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安莉(左)檢視花卉情況。 受訪者供圖
(新春走基層)香港女孩在“貴州屋脊”造花海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貴州畢節2月3日電 題:香港女孩在“貴州屋脊”造花海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石小傑
中國農曆春節假期,連日的低溫雨雪天氣讓位于貴州省赫章縣的貴州屋脊“韭菜坪”呈現出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赫章縣鐵匠鄉中井村花卉基地裡卻是暖意盎然,花農們搶抓時機,忙着育苗、種植和管護,為保障新一年的市場供應做好準備。
“人勤春來早,豐收便不遲。”花卉基地技術管理者周巧告訴中新社記者,“基地裡的鮮花開放時,這裡俨然是一片‘微型花海’。”
為“貴州屋脊”帶來這片花海的是來自香港的“花仙子”梁安莉。2018年5月,香港90後女孩梁安莉與母親共同出資成立公司,與赫章縣簽訂投資協定,雙方通過發展花卉産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緻富。
赫章縣位于烏蒙山區,平均海拔近2000米,山高澗深高寒冷涼,許多山地隻能種植荞麥和青稞等耐寒作物。“栽一山坡,收一籮籮”是當地曾經盛行的俚語。
2017年,梁安莉與母親在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考察中走進赫章,當地的貧困給她帶來觸動,她向母親表達了留下來的意願,得到母親的支援與鼓勵。
“烏蒙山區資源豐富,缺的是因地制宜的開發利用。”梁安莉告訴中新社記者,“我和團隊走遍了當地10多個鄉鎮,發現這裡海拔高、溫差大、無污染的環境條件,非常适宜于各類花卉生長。”
梁安莉(中)在基地檢視花卉。 受訪者供圖
經過近一年的實地考察,梁安莉與赫章簽訂了投資協定,建設了興發“雲海花田”田園綜合體和鐵匠鮮花育種、育苗種植基地等項目。
基地建立後,換下高跟鞋的梁安莉一頭紮進大棚裡學習種花苗的各種技術。一開始,高海拔讓梁安莉時常頭暈腦脹,而極端天氣、如何說服農戶改種鮮花更是時刻考驗着她的信心和智慧。
“大家祖祖輩輩都是種些玉米和洋芋,剛開始大家都不相信這個年輕的香港女娃娃能在這裡種成花。”中井村村支書張旭說,慢慢地大家都看出了她要在這裡紮根種花的幹勁,幹活的村民每個月也能按時領到工資,大家也從不信任到了解和支援。
“有段時間赫章遇到極端天氣,大棚裡連續3個月都光照不足,我們種植的鮮花都出現了品質問題。”梁安莉告訴中新社記者,“後來做出了一些調整,延長了産品的附加值。”
幾年間的寒來暑往,基地裡陸續成功引種了白扇菊、北海道薰衣草、芝櫻、語晴、歐石竹、安娜貝拉繡球等數十個花卉品種。花卉基地的鮮花種植大棚由原來的100個也增加到如今的400個。花開時節,貴州屋脊上除了漫山遍野的野生韭菜花,也多了一片“安莉的花海”。
2020年,花卉基地開始迎來創收,銷往南韓和澳洲的安娜貝拉繡球産品供不應求;通過後期生産工藝加工成的“永生花”,解決了鮮花保鮮難和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和香薰精油等衍生産品一起黔貨出山,将貴州大山深處的芳香帶給更多的海内外朋友品味。
“進入公司後,我的工資從2100元(人民币,下同)一路漲到4000元。”村民周巧告訴記者,目前她和丈夫都在基地務工,每月總收入有7600元左右,家裡這兩年建起了兩層樓房,還買了一輛小汽車。
如今,花卉基地裡不少花卉品種從溫室大棚走進當地村民的田地裡。色彩缤紛的花卉産業不僅賞心悅目,也給中井村鋪就了一條實作鄉村振興的快速路。
“看着村民生活的改變和臉上的笑容,我就覺得這條路走對了。”梁安莉說,通過培養本地技術管理者,讓村民廣泛參與,把“輸血”變為“造血”,打造可持續的緻富産業。
目前,通過務工收入、大棚土地租金分紅、廣州扶貧資金基礎設施投入分紅三大利益聯結,花卉基地已帶動當地600多戶、3000多人就業增收。同時,梁安莉還打造了粵港澳青年援貴州創業基地,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橋梁。
“花是我和赫章群眾之間的紐帶。”梁安莉談起自己的新年願望時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現代化田園綜合體,帶動更多村民增加收入,同時也希望能連結到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的青年朋友們加入,共同攜手建設好我們的家園。”(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