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作者:燃财經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财經出品

作者 | 張 琳 曹 楊 孔月昕

馮曉亭 謝中秀 呂敬之

編輯 | 曹 楊

“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對于未婚的男女青年來說,催婚是春節裡一個無法逃避的話題。每逢佳節“倍”催婚之外,還有家裡人在假期期間給逐一安排的相親事宜。

春節前,一條名為#被程式員的相親規劃整不會了#的微網誌話題沖上熱搜。話題中,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程式員将自己7天7場相親的行程規劃表發到了論壇上,并感歎真“不是凡爾賽,相親比上班還難”,引來了大量網友圍觀。評論區也是以成了網友們的“訴苦大會”:“感同身受,自己在一天之内被安排了3場相親”,“每年過年回家都感覺自己是個沒有感情的相親機器”,“在相親上吃的苦比上班時候還多”……

無獨有偶,春節期間,“女白領7天被安排6場相親”的話題再次登上熱搜,江蘇的單身女白領小夏因長輩們催婚倍感壓力,晚上睡不着,白天沒精神上班。春節7天假期,小夏更是被安排了6場相親。經診斷,她患上了“節前綜合征”。專家表示這是一種心理問題,年輕人應學會自我調節,家長也應充分尊重孩子意願。

北京程式員和女白領的相親經曆并非個例,同為北漂的橙子7天被安排了14場相親,每天上下午各一場,且都是男方父母帶着孩子上門“拜訪”。橙子對燃财經表示,每天早起就要開始梳妝打扮,然後與被自家父母“安排”的男生見面,雙方父母在院子裡聊得熱火朝天,留下兩位沒有靈魂的相親“工具人”在客廳尬聊。

“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因為實在受不了天天趕場爸媽給安排的多場相親,媛媛索性随機挑了一個父母眼中的“老實人”,對父母說“感覺不錯,可以試試”。但原本想要“解脫”的她卻發現事與願違,“爸媽天天問我給沒給對方發微信,什麼時候出去約會。”媛媛對燃财經表示,原想撒個謊圓過去,誰知對方是個“媽寶男”,事無巨細跟家長彙報,害她被爸媽逼得更緊了。

當然,父母有安排,年輕人有對策,在各個社交平台關于如何應對相親的文章層出不窮。微網誌上,#過年怎麼應付相親#、#過年被家裡人催婚怎麼辦#、#今年你相親了嗎?#、#相親方式結婚能獲得愛情嗎#等和春節相親相關的話題屢屢登上熱搜。小紅書上,“春節相親”相關筆記篇數過萬,其中還有多篇和“春節相親自救指南”相關的筆記。

但無論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相親毋庸置疑已經成為大多數單身青年的生活常态。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正在經曆或曾經曆過相親的年輕人,聊聊他們相親的心路曆程。他們中有多位介紹相親對象發現竟是同一人的;有家庭聚會變成相親現場,當場“社死”的;還有相親受騙成同妻三天“閃離”的;當然,也有相親相到高中同學直接“看對眼”的。

中國式相親的背後既有年輕人的無奈和憤怒,也藏着長輩的急切無關愛。如果家長能夠充分尊重孩子意願,做兒女的也不會全然抵觸反抗,那麼相親也許可以成為一種拓寬社交圈的交友方式。

春節10場相親,我被“囚禁”在家5天

橙子 | 27歲 媒介

我的老家在福建的一所小縣城,我們那的女生結婚都比較早。我因為考到北京上大學,畢業後又繼續留在北京工作,每天加班到九十點,完全沒有時間談戀愛,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大齡剩女”,老家跟我一樣大的女孩早已是倆個孩子的媽媽了。

春節前我看到一條新聞提到:截至2022年1月10日10時40分,福建已有12831名“00後”辦理婚姻登記,其中男性22名,女性12809名。我一時間瑟瑟發抖,想着那些久違的三姑六婆,七姨八舅的,在得知虎年剛剛開始的10天,結婚登記的“00後”就已破萬,不知道今年我又要被催婚催成什麼樣子。

