于掠奪人們榮譽的罪行。現在,它隻是描述了一個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好的人。

在古希臘著名的神話中,水仙是仙女和河神組合的有吸引力的男性後裔。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他的虛榮心,尤其是他喜歡無休止地盯着自己在遊泳池裡的倒影,以及他對自己美麗的癡迷。這個故事中經常被忽視的部分,也是了解為什麼驕傲的罪行如此具有破壞性的最相關的部分是,這種自我癡迷使他無法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系。他不屑于任何說他愛他的人。

全球自戀率似乎不斷上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戀的正常化?

電影《自戀者》(2008)的海報。

德國主教彼得·賓斯菲爾德(Peter Binsfield)在16世紀後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思考魔鬼路西法。1589年,他出版了一份有影響力的名單,将盧西法列為驕傲罪。故事是這樣的,路西法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恩典,因為他确信自己比天上所有其他天使都重要,他試圖讓所有其他天使崇拜他。上帝對此并不滿意,并發現這種行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 這是可以了解的。是以,路西法和他的親信很快就被逼到了地獄的深淵。即便如此,路西法也覺得"在地獄裡當統治者比在天上服侍别人要好"。這再次引發我們得出結論,當一個人(或天使)確信他或她比其他人優越時,普通的驕傲就跨過了這個門檻,成為罪的驕傲。

我必須在這裡澄清一個重要的觀點:每當我提到天使、魔鬼或任何其他超自然特征時,我并不是說它們确實存在。我隻是想為故事增添一些趣味。毫無疑問,這與最初構思這些惡魔角色的人的動機相似。沒有科學證據支援惡魔和惡魔,天堂或地獄的想法;根據但丁的說法,那些一生都在聽路西法的低語,表現得比其他人更有吸引力,更聰明,更重要的人,最終将永遠拖着沉重的石闆穿過地獄,以懲罰他們的傲慢。言下之意似乎是,如果驕傲的罪人覺得自己太重要了,無法在生活中承擔重擔,那麼死後最恰當的懲罰就是努力工作。

自戀往往伴随着嚴重的共同困難

雖然科學正在緩慢而堅定地扼殺地獄中永恒懲罰的概念,消除對過度競争的潛在和有用的威懾,但它至少可以解釋為什麼自戀首先發生。令人高興的是,宗教所描述的驕傲罪與科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所稱的"自戀"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自戀"這個詞是100多年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維也納精神分析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首次創造的。它當時的意義與我們今天截然不同,特别是通過以對待夫妻的方式愛撫自己的身體。如果這仍然意味着如此,它可能會出現在"顔色"一章中。今天,這個定義排除了這種性暗示,更一般地指的是自我關注。

從廣義上講,自戀包括過度膨脹的自尊和浮誇感,通常伴随着嚴重的共同困難,導緻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系的問題。回想一下,納西索斯在建立親密關系方面确實存在問題。對于像人類這樣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來說,這是自戀或驕傲最具腐蝕性的方面。重申"初始"部分的一個關鍵點,即與他人建立聯系并被接受為核心圈子的成員是一個人幸福的有力預測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被孤立的人是受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的人,他們與任何可能在困難時期支援他的群體脫節,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當地社群的人。由于自戀者無法建立健康的關系,這可能是了解自己的痛苦以及他們給他人生活帶來的痛苦的關鍵。

自戀有兩種表現:亞臨床表現(不夠嚴重,必須去正規的精神科醫院)和臨床表現(具有足夠的破壞性)。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兩者都經過深入研究,為人們提供了大量資訊,以更好地了解驕傲的罪惡。自戀有七個不同的特征:華麗的自尊和極端的虛榮心通常是最有可能想到的,但有五個鮮為人知的特征。自戀者有剝削他人的明顯傾向,他們的權利感往往很高,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切的權威。他們感到完全自給自足,并确信他們并不真正需要别人。

在試圖回答"誰是世界上最虛榮的名人?"時,小報,八卦雜志和名人部落客采用了一種流行的方法,即編制每個明星在他或她的不同社交媒體帳戶上釋出的自拍照總數。鑒于水仙對他的形象的癡迷,這種方法是有道理的。肯德爾·詹納(Kendall Jenner)目前是Instagram上最虛榮的名人,而她同父異母的妹妹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在這款應用上也很活躍。在推特上,卡戴珊姐妹和詹娜擁有超過1.5億粉絲。

他們公開的自我宣傳媒體甚至包括一個特别拍攝的真人秀節目"跟上卡戴珊一家"(也稱為"與卡戴珊一起旅行")。每周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觀衆觀看該節目,以了解贊助商的一系列單調攝影,購物之旅和家庭鬧劇的最新資訊。顯然,許多人并不認為他們公開的自我癡迷是可惡的。對名人自戀的渴望似乎是無限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現象正在影響我們對虛榮的态度。

全球自戀率似乎不斷上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戀的正常化?

