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桂園之印象

作者:當陽聞鐘

冬日陽光下的桂園,溫馨甘醇,恰似牽腸挂肚的佳釀,漫溢着微醺的詩意,又如《詩經》中的悠悠清韻,宋詞中的溫婉小曲,元曲裡的叮咚山泉。仿佛剛出嫁的嬌娘,嬌羞難掩,一抹酡紅,流露出成熟和祥和。

市花協辭舊迎新茶話會安排在桂園舉行,着實讓我興奮不已。這次去桂園也算是第三次了,前兩次活動緊湊,來去匆匆,初步印象不算深刻,大抵是綠樹成蔭,天然寂靜,神秘奇異,給人一種若入仙境的感覺。

有人說,桂園是一幅畫,我卻說那更像一本書。此次時間充裕,足以對它來個比較系統的閱讀。

通常說,桂園是當陽市花——月月桂的繁育基地。月月桂的母本來自玉泉寺大雄寶殿内的一棵千年古樹,曆史淵源流長,樹種特别珍貴。桂園坐落在九子山銅鼓包下的半山腰裡,遠遠望去,如同一幅巨畫,白雲悠悠,綠波蕩漾,掩映其中,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白帆一點,美麗極了。

會後,李老提議出去走走,他是林業戰線的老職工,對這裡非常熟悉,正好我也早有此意,便一起出得門來。暖暖的陽光一路照過來,讓人神清氣爽,精神抖擻。

路遙知馬力,行路如讀書,路邊景,路邊事,路邊人,真讓你讀不完,賞不盡。園外風景無限,沿着水泥路向西行進不到百米處,一座碑亭矗立在眼前,走近觀看,石碑上镌刻着“革命先烈李超然同志活動紀念碑”幾個大字,亭子莊嚴肅穆,看過生平簡介,方才知道李超然同志是當陽史上第一任中共縣委書記,是打響秋收暴動第一槍——瓦倉起義的總指揮。遇難時年僅38歲,其英雄事迹驚天地,泣鬼神,令人肅然起敬。

沿超然亭往上走一段緩坡後就是台階了,二百八十級!拾級而上,台階兩旁上百棵寶塔柏依次而立,俨然兩排守衛陵園的士兵;成片的桂花林郁郁蔥蔥,煥發出勃勃生機;茁壯茂密的濕地松整齊地站立其中,排列有序;高高向上的銀杏樹,落盡了黃葉,鐵杆銅枝,如同一把把尖刀直刺青天。路邊的小鳥,這時也停止了喧鬧,好奇地觀望着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就連那些小小的野菊花也堆滿了笑容,立在兩旁,靜靜地等候。爬完台階,就上到了銅鼓包,年近古稀的我們顯然也有些氣喘籲籲,汗流浃背了。

“銅鼓包抗日紀念塔”赫然聳立在我們面前,站在塔前,瞻仰塔身,凝神屏氣,虔誠之至,生怕驚動了烈士們的英靈。

仰望蒼穹,俯瞰群山,英烈們浴血奮戰的場面如同夢境一般,一幕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日軍飛機大炮狂轟亂炸,侵略者輪番絞殺,中國軍隊的将士們頑強抵抗,奮力反擊,1500餘名抗日志士終因寡不敵衆,以身殉國,當陽縣城也是以淪陷。“長沙會戰”、“宜昌石牌保衛戰”的槍炮聲仍在耳邊響起,戰鬥場面,悲壯激烈。時過境遷,仍曆曆在目。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腳下的這片熱土,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深感來自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銅鼓包還因三國古戰時而得名,據傳,當年長坂坡大戰,曹操錦屏山擂鼓觀戰就在此地。是以,銅鼓包的名氣古今傳說,衆人皆知。

夕陽如血,把整個山岚照耀得一片通紅。我們沿着東面下山,滿山坡是成片成片的油茶林,聽李老介紹,這是九子山國營林場的百畝油茶基地,紅沙土層,非常适合油茶生長,而且結出的油茶顆粒飽滿,出油率高。這個季節,油茶已經采摘完畢,油茶花盛開,仿佛千萬隻蝴蝶在飛舞,時不時傳來陣陣花香。下山的路仿佛容易得許多,一路順風,不一會就下得山來。路過山坳,幾聲狗吠,回蕩山谷,大山裡顯得更加恬淡幽靜。

回到桂園,總覺得這次行走,正好是以桂園為軸心,用我們的腿腳作圓規,順時針方向着筆,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就是這個圓将曆史人文,英雄傳奇,自然風景,名勝古迹,科學種植連成一串,将這無數個亮點連綴成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難怪新園主潘總将白牆染成粉紅,這更使得桂園處在“萬綠叢中一點紅”!整個紅樓如同一樹木棉花,更像是一個巨大的火炬!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紅色土地,紅色種子,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桂園,它不僅是古城的一張名片,更是一種曆史的傳承。

掩卷沉思,桂園的印象清晰可見,其内涵底蘊豐厚,意義深遠,滿滿的正能量,光芒四射,豐富多彩;那麼外延則更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身臨其境,感覺真真的,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反複玩味!

桂園秀麗勝蓬萊,花香氤氲過瑤台。

驚豔姮娥醉七仙,牛郎牽手織女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