忐忑地回到老家,我才知道自己即将面臨的是10場相親,我們當地的習俗是由父母帶着男方到女生家裡去相親,有點類似于“提親”的感覺。得知自己每天上下午要各見一個相親對象,我感覺自己像被“囚禁”了。每天早上起來梳妝打扮好,迎來第一場相親,中午吃完飯,稍微休息一下就是第二場。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家裡迎來送往好不熱鬧,我的内心卻煎熬無比,感覺自己就是個被操縱的“提線木偶”。父母的想法我再明白不過了,他們想讓我找個本地的男孩結婚,守在他們身邊相夫教子,不用在外面吃苦。但我接受的教育不是僅僅為了追求穩定生活,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鬥,改變隻能在小城市生活的命運。

相親的空隙,我抽空見了國中玩得好的女同學和高中的閨蜜,她們早已結婚生子,生活穩定。但卻十分羨慕我的自由,我也非常笃定她們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這十個相親對象中有兩個是我喜歡的類型,但對方明确表示交往的前提條件都是要盡快回到老家,還有三個對我有好感的,其中兩個也是一樣的前提條件,唯一一個支援我追求自己夢想的男生,表示也可以考慮到我所在的城市發展,是以我決定繼續了解一下,不是一定要讓對方來到我的城市,但我覺得尊重彼此才是感情開始的前提。

相親遇到“媽寶男”

帶媽相親還不是最過分的

丫丫 | 28歲 媒體工作者

距離春節假期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我爸媽就開始忙碌起來,但不是忙着備年貨,而是開始盤點一年來物色的相親對象,給春節回家的我集中安排相親。

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陷入焦慮,一想到回家要趕場似的相親,就連家都不想回了。但該來的還是會來一個工作日下午,我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是一個阿姨的聲音,“我是某某的媽媽,聽你媽媽說你春節要回來,可以先加下微信,沒事聊聊,提前熟悉熟悉。”接着,阿姨開始熱情地介紹起他的兒子。此時,電話另一頭的我已經蹙起了眉頭,什麼性格的男生會讓媽媽出面幫忙認識女生?

出于禮貌,我還是加了微信。經曆了将近一個月的尬聊後,我們有了第一次見面,但當我走進餐廳那一刻便再次被驚呆了,他和他媽媽一起在餐廳等我。看着他媽媽費盡力氣的熱場,我都有點心疼她。暖場了十分鐘之後,他媽媽走了,剩下我倆單聊。

回到家我跟我媽說覺得這個男生有點“媽寶”,不想繼續接觸了。我媽說男生就是太老實了,性格也有點腼腆,讓我再接觸試試,與此同時,我媽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五六張照片,問我先見哪個。等見到第三個男生的時候,我真的感覺有點煩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美好假期浪費在無聊的應酬上,我索性跟爸媽說,感覺第一個男生還不錯,先接觸試試。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雖然不用再趕場相親,但爸媽還是天天問“今天跟某某聊天了嗎?”“進展怎麼樣?”“出去看看電影吃吃飯啊”,手握“擋箭牌”,我自然張口就來,并打着約會的名号跟朋友出去玩耍,回來就是一句“聊得挺好”,想着把假期混過去,回頭随便找個什麼理由不聯系就可以了。

但我還是忽略了對方“媽寶”的性格,當我媽拿着我和他的聊天截圖,問我這就叫“聊挺好”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們每次聊天和約會的細節,他都會事無巨細地彙報給他媽媽,他媽媽再讓我媽跟我說說,讓我“上點心”。

沒辦法,我決定跟爸媽認真交流一下,告訴他們我實在不願意跟一位張口閉口“我媽說……”的男生約會,剩下的幾個也沒有火花,不能隻因為他們是你們口中的“老實人”,我就要繼續。他們了解到我的真實想法後,也表示不再逼我相親,但還是鼓勵我多交朋友。當然,我也說自己會抓緊,少讓他們操心。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家庭聚會變相親局,我尬出天際

天一 | 29歲 男 資料分析師

每年春節假期去相親,或者說每個小長假去相親都成了我假期安排中一件預設的事情。在我父母看來,不管有什麼事情都比不上相親事大。再加上我有一位特别喜歡也特别擅長給人牽線搭橋的大姨,是以每個長假,少則一兩位多則四五位相親對象總能給安排得妥妥的。

