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作者:海藍博士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新春伊始,我們總是會有很多期待:

我們想讓老闆“良心發現”,收入再創新高;我們渴望疫情的陰霾散去,夫妻會發出一起旅行的邀約;我們希望父母少管束我們一些,我們祈禱孩子的新年表現能“好看”一點。

當願望flag一個個豎起來,或許更容易讓我們發現,每個期待如射線般地向外擴散,而它的核心都想要幸福。

嘿,親愛的你,在新的旅程開啟時,一定要送給自己這三份禮物,通過關注自己的心,給新的日子注入新的幸福。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01、與父母,看見與了解就是最大的成全

臨近歲末,不少人已經放假回家。于是,催婚大軍上線了。

母親跟女兒氣吼吼地抱怨:“你瞧你瞧,别人抱着個孩子,我出門隻能抱着狗蛋(家養狗)。”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旋即,老母親開始暢想:“你生兩個多好啊,一個外孫、一個外孫女抱着出去玩,我多威風呀。”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這時候女兒補刀:那你的手早就斷了嘛。

媽媽繼續“唠叨”:我願意!我左手一個、右手一個,背後兩個我最喜歡。我給你找了那麼多對象你看都不看一眼,一個說太瘦像根油條,一個說太胖會吃肥肉,一個說太會流汗,連會流汗你也要管......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整段視訊沒有壓抑和難受,在母女倆說封箱相聲一般的鬥嘴中悄悄結束。

羨慕這個女孩,在母親的連環攻勢中堅定立場,不為了老媽布置的KPI而将就;羨慕這個母親,大聲說出一切想法,卻從沒有用一個難聽的字眼強迫女兒。

這樣的脈脈溫情,真好。

老家湖南湘潭的曾女士,27年前痛失自己的小女兒。27年來,她騎行60萬公裡,終于找回了。讓曾女士不忍的是,小女兒過得比自己還辛苦,她緊緊擁抱着孩子說:“回來吧,回來過年,有媽媽照顧你。”

有的人與家離别已久,有的人近在咫尺卻因為各種原因回不了家。

北方小年夜。在長沙工作的女孩王夢飛沒能回家。她下班時收到了一大堆外賣,原來這是千裡之外的父親為自己點的一桌年夜飯。

為了讓女兒吃好,父親在每份外賣上都做了備注,“麻煩免辣,不要加冰。”字裡行間都在提醒孩子,一個人也要好好過年。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父母之愛,沒有那麼多戲劇性橋段。但他們願意在孩子有難處時挺身而上,為了讓孩子吃得好些、睡得踏實,他們舍得一切。哪怕咫尺天涯,一直不變的,是父母拳拳心意和綿延牽挂。

這樣的靜默守護,很轟轟烈烈。

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世界的人,而我們的幸福在于,我們的世界圍繞我們自己,父母與我們若即若離,向我們揮手緻意,并随時準備為我們應援。

我們唏噓父母的付出,卻更應該穿透事實去看本質——當我們已經成年,“活好自己”是比“完成父母期待”重要百倍的事,父母的愛可以滋養生命,但他們不想争奪我們的生活指揮權,自我關懷與珍惜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是以,新的一年,或者原諒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完美的愛,或者收藏好父母送來的每一絲溫暖,用“成為更好更優秀的自己”,交還他們的守護與疼愛。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02、與夫妻,擁抱是最真的寵愛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帥哥”:

1月20日,湖北老河口一個男人在雪中疾走匆匆,他懷裡揣着給妻子的晚餐。

當事人朱女士看到樂呵呵的老公已經滿身雪花,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雖然已經結婚十年,因為互相了解,生活就這麼平淡又幸福着。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這樣的愛情,真的很甜。

送孩子上學時,認識了一個二孩媽媽。每年過年,她都先随着丈夫回家,然後再在初四趕往自己家。

起初因為孩子小,回趟婆家已經很累,她自動放棄了回娘家的機會,而在被疫情影響的這兩年,回娘家過年更加是一種奢望。

她内心默默地抱怨丈夫不夠體貼自己的心,又不願意落下面子去請求丈夫。令她感到驚喜的是,為了避免疫情攔路,今年丈夫提前請了年假,攜家帶口直奔丈母娘家,不論是大年夜還是小年夜,今年一次補齊。

原來,她的那些黯然神傷,她悄悄擦幹的眼淚,老公其實都看見了。

這樣的相伴,真的很暖。

生活裡,我們有無數次因為無法解決和夫妻之間的沖突而想“逃跑了之”。這些委屈到底來自哪呢?

是我們辛苦買了食材做了一頓美餐,想象着伴侶會雀躍地捧場,而TA卻冷淡地說暫時不吃了,還在加班。

是我們說今天工作不順利,想象着伴侶會帶來鮮花和美酒安慰,而TA卻就事論事地分析利弊,指出工作不順也有原因......