真人秀節目《跟上卡戴珊一家》的第15季海報。

不久前,人們還認為男人的外表不是男性化的。當然,男人在特殊場合打扮,但總的來說,男人把他們的修飾保持在最低限度。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同樣,如果一個女人在幾十年前接受了整容手術,這通常是嚴格保密的,她可能隻會與一些最親密的朋友分享。當被公開問及她是否"完全放在某個地方"時,大多數女性都會否認這一點。如今,當女性邀請陌生人去感受她們的新乳房時,"想就摸吧"的态度并不少見。過度的自戀似乎不再是一種恥辱。從牙齒美白等美容技術到其他重大手術,整容手術現在如此普遍,以至于它們不再特别值得八卦。其實,如果一個人選擇不随波逐流美化自己,他們就更有可能被八卦。

在街上,如果有人走過來,提出在你的臉上放一個皮下針頭,你可能會打電話給警察。然而,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男性和女性接受肉毒杆菌注射,以消除皺紋并掩蓋明顯的衰老迹象。英國美容整形外科醫生協會釋出的資料顯示,在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中,英國的整容手術數量增加了五倍。鼻子,整容和隆胸曾經是富人和名人的保留,現在經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16歲的女孩。

在社交媒體明星中尋找有自戀症狀的人隻是兒科。以庫爾特·科爾曼(Kurt Coleman)為例,他自稱是Instagram上的超級巨星,自稱是澳洲版的帕麗斯·希爾頓(Paris Hilton)。當被問及為什麼他給自己拍了這麼多照片時,他錄下了諸如"因為我喜歡在鏡頭裡看到的東西","我很熱,我愛自己""人們真的很嫉妒我,我能了解為什麼,但我永遠不會因為愛自己而為任何人改變。雖然大多數人在承認自己對自己有如此高的評價之前會三思而後行,但這種完全缺乏謙遜的态度表明,過度的虛榮、浮誇和極端的自尊,這些都是自戀的核心特征,在網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自戀者是如何形成的?

有一種有影響力的理論試圖解釋是什麼埋下了自戀的種子。這個理論講述了兩種不同的養育方式的故事,但最終使孩子難以區分"自我"和"他人"。這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嬰兒與父母或照顧者之間日常互動的影響;一般來說,粗心大意的父母或照顧者不會花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互動,以确定他們在外界的"自我"和"他人"的起點。

另一方面,對兒童的過分關注,即所謂的"直升機教育",也可能是有問題的。這種類型的教育通過不斷向孩子指出方向并始終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以及如何感受和思考來阻止孩子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任何形式的養育方式都會阻礙健康、獨立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導緻人們在一生中尋求他人的回報以獲得安慰。忽視型和直升機型之間的"宜居帶"更有利于形成健康、發達的自我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以學會判斷他或她的行為和自我價值的适當性,進而更加獨立于他人。

除了對養育子女的過多或過少關注的影響之外,當涉及到如何将驕傲引向美德或邪惡時,細節是關鍵。當父母和照顧者回報孩子目前的行為是好是壞時,即暫時的判斷,沒有問題,但是當回報以絕對的術語表達時,麻煩就開始了。諸如"你是個這麼頑皮的孩子"或"這是我完美的小公主"之類的評論可能看起來完全無害,但如果一直使用,它們可能會無意中播下自戀的種子。

全球自戀率似乎不斷上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戀的正常化?

電影《菲爾王:自戀如我》(King Phil: Narcissism As Me)(2021)的海報。

當父母或照顧者用聽起來像是對孩子整體價值的評估的語言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時,問題就出現了。如果孩子沒有聽到"這是一件淘氣的事情"或"為什麼你今天這麼難以相處",總是聽到"你是個壞男孩"或"你為什麼總是那麼淘氣?",他們會逐漸内化這些資訊,最終接受他們有問題的想法。這可能會導緻一種被深深接受的信念,即他們從根本上是壞的,這最終可能導緻他們不值得愛的結論。

可悲的是,所有這一切最終都變成了一個自我實作的預言,即孩子們将遵循給予他們的标簽并内化他們。最麻煩的自戀者是對贊美和積極肯定的永無止境的追求,其核心往往是強烈的無價值感。這是一種"脆弱"的自戀。另一種形式的自戀是"華麗",這也可能是由于父母或照顧者的不适當回報。但這次的問題是,無論孩子最近的行為是好是壞,他們總是對自己的行為有積極的回報。過度放縱孩子的父母試圖永遠支援他們,也會導緻自戀。當一個孩子被他或她的父母捧到祭壇上并不斷受到表揚(無論他們的實際行為如何),而父母因為害怕傷害孩子的感情而試圖避免批評時,孩子最終可能會内化他們不會犯錯誤的資訊。這導緻了一種膨脹的權利感和"花哨的"自戀。

為了避免意想不到的自戀後果,有必要培養孩子驕傲的積極方面,經驗法則是無條件地給予愛 - 确定孩子值得被愛 - 并就他們目前或最近的行為是好還是壞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問題提供回報。

原作者|傑克·劉易斯

摘錄 |他也

編輯|羅登

校對|李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