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今天是被各種帶“虎”字的祝福淹沒的一天。

金虎進寶,靈虎送福,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生龍活虎,龍精虎猛、龍騰虎躍、虎步龍行…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這隻奔跑着的金箔虎來自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出土于三星堆1号祭祀坑,一看就是隻驕傲的老虎。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自然中的虎,還是被權力和力量物化的虎,都一直被人們所敬畏,也被人們所喜愛,現如今更是成為了可愛與萌的代言詞。從猛虎到萌虎,在虎形象逐漸演變的背後,變化的是人們随着認識、技能的提高對自然的适應和改變之力,不變的是人們發自内心趨吉避兇、祈願美好的真誠心願。

被崇拜的圖騰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虎”字就是一個形态生動的象形字,其中突出了威懾人類的虎爪和虎牙。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的西周青銅器虎簋[guǐ],器蓋同銘為一象形的虎字,應該是作器者的族氏。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甲骨文中的虎字

自古以來,龍和虎都是人們所崇拜的神物。相比幻想中的龍,虎作為古人們能觀察到的真實物種,其獨來獨往的個性和高居動物食物鍊頂端的絕對實力,成為衆多部落的圖騰被崇拜。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在内蒙古、甯夏、甘肅等地都發現了與虎有關的岩畫。其中陰山發現的“五虎圖”,展現了古人對虎身上那種威嚴氣質的向往和崇拜。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1987年,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帶發掘出土了一對蚌塑龍虎,距今大約6000年。這隻用蚌殼擺塑出來的虎的圖案,伴于一具人類遺骨之側,被認為是國内考古中發現的最早的老虎形象。

在安徽含山淩家灘遺址(距今5600—5300年)出土了虎骨遺存,還有玉虎首璜和玉雙虎首璜。其中的玉雙虎首璜,璜兩端各浮雕有虎首,用陰線浮雕刻出眼鼻嘴耳和腦門上的皺紋及向前撲的前爪,璜上陰刻花紋表現虎的花斑,造型獨特,似猛虎上山。

有不少青銅器上的虎形象,也是古人崇拜虎的印證。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所收藏的戰國青銅虎鈕錞于,形體碩大,造型厚重,音質優良,有“錞于王”之譽。錞于是一種古代的打擊樂器,是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銅樂器。其上部的鈕為一張口龇牙、翅尾欲撲的猛虎,極為生動,是巴人崇拜虎的又一重要物證。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伏鳥雙尾青銅虎(江西省博物館藏)

現藏于江西省博物館藏的商代伏鳥雙尾青銅虎,是目前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銅虎,1989年出土于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虎首平視,口張露齒,獠牙尖長,雙目圓凸,眉粗橫行,兩耳豎張,背伏小鳥,腹部略垂,腹空無底,雙尾曲卷,呈伏蹲欲縱之姿。它把虎的神性和人對虎的崇尚表現到了極緻,可謂虎之王者,群虎之魂。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目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青銅虎鎣,折肩罐腹,形似茶壺,頂加飾虎紋,蓋頂踞一虎身龍尾獸,整體造型端莊典雅,紋飾精美。據專家推測,它很可能是在祭祀典儀上用來進奉使用的禮器。商周古人重視祭祀,虎形象的禮器,承載着重要的信仰意義。

青銅器上的虎

商周禮器日益精美,出現了很多虎紋或虎形的青銅器。殷商時期的出土青銅器中,不僅有獨立的銅虎雕塑,虎紋、虎形器,以及虎飾件也很常見。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春秋早期子仲姜盤,腹内壁鑄銘文六行三十二字,記載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師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的盤,盤既大且好,用來祈求長壽,子子孫孫要永遠寶用。淺腹圈足,圈足下置三頭立體爬行虎,虎體側面與圈足邊緣相接。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的西漢八牛貯貝器是反應滇文化青銅特色的标志性器物。貯貝器是雲南地區滇族特有的青銅器形制,牛和虎是常見的裝飾題材。器物整體呈束腰圓筒形,器蓋上鑄有一頭大牛和七頭小牛。腰部是兩隻虎形耳,虎的造型威猛,虎視眈眈。

在衆多題材中,在多個青銅重器上出現的虎食人像,引發了世人的各種猜想。

中國迄今為止已知的最重出土青銅器後母戊鼎,鼎上花紋豐富,造型不一,變化多樣。其中最引人遐想的便是神秘的“雙虎食人”圖,口相向,威風凜凜。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商代龍虎紋青銅尊,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銅尊腹部的虎食人紋以浮雕虎首為中心,左右雙身,口含一人。人無衣冠,身上裝飾花紋。以軸對稱的方法從表現了猛虎的完整形象和雄偉身軀。有專家認為龍虎尊上所塑的“虎口銜人”意為“虎方”,有可能與虎方國有關。或許台家寺遺址就是虎方國遷徙過程的一個環節。

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钺上、及山西渾源李裕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鳥獸龍紋壺腹部,均有類似的虎食人像。與此題材相關的青銅器,虎食人卣(yǒu)備受關注。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如今藏在日本全屋博古館的虎食人青銅卣,整器為猛虎食人的立體形象。奇怪的是,被虎爪抱住的人,臉上表情平靜,雙臂抱于虎臂之上,雙足踏于虎腳之上。有專家表示,這種虎食人像或許是取《山海經》中虎噬鬼魅之說,用來震懾邪祟。目前虎與人造型皆完整的青銅虎卣僅有兩件存世,另一件由法國巴黎賽努奇博物館在1920年購得,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力量和權力的象征