其實,怨念隻來源于一處,我們想要桃子,伴侶隻給了李子。我們在思考為什麼夫妻不了解我們,我們懷疑自己是不是期待得太多。當想象與收獲并不對等,我們對自己、對對方都心生怨怼。

可是細品下去,不涉及原則性問題的婚姻裡,都有不同形式的愛:

就好像不太會說話的男人,在每個早上會給你和孩子一人剝一隻煮雞蛋;

就像一闆一眼工作的丈夫,總會在發工資時把工資卡送到你手裡;

就像沒有那麼“會掙錢”的伴侶,會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

雖然“給你錢了,你想買花你就買”并沒有“送你一束玫瑰花”來的浪漫,但生活的本質就是腳踏實地。我們實在不能因為婚姻裡缺了點自己想要的,就斷定對方不愛,自己不好。

隻要自我負責,把自我渴望的部分自我補足,婚姻就是有水的魚,彼此都輕松、自在。

是以新的一年,不要渴望伴侶帶給我們最對胃口的生活,我們可以給自己創造舒适柔軟的情感懷抱,自我肯定、自我相信。當然,懂得欣賞夫妻,也是欣賞我們選擇TA的眼光啊。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03、與孩子,我們永遠是TA最好的成長模闆

有的人還在頭疼寒假怎麼才開了個頭,有的人已經開始教孩子“玩牌”——

一位老友釋出了朋友圈:“求拖拉機教程。”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原來,她不想讓女兒抱着手機,又不希望孩子一味地悶頭讀書,幹脆玩點有邏輯的遊戲。擔心孩子上瘾?不存在的,在她的引導下,孩子很是分得清消遣與正事兒的差別。

這樣的相處,格外輕松。

有的媽“放飛孩子”,也有的人拼了命想回到孩子身邊——

占劍飛還是少年時,父母就為了掙錢出門打工,他一年隻能見到他們兩次。

做了父親後,占劍飛深刻意識到,留守兒童的傷痕是看不見的。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選擇回到老家江西,從一名電商客服做起。

占劍飛說,“孩子在哪,我就在哪。家人們待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在他看來,一聲爸爸足夠抵得上一切,把孩子放在首位,其他慢慢來。

這樣的堅定,也許能給孩子最深的安全感。

很多時候,我們戲谑地将養育孩子稱為“開盲盒”,開好的,孩子一路省心;開不好的,日子雞飛狗跳。

如果沿着“盲盒”逆流而上,很容易會發現,那些“開出”好孩子的父母,大多都不差。這樣的“不差”不是金錢和吃住,而是他們往往情緒穩定、以身作則,不吝啬給予孩子陪伴。

說來說去,親子關系無非兩個詞,一個是“聆聽”,一個是“榜樣”,聆聽孩子的心裡話;想讓孩子什麼樣,就讓我們成為什麼樣。

試想,當我們看到孩子的“惡習”時,看到的是什麼?是孩子已經被養廢了,是他未來找不到工作了,是他的一生都會被不好的習慣拖累。

正是這份不顧當下,隻想未來的焦慮,讓我們給孩子增加了很多壓力。

而當我們專注自己的情緒,不把焦慮和煩躁轉移,專注自己的方法,不用反複說教來代替時,孩子也許一步步走在正确的路上了。

是以新的一年,不要把太多期望堆在孩子身上,太關注孩子拿出來的結果。

而是把心力放在自己身上:我怎麼做才能安撫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客觀冷靜?我渴望孩子變成什麼,我該如何做才能做好榜樣?

想明白這兩個問号,你會發現“孩子盲盒”不是一個定性玩具,而是一個有專屬特性的“智勇大闖關”。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04、給自己準備的三件禮物

人生最有溫度的幸福,一定要回歸到關系當中。而關系中的主導,一直都是我們自己。

是以,新的一年,除了外在形象之外,請一定要給自己準備這三件禮物。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 第一件:毫不吝啬的肯定

不論你此時此刻處于哪種關系漩渦,都要肯定自己的付出。你已經非常愛你的父母了/你是個有責任感的好妻子(丈夫)/你是個疼愛孩子的好媽媽(爸爸)。

内心強大,要以充沛的肯定力作為引擎,而足以打敗恐懼、憤怒、抱怨、困惑的,就是我們給予自己的肯定。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 第二件:毫無保留地接納

不論你此時此刻對新生活有多渴望,都要告訴自己包容和接納。父母的愛雖笨拙卻很真實/夫妻的心雖不浪漫卻很誠懇/孩子進步有點慢,但他在努力。

每個轉折詞都像一座高山,雖有陰陽兩面,但因陰陽存在,這座山變得立體。

生活不能“棄其糟粕”,懂得接納生活中的愛與痛,恨與柔,我們會因為這份接納而變得更有韌勁兒,人生體驗也是以豐厚。

讓你越活越輕松的6件小事,很有用
  • 第三件:毫不打折的關懷

不論過去怎樣,未來如何,都不要打開自己的情感開關無限感慨。

立足當下,我們穿越千絲萬縷的親密關系,與核心的自己緊緊相依,讓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體諒自我需求,明白自我訴求,珍惜自我追求,給自己毫不打折的關懷。

好好經營自己,就是經營幸福本身,你的能量會自然而然地分布在一切關系中。

俯仰撷取生活裡的果實,我們會發現有苦有甜,它們因我們自己的播種、培育而存在。

願我們在新的一年,為自己而愛,為幸福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