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1901年,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特地花了一万两白银从德国购置了一辆奔驰汽车送给慈禧作为生日礼物,中国汽车历史的第一页就此翻开。

1956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1956年前的汽车全部都需要依赖进口。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基础也相对薄弱,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品牌力都无法与多数外国汽车品牌相提并论,中国汽车工业在此之后进入了一个艰难成长的阶段。直到近10年来,厚积薄发的中国汽车工业才真正开始让人刮目相看。

如今,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汽车出口量第八的国家,可谓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必争之地。在小雷看来,刚刚过去的2021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元年。

造车新势力集体出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中国乘用车累计出口量超过了179.3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比增长了1.1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比例尤为突出。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31万辆在远销海外的新能源汽车当中,风头最盛的又以造车新势力为主。爱驰汽车虽然在国内的销量表现不温不火,但是它却是出口海外的急先锋。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自2020年5月份首批出口至今,爱驰汽车已经成功登陆了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以色列、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11个国家,累计出口量达到了2783辆,其中仅在2021年就出口了1676辆车。

继爱驰之后,小鹏、威马、蔚来等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也相继出海。2020年9月,随着100辆小鹏G3i从广州新沙港启航,小鹏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首批订单正式发运出口。

2020年11月份,威马就与欧洲最大的网约车运营商Uber签署了意向性协议,将威马EX5出口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十余个欧洲国家,成为了Uber旗下司机的可选车型。显然,威马希望以出行市场为突破口,打开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1年9月30日,蔚来旗舰SUV ES8在挪威正是上市,并且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卡尔约翰大街的首家海外蔚来中心也在隔天同步开业。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事实上早在十数年前,上汽、奇瑞、长安以及哈弗等传统车企就已经将产品远销海外,其中,上汽集团仅在去年1-11月的出口量高达51.5万辆,它这一家车企的出口量就已经比中国所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要高。

另外,奇瑞在去年的出口量也达到了26.9万辆,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要知道,去年奇瑞全年的销量也仅有96.2辆。这也就意味着出口量占据了奇瑞全年销量的27.96%。

从中国出口出去的传统燃油车主要是销往南美、非洲、中东、俄罗斯等经济并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或者汽车工业并不发达的国家。

在小雷看来,中国品牌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国家拥有一席之地,主要就是因为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更加适合这些地方,而新能源汽车出海与传统燃油车出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出海是为了对外秀肌肉?

传统燃油车只要加油就能跑,而加油站作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基建设施,早已经遍布全球。另外,尽管大陆传统汽车品牌已经在海外耕耘了数十年,但是主打物美价廉的中国汽车并不会与海外底蕴深厚的汽车巨头产生竞争关系。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前者在是近几年才突然崛起,只有部分拥有经济基础的国家才有实力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网络,而大陆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也是目标直指这些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在广袤的海外市场当中,欧洲又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主战场。要知道,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也是这个地球上对汽车要求最高的市场,它有着最为健全的汽车文化,并且强者众多。

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中,蔚来、小鹏已经通过强大的产品力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并不会输给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同价位的外国品牌。

在小雷看来,造车新势力成功进军欧洲市场意味着,如今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再只着眼于主打物美价廉的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敢直接对众多正在转型的欧洲百年汽车品牌发起挑战。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直以来都处在弱势地位,而凭借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实现弯道超车是大陆为汽车工业发展定下的大战略。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上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改变了国人对中国汽车的看法。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弯道超车不是闭门造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应该只得到国人认可,还应该走出国门。中国汽车品牌向全球消费者展示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魅力,改变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刻板印象。

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尽管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启了出海模式,对海外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了冲击,但是出口的数量规模并不大。在小雷看来,大陆汽车品牌想要在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还有诸多难点。

其一,品牌知名度。大陆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冲击的车企主要以造车新势力为主。所谓造车新势力,也就是最近几年趁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而诞生的新品牌,有些造车新势力即便是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也并不算高,到海外汽车市场更是如此。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汽车作为价值动辄几万、十数万甚至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大件商品,品牌知名度对于它而言至关重要。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在各个价位段都并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事实上即便是让小雷来选择,我也会选择同价位知名度更高的产品。

以欧洲市场为例,德国的大众ID系列车型产品线已经全面铺开,在大众在汽车领域的品牌底蕴以及技术底蕴的支撑下,它们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势如破竹,堪称是特斯拉的头号强敌。

大众集团公布的2021年全球销量数据显示,在接近490万辆新车销量当中,大众旗下新能源汽车就贡献了39万辆,其中26.3万辆是纯电动汽车。另外,欧洲作为大众集团的大本营,大众ID系列车型常驻欧洲电动车销量排行榜前排为止,目前大众集团已经积压了9.5万辆ID系列车型的订单。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海容易,站稳很难!

然而,大众集团只是欧洲众多正在积极转型新能源车企的其中之一而已。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德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大众、雷诺、现代等传统汽车品牌市占率接近2/3,。另外,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也基建投产。这些车企都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市场强大的竞争对手。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