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個“文化年”!多彩文化活動點亮春節假期

夜将寒色去,年共曉光新。虎年新春如約而至。如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已然成為廣受歡迎的新年俗。無論是在電影院看新片,還是在博物館逛展覽,又或是去劇院聽大戲……豐富、優質的精神食糧不斷湧現,讓人民群衆的假期更加充實。在感受文化情懷和溫度的同時,更提升了春節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春節檔火熱:在光影裡感受家國情懷

14.45億——這是今年春節檔的首日票房數字。其中,國産影片票房14.44億元,單日份額為99.99%。

近年來,舉家觀影逐漸成為與吃年夜飯、逛廟會等傳統習俗并駕齊驅的“新年俗”,春節檔期電影市場釋放出巨大潛力。“我感覺今年春節檔電影種類挺豐富的,能滿足一家人的不同口味。”北京的徐先生年前就搶到了假期前幾天的電影票,陪父母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帶孩子看了《熊出沒·重返地球》,過幾天還打算去看《奇迹·笨小孩》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過個“文化年”!多彩文化活動點亮春節假期

《長津湖之水門橋》海報(左)和《狙擊手》海報(右)。片方供圖

《長津湖之水門橋》和《狙擊手》這兩部講述“最可愛的人”故事的戰争題材電影,在春節這一阖家團圓的節日裡,為璀璨的萬家燈火增添了厚重的底色。無論是“第七穿插連”,還是“狙擊手五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簡陋的條件下,迎戰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并且取得了勝利,展現了最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除此之外,《奇迹·笨小孩》聚焦新時代下的深圳,講述了一群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在電子産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拼搏奮鬥的故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作為春節檔獨一部“純喜劇”表現亮眼;卡通片《熊出沒·重返地球》也憑借其合家歡屬性異軍突起……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檔電影不僅陣容強大,還涵蓋了戰争、劇情、動畫、喜劇等多種題材,對觀衆具有很強吸引力。

多位業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春節檔為全年票房創下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春節檔呈現觀影熱潮,讓我們重新燃起對中國電影新的憧憬。”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熒幕方面,選擇在新春登陸央視一套的《人世間》同樣令人矚目。劇集改編自梁曉聲的同名小說,以周家三代人的“小人物”視角切入大時代發展,全面縱深回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變遷與進步,呈現了一部中國式家庭變遷的生活史詩,也深情寄予了人民群衆對新時代新征程恢弘氣象的熱切期盼。

展覽齊上新:在年味中探尋“何以中國”

“一扭頭,就從戰國跨到了清代。”

過個“文化年”!多彩文化活動點亮春節假期

“何以中國”展上的何尊

大年初一,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人頭攢動。玉龍、虎符、何尊、長信宮燈……130餘件/套珍貴文物在虎年伊始與觀衆見面。展覽分為“源”“流”“彙”三個單元,概括而鮮明地呈示華夏大地何以中國,中華民族何以偉大,中華文明何以不朽。

春節假期,各地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場所紛紛“上新”,讓觀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陽和布氣,春潤北窗。中國國家博物館“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年味十足。展覽七成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展出,從各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延綿不絕的虎文化。展廳内用五處“門”的概念來進行空間分陳,寓意五福臨門,爆竹、紅燈籠、春聯、窗花、年畫、布老虎等飾品琳琅滿目,營造出祥和喜慶的過年氣氛。

過個“文化年”!多彩文化活動點亮春節假期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現場。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虎年春晚,來自三星堆的青銅大面具驚豔亮相。而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同樣有兩件展品首次與觀衆見面,分别是四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銅扭頭跪坐人像和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銅持鳥立人像。鑲綠松石銅虎、銅虎形器、金箔虎形飾等一系列緊扣虎年“主題”的文物同步展出,讓古蜀雅韻的濃厚年味撲面而來。

此外,多家博物館推出了形式多樣的互動項目,觀衆不僅“逛”得開心,也能通過動手實踐“親密接觸”傳統文化。在江蘇,蘇州博物館舉辦篆刻體驗活動,蘇州碑刻博物館推出“投壺問禮”傳統射藝體驗;在海南,南海博物館的主題活動包括手工DIY燈籠、剪紙等,讓觀衆在參與中感受節日氣氛。

演出春“藝”濃:在舞台上展現文化魅力

桀骜潇灑的劍舞、古韻悠然的舞台、大氣磅礴的配樂……2月2日,中國歌劇舞劇院《李白》登上國家大劇院舞台,重制曠世詩仙的傳奇人生,帶領觀衆“穿越”千年,領略恣意狂傲下的家國情懷。

過大年,看大戲,一直是中國人迎接農曆新年的傳統年俗。春節假期,全國各地劇場演出如火如荼,在充分重視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釋放了演出市場活力,讓廣大群衆春節假期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除了《李白》之外,2月5日至6日,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孔子》也将登國家大劇院,再現一代聖賢求仁不得的坎坷歸途。穿越千年,再現任重道遠的“大道”之路,傳頌百世的論語誕生。

上海平劇院、上海昆劇團聯合推出“海上京韻·瑞虎迎春”賀歲演出季,平劇《定軍山》《鳳還巢》《楊家将》、昆劇《占花魁》《風筝誤》等傳統戲已排滿日間、夜間檔期,持續打響“看京昆到天蟾”觀演品牌。

為了讓更多的觀衆能足不出戶地享受到“文化大餐”,許多劇院創新形式、線上發力,讓雲演藝同樣精彩。

國家平劇院推出傳統經典大戲《龍鳳呈祥》,由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擔任主演,演播開始前還将播出導賞節目《戲曲正青春》,以别樣視角彰顯國粹魅力。北京曲藝團推出《新春送福——春節好戲連連看》系列線上演出,演出包含快闆、相聲、單弦等多種曲藝形式,輪番上演最京味兒的曲藝唱段。

蘭州大劇院精心策劃新春展播活動,包括歌劇、合唱、芭蕾舞劇、交響音樂會等藝術形式,囊括《長征組歌》《圖蘭朵》《茶花女》等中外知名劇目,力求為觀衆們奉獻一個文化味兒濃郁的新春佳節。

在春節中細品文化佳釀,折射出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近年來,假期的文化味道越來越濃,在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下,人們對于文化消費的選擇更加豐富、體驗更加愉悅,不僅推動大陸文藝事業進一步發展,也提升了國人的文化自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弘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