由于虎的形象威風凜凜,是以自古以來就被用于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将、虎臣、虎士等。老虎的形象還特别出現在相關軍事用品中。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采用虎的形象制成的虎符,作為調兵遣将的信物最具知名度。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收藏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的杜虎符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兵符。外觀是一隻威猛的老虎,昂着頭,尾巴卷曲,背部彎曲成一個凹槽,虎身镂刻有銘文,曆經兩千多年依然清晰可辨識: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 燧之事,雖母會符,行毆。

譯文:右半符在君王那裡存放,左半符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如果要調動軍隊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會合,才能行軍令。不過遇到緊急情況,可以點燃烽火,不用與君王的右符會合。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陽陵虎符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用青銅鑄成卧虎狀,可中分為二,虎的左右頸背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調動軍隊時,使臣自皇帝處持上右半符,到陽陵(今陝西鹹陽市東)與左半符驗合,方能發号施令。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現藏于西安博物院的戰國金虎符。金虎上沒有銘文,其出土地點是鳳翔縣虢鎮,原是先秦所轄區域,另外從造型特征看,屬春秋戰國時期,是以推斷此符為早期形狀。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辟大夫虎符,戰國,虎身刻銘文:“辟大夫信節,堳丘與塿紙,貴”。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西漢錯銀“堂陽侯”虎符,堂陽侯是漢高帝劉邦封給功臣孫赤的爵位。

流傳下來的虎符中,漢代虎符較多,與當時國土面積較大有關。虎符文化的黃昏在唐代到來。唐高祖李淵為了避其祖李虎的名諱,改虎符為魚符,武則天時又曾改為龜符。南宋時曾恢複使用虎符,之後虎符就不再作為功能性物品使用,曾經風行一時的虎符功成身退。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藏于陝西曆史博物館的漢代皇後之玺,隻有成人的手心大小,晶瑩潤澤的玉器表面雕刻着一隻兇猛的螭虎。螭虎是在吸收螭與虎的特點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神獸。用螭虎作紐,表示君臨天下的王者風範和統領百官的絕對權威。

被降伏的百獸之王

随着社會和人類的進步,以工具和技術為倚靠的人們與老虎的實力對比發生了改變,人和虎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作為曾經的百獸之王,也可以被降伏。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漢·青釉陶虎子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在尚武的漢代,還産生了一件與虎有關器物-“虎子”。相傳西漢名将李廣射死一隻卧虎,砍下虎頭作枕,又用銅鑄成便器。出于對李廣将軍的愛戴和推崇,民間跟風将夜壺制成了虎形。傳說抛開真假不論,足以見漢代人意識裡征服猛虎的精神理念。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戴進《羅漢圖》中,一個羅漢坐在寺院門前,右手持杖,左手撫摸依偎在膝前的老虎,泰然自若。在他的撫摸下,老虎乖順如大貓。而躲在門後窺視的童子,看到這副景象,則面露驚恐的表情。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對于帝王來說尤其如此。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景宗伏虎玉擺件,取材于史書中景宗降服老虎的記載而雕刻,是館藏秋山玉精品。描繪了遼景宗降服老虎的情形:景宗戴冠,穿着窄袖長袍,安坐石洞旁,“不發威”的老虎服服帖帖地伏卧身旁。

熱衷于狩獵的雍正和乾隆兩父子,在讓畫師描繪自己“伏虎”這件事情上的前赴後繼。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在《胤禛行樂圖冊·刺虎》這幅圖畫中,西洋裝扮的雍正手持三叉戟與一頭猛虎對峙的場面。雍正高揚着眉毛,雙眼怒瞪,極為緊張。而老虎的臉上有幾分拟人化的微笑,外露的獠牙也絲毫不顯鋒利,倒有幾分可愛。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由郎世甯領銜創作的《乾隆皇帝刺虎圖》,而立之年的乾隆皇帝與侍衛手握長戟、跨步向前欲刺猛虎,而猛虎在威逼之下止步不前。為了烘托乾隆皇帝的高大,将本是獸中之王的猛虎,畫得既小又弱,全然一副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可憐之相。

瑞虎在民間

而民間對老虎的吉祥功能懷着一如既往的熱愛。據說,從黃帝時期,人們就畫虎貼于門上以禦辟邪保平安。長久以來,人們用虎畫、虎雕、虎環以及各種虎形飾物來鎮宅,用民俗服飾中的虎頭帽、虎頭鞋、虎頭枕寓意驅邪避禍,吉祥平安。于是,在年畫、泥塑、皮影、剪紙等民間美術品中,老虎的形象除了威猛之外又平添了幾分活潑可愛。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這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褐釉彩繪虎形枕,虎身為枕身,在黃釉下以黑彩描繪模仿虎皮斑紋。傳世的此類虎形枕主要為河北磁州窯、河南禹縣扒村窯、山西長治窯生産,風格較為接近。

猛虎變萌虎 幾千年虎形象之變

這件同樣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布老虎,布老虎頭顱碩大,尾巴颀長,造型雄壯。白天能當玩具,晚上也可以用作枕頭,既美觀又實用。布老虎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玩具。因老虎被認為可以驅邪避災,帶來平安吉祥,當孩子出生時贈送布老虎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願望。

春節期間,各地文博機構均推出了以虎為主題的展覽,曆朝曆代的虎文物精彩紛呈。想要了解更多的虎文化,不防挑個好天氣,和家人一起走進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