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雖然時值疫情,但是有着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美譽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春節期間卻遊人如織。

人們走進草堂欣賞梅花藝術展、蘇州園林文化特展、憑吊詩聖杜甫。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梅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友情的象征,是文人騷客詩歌創作的重要題材。杜甫寓居成都時,不僅在草堂親植梅花,還留下了被後人譽為“古今詠梅第一”名篇——《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南宋詩人陸遊曾寫道:“二十裡中香不斷,浣花溪到青羊宮”。位于浣花溪畔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毋庸置疑的梅花最佳觀賞地。

第五十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梅花藝術展奏響了“早梅報春”的序曲,紅梅樁頭、川派盆景、迎新鮮花,在草堂厚重的曆史文化氛圍與清幽雅緻的西蜀古典園林的襯托下,營造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春意盎然景象,為廣大遊客獻上一台繁花似錦、詩情畫意的早春賞花盛宴。浣花溪,“二十裡尋香道”項目浣花溪段疏影橫斜、紅梅探春等姹紫嫣紅、千姿百态的梅花新景觀,一步一景,再現杜甫筆下“花重錦官城”的詩意景觀。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聯手蘇州市拙政園管理處(蘇州園林博物館)策劃的“園韻文心——蘇州園林文化特展”正在草堂展出。展覽分為“園之史”“園之觀”“園之趣”三個闆塊,共計展出拙政園(蘇州園林博物館)所藏文化類精品實物近200件,如清代花窗、民國古盆、蘇作家具、書畫、刺繡、貢墨等多個種類。千年前,杜甫曾東下姑蘇,遊曆江南,如今,在千年後的新春佳節,蘇州園林“來到”了詩聖故居。春節期間走進草堂詩書畫院美術館與中國書法館,遊客們便可身臨其境,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蘇州園林博大精深的造園藝術,以及草堂詩意與江南畫韻碰撞的魅力。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杜甫草堂是詩聖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2001年草堂在鋪設地下管道時,發現了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遺址。此處遺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這一發現,印證了杜詩對成都浣花溪一帶自然風貌、生活情景以及草堂方位的描寫,為有關杜甫草堂曆史沿革提供了實物和文字佐證,結束了詩聖故居陳列展示從文獻到文獻,而無出土唐代文物的狀況,極大地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曆史文化内涵,同時也為研究成都地區唐代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補了成都地區唐代大型民居遺址考古的空白。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唐代遺址和根據杜詩的描述,于1997年修建的杜甫故居草堂,現已成為中外遊客到四川旅遊時,必須打卡之處。

杜甫草堂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杜甫遺迹。杜甫偉大的愛國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集大成的詩歌藝術成就,千百年來不斷感動與激勵後人,吸引人們前來瞻仰與緬懷。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保護和發展杜甫草堂高度重視。毛澤東等黨和國家上司人親臨草堂,指導杜甫草堂的各項事業發展。國外政要及衆多社會名流也曾到訪草堂,把對草堂的真情留在了曆史的美好瞬間。很多遊客在參觀完“情系草堂文獻圖檔資料展”後,出于對領袖的熱愛,在草堂花徑入口之“草堂”影壁,模仿1958年毛澤東同志在此處留影的姿勢。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唐風遺韻文創館,美輪美奂的文創産品和琳琅滿目的有關杜甫研究的書籍吸引了遊客。幾位年輕學子對博物館館長劉洪編著的《杜甫草堂詩藝文研究》愛不釋手,表示2月7日(正月初七),“人日遊草堂”時會再來草堂。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畢業于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的劉洪館長是《杜甫研究學刊》編委、西南民族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并完成過省市級科研項目多項,編著有《一代首腦沉浮錄》、《根脈—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圖錄》、《成都·達州古塔》、《南方民族考古》(第10、11輯)、《成都考古發現(2013)》等。《杜甫草堂詩藝文研究》介紹了197首杜甫的詩,與杜詩相關的書法、繪畫、篆刻作品。

傳說女蝸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是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簡稱人日。至宋以來,每年人日文人墨客紛紛來到草堂祭拜詩聖杜甫。至清代,人日祭杜已成為成都的一大風俗。溯其淵源,還要從杜甫與高适的友誼說起。杜甫流寓成都時,高适正在蜀州(崇州)做刺史,經常資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人日那天題詩《人日寄杜二拾遺》寄贈杜甫,表達對朋友的思念。公元770年,飄泊于湖湘的杜甫重讀高适這首詩,當時高适早已亡故,睹物傷情,遂寫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以寄托哀思。從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傳為詩壇佳話。清代四川學政何紹基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在初七人日題就“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對聯。此聯一出,文人墨客競相效仿,于每年人日雲集草堂,揮毫吟詩,憑吊詩聖。此後便成為成都人的一項重要文化生活。自1992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倡恢複“人日遊草堂”活動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十屆。“人日遊草堂”現已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賞梅花、逛園林、懷詩聖 春節期間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

2月7日(正月初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将在工部祠陳放文房四寶、布置簡潔的祭拜活動現場,以莊重、簡潔、詩意的形式表達對詩聖杜甫的崇敬,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