不過今年有點不太一樣,因為今年的第一場相親就尴尬的要死,我也很明确的和父母表示了真的不想再做機械人,就想安安靜靜的放個假。

我們公司的春節假期比法定時間早放了2天,因為我是在出生的城市工作,不涉及到買票回家這種事情,當時父母就覺得既然提前放了,不如将家庭聚會也提前一些,這樣也可以避免過年期間如果疫情管控再更新,沒辦法聚餐。

可我萬萬沒想到,我媽聯合我大姨,直接給我安排了一場家庭圍觀式的相親宴。其實吃飯前兩天我就覺得有點奇怪,我媽一直催促我去剪頭發,還問我缺不缺比較正式的衣服,可以逛街的時候順便幫我買。但我當時也沒多想,就是覺得可能怕我來不及剪頭發,畢竟我們這邊還有着“正月裡不能剪頭發”的習俗。

到了吃飯當天,訂好的十二點開餐,一早上八點多就開始叫我,讓我好好收拾收拾自己,美其名曰好久沒見大姨她們,給她們個好形象,絲毫沒有透露出家庭聚會裡還“藏”了位相親對象的事。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但好巧不巧,就在我們剛要出門的時候,工作上有個特别棘手的資料需要我去處理。沒辦法,我就隻能先處理工作,讓他們先去。就在我處理工作的這1個小時裡,我媽可謂是給我上演了“奪命連環call”。工作完事後,急急忙忙之中,我就“毫無形象”出門了。

推開餐廳門的那一刻,我直接傻眼了。除了我大姨外,其他七八大姑八大姨沒見到,倒是見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女生和她的媽媽。那個場景再結合我當時那個形象,真的不是一個尴尬能形容的。但我媽的心理建設可真強大,就那樣,還能對我一頓誇,說我平時很在意細節,今天隻是工作太忙等等。

開始我還能勉強笑一笑,但絲毫沒有準備再加上那個完全是參加家庭聚會的形象,讓我坐在那裡越聽他們聊天越生氣,最後實在是堅持不住,假借去衛生間逃離了現場。

當然,我也知道這樣很不給媽媽和大姨面子,可我也需要面子。回到家之後我很嚴肅的告訴她們,今年春節的相親,到此為止。她們好像也意識到了那場相親宴的不妥,便給我放了個假。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世界真小,親朋好友介紹的是同一個人

李家貝 | 23歲 靈活就業

大年初二那天,我們一家和小姨一家相約回外公外婆家吃團圓飯,進屋還沒坐下,我小姨就笑着拽過我和我媽到一旁,說道,“貝貝,你小姨丈機關有個同僚的兒子比你大一兩歲,大學畢業就回家就業了,在國企上班,長得不賴,要不約個時間你去見見。”

說實話,來之前我有過心理預期,肯定會被安排相親,但像我阿姨這樣長槍直入的我還真沒想過。“大姐,你勸勸貝貝,年後約個時間見見。這樣的男孩子很搶手的,我也是除夕那天去你小姨丈機關參加年會和男孩媽媽見面才知道的,父母都是知書達理的人,這種婆家嫁過去也不會受氣。”

後來我小姨還喋喋不休男孩家裡的情況,如,男孩父母什麼級别、還有多少年退休、退休工資每月有多少、家住哪哪别墅區……聽到男孩家住址時我愣了一下,這個小區不就是我姑婆住的那小區,而在幾個月前我姑婆就給我瘋狂安利她鄰居家的兒子,年前去她家拜訪時她還給我說句,“姑婆好想你住我隔壁噢。”言外之意是“你如果和那男孩結婚,你就成我鄰居了。”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在聽我小姨說出男孩的工作機關後,我心裡隐約覺得“這男孩九成機率就是我姑婆鄰居家小孩”。果不其然,在對過男孩大學學校和男孩具體年齡後,我敢肯定這就是一個人。

