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青年的12封信 | 12本書

你問我一個青年應該選什麼樣一個标準,做努力進修的根據。無論一個人将來幹哪一種事業,我以為他都需要四個條件。

頭一項是運動選手的體格。

其次是科學家的頭腦。

第三是宗教家的熱忱。

最後是藝術家的胸襟。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馬克思曾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陳獨秀曾寫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今天青年節,昨天莫言在給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中,分享了陪伴他度過人生艱難時刻的一本工具書:《新華字典》。正是《新華字典》為他拿起筆寫小說奠定了基礎。小編今日再分享給青年的12封信12本書,閱讀陪伴青春。

1.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确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火裡燒,水裡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過燒煉,去掉雜質,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驗中看到的實情。

——《走到人生邊上》

給青年的12封信 | 12本書

2.年輕時多讀一些經典

在短短三四年寶貴的大學時光,與其浮光掠影讀許多 “節選” 或概論,東張西望上各種 “好聽” 的講座,還真不如通讀一二十種經典。

閱讀經典,要的就是那種了解、思考、涵養的過程,這是“養性”也就是精神成長的必須途徑。

無論是網絡閱讀,還是紙質書閱讀,首先都要重視安排經典閱讀。經典是經過曆史篩選沉澱下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年輕時多讀一些經典,可以為精神成長打底子。

在瞬息萬變、充滿機會和誘惑的資訊時代,讀經典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口味,可以“養性”,也可以養成良性的生活方式,是為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溫儒敏談讀書》

給青年的12封信 | 12本書

3.我們為什麼需要朋友?

友誼的精粹是平等。友誼絕不可以變成不平等的權力和饋贈,因為不平等是庇護關系的本質。一旦如此,友誼便遭摧毀。此外,互相喜歡、懷有共同興趣、能分享感情和思想,也是友誼的根本。

朋友萬萬不能是喜歡操縱和工于算計的人。友誼遵守着一條核心道德準則:“待人之道,當以斯人為鹄的,勿以斯人達鹄的。”倘若你覺得一個朋友在“使用”你,友誼即告結束。友誼不能買賣,一如真正的愛和美不能買賣。

說來奇怪,與朋友交流的最妙形式往往是沉默。友誼不在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不說什麼。“資訊”無需以話語傳遞時,便有真正的友誼顯身。友誼所追求的,是達意于“字裡行間”,一切盡在不言中。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給青年的12封信 | 12本書

4.隻有愛才能使一個人變得不可缺少

顯然,在世界上,隻有愛才能使一個人變得不可缺少。能使人幸福的東西,同時又可以變成他痛苦的根源。

要把認識這個最可愛的人兒的經過有條不紊地告訴你,在我将是困難的。

一位天使!——得!誰都這麼稱呼自己的心上人,不是嗎?可我無法告訴你她有多麼完美,為什麼完美;一句話,她完全俘虜了我的心。

那麼聰敏,卻那麼單純;那麼堅毅,卻那麼善良;那麼勤謹,卻那麼娴靜……

我講的全是些廢話,空空洞洞,俗不可耐,絲毫沒反映出她的本來面目。

——《少年維特的煩惱》

給青年的12封信 | 12本書

掃碼選購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今譯:

認識别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

戰勝别人的是有力,克服自己的才算堅強。

知道滿足的就是富有。

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離失根基的就能長久。

身死而不朽的才是長壽。

——《老子今注今譯》

給青年的12封信 | 12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