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裡話家風:一本《新華字典》背後的家風故事

年味裡話家風:一本《新華字典》背後的家風故事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古人有勸學良箴:“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多讀書、讀好書,讓書香溢滿家庭,正是好家風好家教。

2021年,廣州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的李新華家庭榮獲廣州市“書香家庭”稱号。

近日,南都“羊城好家風”主題報道團隊走進這個家庭,這裡可謂書盈四壁,藏書破千卷。李新華表示,他們的家訓是“開卷聞書香,終身在學習”,書籍是他們一家的好夥伴,也是好向導,讀書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年味裡話家風:一本《新華字典》背後的家風故事

李新華的家庭以“開卷聞書香,終身在學習”為家訓。

父親送的第一件禮物:《新華字典》

這是專門開辟的一間書房,陽光從窗外透射進來,分外靜谧。平日,李新華就在這裡寫作。

作為廣州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的副院長,他從事劇本創作多年。多年的筆耕生涯,成果頗豐。粵劇、音樂劇、話劇,一部部劇本相繼面世。戲院裡,舞台上,他的作品因匠心獨具、妙筆生花,大受觀衆的歡迎。

書架上,從《易蔔生戲劇集》到《牡丹亭》,每部經典都閃爍光輝。李新華從這些書籍中汲取創作靈感,在閱讀名家名作中,他筆下的人物一個個鮮活起來,同時兼具曆史的厚重感。

李新華是個農村娃,他出生在廣東鶴山農家。他向南都記者回憶童年時光,那時候家裡讀書的氣氛濃,一家大小都愛讀書,農村沒有太多的書可以看,但都在找書讀。

“我六七歲時,爺爺已經90歲左右了,那麼大年紀還在讀書。”他至今記得,爺爺整天抱着《三國演義》《三俠五義》之類的章回小說在看。他的父親當時是村幹部,屬于村裡比較有文化的,也經常讀書,讀的是魯迅的作品。

“因為看書,我媽常埋怨我爸。可能是看書沉進去了,幹家務活就少了。”李新華開玩笑說。他印象中,那時候家裡有個書櫃,雖然不大,但書籍擺放得整整齊齊。父母對他的教誨——“從讀書找出路,改變命運”,這句話他至今不忘。

父親送給李新華的第一件禮物是20世紀7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字典是“認識世界的視窗”,這本《新華字典》他珍藏了幾十年,直到現在。

“那時我上學讀一年級,父親到墟場給我買的,叮囑我好好讀書。後來我搬過多少次家,從來沒有丢下它。這本字典,我相信可以跟着我一輩子。”李新華認為,字典是他的啟蒙,一個個方形字使他走出識人、識物、識自己的關鍵一步。

李新華記得,父親還向他推薦過《紅樓夢》。“第一遍看不下去,第二遍停不下來,馬上又看了第三遍。”李新華說。他一頭紮進大觀園的世界裡,沉迷在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中不能自拔。“那種藝術感染的力量太巨大了,小說氣氛、人物命運等等,入戲太深有點出不來的感覺。”

創作超30部劇本背後:大量閱讀

在書香熏染中,李新華喜歡上了文學,有一個文學夢。

讀書時,他寫的作文總是被列為優秀。高中畢業後,他選擇去當兵,手裡一支筆一直不曾閑着,他曾是所在部隊的新聞報道員,寫了很多軍旅生涯中的故事。

退役後,李新華到銀行工作。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文學上的夢想,不斷磨煉自己,尋找機會。

2004年,他報名參加首個粵劇編劇研究所學生班,脫穎而出,成為25名學生之一。這個編劇研究所學生班,是在廣東省内粵劇編劇稀缺的背景下,由廣東省文聯、省戲劇家協會主辦,中山大學研究所學生院和廣東文藝職業學院聯合承辦成立的。

雖然隻有結業證,也不包配置設定工作,但經過3年脫産學習後,李新華成為一名粵劇創作人員。他的文學理想,自此投射到了戲劇創作上,并綻放光芒。

至今,李新華已經創作超過30部大型舞台劇本,作品屢次獲獎。如今他的讀書習慣和自身的工作無法分割,閱讀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李新華介紹,大量閱讀、收集資料是寫作必備的前奏,“基本上一半時間在創作,一半時間在讀書”。在他眼中,閱讀和創作是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達到良性互動、互相促進,才見境界。

年味裡話家風:一本《新華字典》背後的家風故事
年味裡話家風:一本《新華字典》背後的家風故事

革命題材大型音樂劇《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劇照,李新華參與了該劇的創作。通訊員 李康華 攝

希望兒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新華的妻子黃遠芳在紅線女藝術中心工作,是藝術中心的一名講解員。她同樣愛讀書。

作為一名講解員,将紅線女藝術中心的基本展覽陳設介紹完畢并沒有難處,但是來參觀展覽的觀衆會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多得讓你難以應付,這樣就逼着你必須大量閱讀有關紅線女的書。”

對此,李新華深有感觸,他認為他們獲得“書香家庭”榮譽,不僅在于家庭藏書,還包括家庭成員的讀書氛圍,對書本知識的“學以緻用”。

李新華的兒子李國定目前在讀大學。他告訴記者,打從他記事起,父親就是很喜歡讀書的人。“最重要的是,父親培養了我愛讀書愛學習的習慣。相比來說,我們家環境氣氛好,能讓人沉下心。”

耳濡目染之下,李國定也成了愛書人。他還記得,童年時期,父親給他買過唐詩宋詞、買過《十萬個為什麼》,但他與父親的脾性不同。他不喜歡詩詞歌賦,偏好自然科學,《十萬個為什麼》打開他對自然世界的好奇。

李新華表示,兒子在學校也參加航模比賽等,發揮他的所長,父母對此會盡力支援。李新華感慨,對下一代,他已經抛卻“人中龍鳳”的過高期待,隻希望兒子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同題問答】

問:您認為家風是什麼?能說說您家的家訓嗎?

答: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所在和底色。我們家的底色是勤儉、勤奮和向上,家訓是“開卷聞書香,終身在學習”。

問:家裡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答:影響最大的人是我的母親。她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大,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依然支援我出去闖蕩。自己做了家長之後,真正體會到母親的偉大。

問:關于家風的記憶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麼?

答:家裡比較苦的那段時間,我學會了很多農活。有一次我在犁田,天下起雨,母親拿雨衣給我,怕我淋着。那個場景我一輩子忘不了,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關愛的時刻。

問:您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答: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危害社會、不損害他人、不要啃老。

問:如何傳承家風?

答:不論做什麼工作,從事什麼領域,課堂之外,還是要堅持讀書、終身學習。

總策劃:戎明昌

執行策劃:王衛國

統籌:李陵玻 陳偉斌 尹來

執行統籌:鄒琳 陳傑生 葉孜文 陳成效

采寫:南都、N視訊記者 馬輝 陳傑生 實習 生黃紫淇

攝影:南都、N視訊記者 張志韬(除署名外)

視訊:南都、N視訊記者張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