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1901年,袁世凱為了讨好慈禧,特地花了一萬兩白銀從德國購置了一輛奔馳汽車送給慈禧作為生日禮物,中國汽車曆史的第一頁就此翻開。

1956年7月15日,中國第一座汽車制造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産出了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産汽車的曆史。這也就意味着,中國在1956年前的汽車全部都需要依賴進口。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由于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基礎也相對薄弱,無論是産品力,還是品牌力都無法與多數外國汽車品牌相提并論,中國汽車工業在此之後進入了一個艱難成長的階段。直到近10年來,厚積薄發的中國汽車工業才真正開始讓人刮目相看。

如今,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汽車出口量第八的國家,可謂是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必争之地。在小雷看來,剛剛過去的2021年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海元年。

造車新勢力集體出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份,中國乘用車累計出口量超過了179.3萬輛,相較于去年同比增長了1.1倍,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比例尤為突出。

中商産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31萬輛在遠銷海外的新能源汽車當中,風頭最盛的又以造車新勢力為主。愛馳汽車雖然在國内的銷量表現不溫不火,但是它卻是出口海外的急先鋒。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自2020年5月份首批出口至今,愛馳汽車已經成功登陸了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丹麥、以色列、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11個國家,累計出口量達到了2783輛,其中僅在2021年就出口了1676輛車。

繼愛馳之後,小鵬、威馬、蔚來等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也相繼出海。2020年9月,随着100輛小鵬G3i從廣州新沙港啟航,小鵬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首批訂單正式發運出口。

2020年11月份,威馬就與歐洲最大的網約車營運商Uber簽署了意向性協定,将威馬EX5出口至包括英國在内的十餘個歐洲國家,成為了Uber旗下司機的可選車型。顯然,威馬希望以出行市場為突破口,打開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2021年9月30日,蔚來旗艦SUV ES8在挪威正是上市,并且位于挪威首都奧斯陸卡爾約翰大街的首家海外蔚來中心也在隔天同步開業。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事實上早在十數年前,上汽、奇瑞、長安以及哈弗等傳統車企就已經将産品遠銷海外,其中,上汽集團僅在去年1-11月的出口量高達51.5萬輛,它這一家車企的出口量就已經比中國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都要高。

另外,奇瑞在去年的出口量也達到了26.9萬輛,連續19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量第一。要知道,去年奇瑞全年的銷量也僅有96.2輛。這也就意味着出口量占據了奇瑞全年銷量的27.96%。

從中國出口出去的傳統燃油車主要是銷往南美、非洲、中東、俄羅斯等經濟并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或者汽車工業并不發達的國家。

在小雷看來,中國品牌之是以能夠在這些國家擁有一席之地,主要就是因為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更加适合這些地方,而新能源汽車出海與傳統燃油車出海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出海是為了對外秀肌肉?

傳統燃油車隻要加油就能跑,而加油站作為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的基建設施,早已經遍布全球。另外,盡管大陸傳統汽車品牌已經在海外耕耘了數十年,但是主打物美價廉的中國汽車并不會與海外底蘊深厚的汽車巨頭産生競争關系。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前者在是近幾年才突然崛起,隻有部分擁有經濟基礎的國家才有實力布局新能源汽車的補能網絡,而大陸出口的新能源汽車也是目标直指這些有着雄厚經濟實力的發達國家。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在廣袤的海外市場當中,歐洲又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主戰場。要知道,歐洲是汽車的發源地,也是這個地球上對汽車要求最高的市場,它有着最為健全的汽車文化,并且強者衆多。

在國内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當中,蔚來、小鵬已經通過強大的産品力證明了中國汽車品牌并不會輸給奔馳、寶馬、奧迪、大衆等同價位的外國品牌。

在小雷看來,造車新勢力成功進軍歐洲市場意味着,如今中國汽車品牌已經不再隻着眼于主打物美價廉的第三世界國家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敢直接對衆多正在轉型的歐洲百年汽車品牌發起挑戰。

事實上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内,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一直以來都處在弱勢地位,而憑借新能源汽車發展風口實作彎道超車是大陸為汽車工業發展定下的大戰略。從新能源汽車在國内的銷量上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改變了國人對中國汽車的看法。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彎道超車不是閉門造車,中國新能源汽車不應該隻得到國人認可,還應該走出國門。中國汽車品牌向全球消費者展示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魅力,改變海外市場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刻闆印象。

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盡管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啟了出海模式,對海外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了沖擊,但是出口的數量規模并不大。在小雷看來,大陸汽車品牌想要在歐洲、美國等海外市場站穩腳跟還有諸多難點。

其一,品牌知名度。大陸對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沖擊的車企主要以造車新勢力為主。所謂造車新勢力,也就是最近幾年趁着新能源汽車發展風口而誕生的新品牌,有些造車新勢力即便是在國内的品牌知名度也并不算高,到海外汽車市場更是如此。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汽車作為價值動辄幾萬、十數萬甚至幾十萬元人民币的大件商品,品牌知名度對于它而言至關重要。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在各個價位段都并不缺少具有競争力的産品。事實上即便是讓小雷來選擇,我也會選擇同價位知名度更高的産品。

以歐洲市場為例,德國的大衆ID系列車型産品線已經全面鋪開,在大衆在汽車領域的品牌底蘊以及技術底蘊的支撐下,它們在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勢如破竹,堪稱是特斯拉的頭号強敵。

大衆集團公布的2021年全球銷量資料顯示,在接近490萬輛新車銷量當中,大衆旗下新能源汽車就貢獻了39萬輛,其中26.3萬輛是純電動汽車。另外,歐洲作為大衆集團的大學營,大衆ID系列車型常駐歐洲電動車銷量排行榜前排為止,目前大衆集團已經積壓了9.5萬輛ID系列車型的訂單。

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容易,站穩很難!

然而,大衆集團隻是歐洲衆多正在積極轉型新能源車企的其中之一而已。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資料顯示,在德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大衆、雷諾、現代等傳統汽車品牌市占率接近2/3,。另外,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也基建投産。這些車企都會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進軍歐洲市場強大的競争對手。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