而巧的是,這男孩和我閨蜜同機關,自然而然,我閨蜜也曾向我介紹過這男孩。“年紀輕輕就當上司了,待人友善性格也好,和你很配。”有男友的閨蜜一直将我的“人生大事”放心上,還拍胸口給我說,“據我長達半年觀測,這是個良人。”

說實話,之前我一直不相信“朋友介紹”、“相親”這類的,但現在還是對這男孩産生了一點興趣,畢竟男孩同僚、男孩父母同僚、男孩鄰居,三方的人都給我說“要趁早,不要走寶”,那看來這男孩确實不錯,或許年後真的可以約來見見。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相親受騙成同妻,婚後3天後我“閃離”

小陸|29歲 公務員

我是個“沖浪”達人,在網上偶爾會看到相親遇到騙婚gay的文章,但我一直以為它離現實生活很遙遠,更沒想到有一天會降臨到我身上。

我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一直按部就班地學習工作生活。大學畢業後,我也是聽從父母的安排,考取了本地的公務員。

戲劇性的是,剛剛工作不久的我,就迎來了父母、長輩、前輩同僚,甚至是部門上司的催婚,明明我在大學期間談戀愛都被父母視為“洪水猛獸”。結果畢業不到半年,沒談過戀愛的我仿佛成了“沒人要的老姑娘”。

迫于種種壓力,我隻好聽從父母的安排開始相親,雖然有編制的工作讓我在本地的相親市場變得非常“搶手”,但由于本地适齡男青年比較少,加之我的性格比較慢熱,又有不少相親對象踩中過我的“雷區”,是以我在相親市場混了一年多,依然沒有找到合适的對象。

我的父母和其他身邊人都開始為我感到着急,這讓我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時候,我和我前夫經熟人介紹認識了,當時他是我們本地市一中的老師,同樣面臨着“大齡被催婚”的情況。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見面之後,我們對彼此的印象都還不錯,加上我們倆的條件和家庭都比較比對,是以盡管我沒有動心的感覺,但依舊嘗試着開始了交往。

在我們認識大半年的時間裡,雖然我前夫很禮貌體貼,跟我和家人相處也挺融洽,但我始終覺得我們之間并沒有情侶間的親密,不過考慮到相親不過是為了找個伴兒結婚,我也勉強勸自己釋然了。

在我們認識一年後,因為雙方家長催得緊,再加上他也對我不錯,我們便舉辦了婚禮。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的噩夢也随着婚禮的舉行到來了。婚後他對我的态度一下子變得非常冷淡,且依然不願意和我發生親密關系。在我和家人的“百般逼問”下,他終于承認了自己是同志,而且這件事他的父母也并不知情,是以才逼着他相親結婚。

當時不僅是我和父母崩潰了,就連他的父母以及我家裡的親戚長輩也都氣憤不已。婚禮後的第二天,我們就去他機關大鬧了一場,直接讓他在同僚、上司和學生面前“社死”。最終我們在結婚後的第三天離婚了,這一鬧劇也迅速落幕了。

至此之後,我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出來,父母到現在也不敢像之前那樣“明目張膽”地催婚了,我還是以感到了自由和解脫。至于我那個前夫,聽說在我們離婚後就匆匆搬離了我們的城市。

相親相到“白月光”,從此退出“相親界”

獅子丨25歲 文案人

我是1996年的,嚴格來說,才剛滿25歲不久。但從2018年我畢業開始,每年春節我媽就張羅着給我相親。

我雖然一直單身,但其實并不着急,畢竟我覺得自己年紀不大、結婚也還早。無奈我媽太急,在沒畢業之前就總跟我提這件事兒。是以畢業這三四年,我已經見了十來個男生,隻是一直沒遇到滿意的。主要是感覺不合适、聊不來,比如之前有個男生,我喜歡的東西他都不知道,他喜歡的東西我也沒興趣。

不過我媽絲毫不受我的影響,依舊樂此不疲。今年春節我媽又告訴我,有媒人想給我介紹對象,不過是我們同村的,我一聽覺得特别震驚,因為媒人打算介紹的竟然是我的“白月光”——我國中時有意的男生。但我媽說隔得太近了、鄉裡鄉親的,怕尴尬是以拒絕了。一聽到這個,我趕緊找了借口,跟我媽說不尴尬,見見也沒什麼。

