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王劉襄是漢高祖長孫,為何沒能當皇帝?他得罪了一個人

公元前180年,掌控西漢王朝的呂後病死,朝政由他的侄子呂祿、呂産把持。這引起了西漢諸侯王、功臣們的不滿,他們裡應外合,發動政變,除掉了呂氏外戚集團。之後,朝中的大臣們打算重新立一位皇帝,在這場動亂中立有功勞的齊王劉襄成為了首選!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呼聲最高的劉襄卻“落選”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劉襄的父親是齊悼惠王劉肥,而劉肥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換言之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原來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就有一個情人,她就是劉肥的母親曹氏。劉邦稱帝後的第二年,分封諸侯王時,将劉肥封為齊王,統轄七十三城池,成為當時勢力最強的諸侯王,還讓曹參出任齊國的相國,去輔佐劉肥治理齊地。

齊王劉襄是漢高祖長孫,為何沒能當皇帝?他得罪了一個人

劉邦死後,劉肥遭到了呂後的迫害,被迫獻出了土地。公元前189年,劉肥病死,張良作為朝廷的使者,冊封劉襄為齊王。此後,齊國的地盤再度遭到呂後的削奪,劉襄對此心懷不滿,不過他沒敢發作,而是等待着時機。呂後的死訊傳來,劉襄當即起兵,揚言“率兵入誅不當為王者”,将鬥争的矛頭對準了呂氏外戚。

西漢朝廷派灌嬰發兵去抵禦,可是灌嬰卻按兵不動,還與齊王劉襄暗中交往。最終,身居長安的周勃、陳平發動政變,誅殺了呂祿、呂産,除掉了呂氏外戚。在商讨新皇帝的人選時,有人提出“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嫡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嫡長孫,可立也”,也就是說有人建議立齊王劉襄為帝。

齊王劉襄是漢高祖長孫,為何沒能當皇帝?他得罪了一個人

按理說,劉襄是劉邦的長孫,而且是第一個打出誅殺呂氏外戚的宗室,皇位非他莫屬。可是有人卻提出了異議,這個人就是琅琊王劉澤!劉澤說道:“齊王母家驷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複為呂氏也。”劉澤的理由是劉襄母親的家族也非常兇惡,如果立劉襄為帝,相當于呂氏複生。

然後,劉澤推薦代王劉恒,“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最終,齊王劉襄沒有當皇帝,代王劉恒成為西漢的皇帝,即漢文帝。那麼劉澤為何反對劉襄即位呢?其實,事情并不像劉澤所說的那樣,原來劉襄在起兵後得罪過劉澤!

齊王劉襄是漢高祖長孫,為何沒能當皇帝?他得罪了一個人

劉澤是劉邦的同族兄弟,因戰功被封為營陵侯,還娶了呂後之妹呂須的女兒為妻。呂後為了安撫劉澤,将其封為琅琊王。劉襄在起兵後,派人欺騙劉澤說:“齊王自以兒子,年少,不習兵革之事,原舉國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習戰事。齊王不敢離兵,使臣請大王幸之臨菑見齊王計事,并将齊兵以西平關中之亂。”

劉澤很高興,可是當他來到齊國後,反而遭到劉襄的挾持,琅琊國的軍隊也被劉襄控制。劉澤心懷怨恨,他也騙了劉襄一回,“齊悼惠王高皇帝長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适長孫也,當立。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為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今大王留臣無為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劉襄相信了劉澤的話,結果沒想到被劉澤欺騙。劉襄失去了皇位,一年後郁郁而終。

參考資料:1.《史記》;2.《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