于是才有了這次相親。1月28日的時候,他從外地返鄉,回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約我見面。國中時喜歡他是因為他看起來幹幹淨淨的,雖然寡言少語但是讓人感覺很斯文溫柔,笑起來也很好看。見面之前,我還有些許害怕,雖然線上聊得不錯,但也怕時間過去那麼久,人有變化之類的。但一切出奇地美好,見面約在本地一家環境還不錯的餐廳,他也給我準備了一束滿天星,特别好看。吃飯的時候,雖然他很直男,并不太會聊天,但還是努力找話題。當天見面的感覺非常不錯。

第二天,他還準備了早餐,特意送到我上班的地方。雖然我心懷欣喜,但也惹得同僚們一通起哄。當天下午,他姐姐從外地回來,我們又約了一起吃火鍋,并約了隔天一起回鎮上老家。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也非常快,隔天送我到家之後,他竟然還從後備箱拿出了給我爸媽準備的水果禮品。隻是雖然我爸媽極力留他吃晚飯,我卻覺得年夜飯一同吃名不正言不順,把他趕回了自己家。這幾天我們一直是一起度過的,彼此滿意也都有共同話題。

後來我才知道,他也許一直在意着我。因為相親之後他跟我說,如果我拒絕了的話,他也會繼續追我。到現在,我的朋友給我推薦相親對象,我都漠不關心。至少目前,相親這件事已經“與我無關”。

我媽給我介紹對象

結果他爸成了她的好哥們

羅拉 | 30歲 自媒體工作者

已經練就了反催婚大法的我,在年近三十的時候還是沒頂住老媽的口才,答應了去相親。

對方我跟我一樣都是東北來北京打拼的,我當時還在上一家公司做市場,對方則在北京某藝術大學讀博士,因為對藝術男的氣質無法抵抗,我還忍不住有點小期待。

見面的地方是個酒店一樓的西餐廳,我打開菜單之後有些瑟瑟發抖,選了一個唯一三位數的披薩。對方和我印象中的藝術生完全不同,身材魁梧,話多且密。因為我個人不太喜歡話太多的男生,對于對方兩個小時的滔滔不絕表示無感。

我也能看出來對方對我沒有意思,是以分開後雙方假笑地說有時間下次再約,然後很默契的沒有再聯系過。

後來為了應付媽媽,我并沒有把話說絕,隻是敷衍的說對方總是出差,如果下次回來有時間的話,就再約一次。我當時沒想到我模棱兩可的回答,倒是讓我媽喜得一位“男閨蜜。”

為了進一步撮合我跟我的相親對象,我媽媽和對方的爸爸保持聯系,互通資訊,打探我們的心思,并且告訴對方我們的脾氣和喜好,希望對方扮演我們的情感一線牽。

年輕人回鄉,最大的壓迫感來自“相親”

結果一來二去,我媽媽跟對方的爸爸倒是聊得很起勁。原本這兩位在之前就認識,不過不是很熟,隻見過一兩次。後來,兩個人越聊越起勁,因為我媽媽是開中醫館的,對方爸爸還去給我媽媽捧場,頗有網友線下面基的味道。

幾個月之後,我媽再次問我和相親對象有沒有進展,我感覺事情沒法再繼續糊弄下去,就說了實話。結果,我媽并沒有我想象中的落寞或者生氣,反而說“我差不多也猜到了,對方爸爸也說了,他對你也沒那個意思。”

我很驚訝的問,你們倆還通過氣?我媽很驕傲的說“我跟人家現在處的可好了,前兩天他還帶他老婆去我們中醫館呢,兩個人都充了一年的會員卡。”

我瞬間語塞,給我介紹對象,反而給自己找了個哥們,要是我能有我媽一半的社交牛逼症,我估計早就脫單一百次了。

*題圖及内文配圖均來源于視覺中國。

*文中小夏、媛媛、橙子、丫丫、天一、李家貝、小陸、獅子、羅拉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