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人們始終在思考,如何表現當下這個時代?文字還是音樂?忻東旺則用衆生相表現着變革的時代形象。

2021年10月,大同市美術館以“時代肖像——忻東旺藝術作品展”為題舉行了一場開館重磅展覽。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何為“時代肖像”?想得到完美的定義十分困難,而忻東旺用油畫,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積極追求生活的底層人民。忻東旺窮極一生、不懈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躍然紙上,在肖像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值得後人學習和效仿。

一、《被捆綁的牛仔衣》突破階級束縛後的思索

1963年,忻東旺出生于忻家坊村一個相對富裕的農民家庭,但是他最怕填寫表格中“成分”那一欄,因為“地主”、“富農”的身份在當時讓忻東旺感受到自卑。

此時,畫畫就像是一盞油燈,為忻東旺帶來了自信,其中有父親買的《農村美術實用手冊》,有媽媽社會主義革命題材的窗花,還有馮爺爺的幹塊水彩,以及美術老師王凱的啟蒙。

忻東旺不喜歡農村,他對農活特别抵觸,于是在15歲時便決意離開這個生養他的村子。但是對學習也沒有什麼興趣的他如何離開呢?他做過油漆工,走村串戶畫牆圍子和玻璃畫,一直到投奔親戚在煤礦打工,從始至終他沒有抛棄過畫筆。

忻東旺曾提及“我很慶幸喜歡畫畫”,其實寫實藝術也要慶幸嘗盡苦頭的忻東旺沒有放棄畫畫。

時間來到了1986年,這是忻東旺第一個人生轉折點,“徹底改寫了我的農民或臨時工身份。”,他先是考取晉中師範專科學校美術系,後來配置設定到大同師範學校成為一名美術老師。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離開了生養之地,忻東旺突然對故鄉有了濃厚的懷念。陸續畫出了《晌》、《根兒》、《對弈》、《回聲》等反映故鄉生活的畫作,每幅畫就像一首詩,用一種溫暖、明麗、和美的畫風描繪那個少年時一心想離開的地方。

然而在剛剛找到畫作風格的忻東旺來說,低學曆讓他在主流美術界再次體會到自卑的感覺。畢竟自己還隻是個連學都沒有上完的農民,而他所看到的作品都是科班出身的作者畫出的。

此時剛剛突破階級局限的忻東旺,在對藝術的執着追求與無法改變的低學曆中不斷猶豫和愁苦,至此第一幅真實反映他藝術思想的畫作《被捆綁的牛仔衣》,在1991年橫空出世。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借着作品的大火,忻東旺趁靈感爆發繼續他的創作,同年中國畫《驚蟄》獲“中國的四季美展”銀獎。這兩部作品的誕生,讓忻東旺在當時的美術界嶄露頭角,漸漸進入了世間大衆的視野,成了新一代寫實畫家。

二、《誠城》确定藝術靈魂的轉折點

1995年,忻東旺以油畫《誠城》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作為評委的許江老師回憶說,本來這個作品已經落選,但是後來無意中發現了這幅畫作,就将其拿了出來,最終評選為銀獎。

自《驚蟄》的創作完成後,忻東旺的靈感爆發期結束了,他不得不停下了畫筆。直到有一天,他在大同車站廣場上看到了一群外來務工的農民,對家鄉的懷念和對農民來到城市謀求生存的共情感動,讓這個剛剛突破階級限制的農民畫家為之一顫。

“他們為什麼集體出走?”九十年代以來,農民帶着滿身的行李成群結隊出現在各個城市的火車站,他們焦慮的神情顯然沒有給城裡人帶來愉悅,同時他們自己也帶着深深的迷茫和憂愁。

在時時刻刻不停轟鳴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農民工就像砂石一樣,被攪拌加工,最後投入到這鋼筋混凝土的鋼鐵叢林中。他們身邊總離不開大包小包,雖然破舊不堪,但是這些是他們心靈能着落的地方。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忻東旺在他們身上找到了自己從前的影子,也正是從這一份獲得銀獎的作品開始,他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美術靈魂——農民寫實。

2004年油畫《早點》斬獲全國美展油畫組的金獎;《賣桃人》、《戴哈薩克花帽的維吾爾族老人》、《融冬》等一系列反映農民工群體的畫作陸續出爐;同年,作為優秀藝術人才,忻東旺被引進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

忻東旺在這個階段的作品表達的都是為了生活進入城市的農民,從畫作的眼神、表情等等都顯示出合乎人性的追求生存的欲望。在當時那個社會,精神激勵并不能像物質生活一樣,可以調動廣大人民群衆的熱情,真正需要的則是物質基礎。

忻東旺此時已完全從反映家鄉和美生活的風景畫作,轉入探索自由人基本生存追求的研究中。他不再描繪農民對生活的簡單滿足,而是在多種環境和人物細節的對比中,凸顯農民進入城市的不适,以及為了生存不得不适應城市規則的無奈。

舉辦畫展的同時,忻東旺也一躍成為大學教授。這個他曾經與之相比感到自卑的職業,這個他少年時逃離鄉村的目标,這個他曾經可望而不可及的身份,如今已成現實。

他完成了身份的轉變,真正地從農民拼進了城市,實作了自己的“誠城”,同時自己的藝術風格也從和美恬靜的農村風景,轉變到了肖像寫實。

三、《白菜》——生活藝術的歸鄉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藝術的使命注定不能在安逸中藏身。”在進入知天命的年紀裡,忻東旺已經家庭美貌、兒女雙全,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上天待他不薄,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生活的模樣。

但是作為藝術,忻東旺沒有停下追求極緻的腳步,他是和生命較勁,藝術沒有終點,停止追尋往往意味着靈感的枯竭,是以,他在生命的後期,畫作的命題漸漸轉入“超越”。

後來,忻東旺越來越多的繪畫自然物品,比如最著名,也是他畫作中售價最高的一張作品《白菜》,售價517500元。

《白菜》是忻東旺那個人生階段的代表作品,除此以外還有《石榴》、《生命的托舉》、《石仙賀壽》 、《椰子》等蔬果作品。看似自然臨摹的枝葉和果實,顯示出純淨的線條與色調,帶着東方山水自然的空靈美感,卻也是生機盎然的真實寫照。

忻東旺的《白菜》,不乏有發黃或是爛了的葉子,并不是人們去超市非要挑選的完美白菜,這恰恰是忻東旺所要展示的真實。

很多作者都想追求最完美的一面,但是忻東旺追求的是本真,就像自己的一生,有波折、落寞和痛苦,他把白菜最本源、最樸素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緻。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生命的托舉》是在忻東旺住院期間的作品,當時一位朋友看望在床上的忻東旺時送來一束郁金香。在看到這束鮮花後,他催促妻子取來作圖工具,衆多葉子緊緊簇擁着那朵即将凋零的花,看起來就像家人護住自己一般,而這也是忻東旺的遺作。

忻東旺的藝術是追求的藝術、是積極的藝術,即使生命已到終點,他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生命的托舉》這幅畫作為終點,表現的不是絕望,而是生的希冀和愛的美好。

2014年1月11日19:30左右,批評家楊衛的一則微網誌消息打破了冬夜的平靜:“驚聞著名藝術家忻東旺已于今日病逝。”

衆多美術界藝術家也陸續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紛紛表達對忻東旺逝世的傷痛和震驚。

美院副教授忻東旺,一幅《白菜》售價51萬元,為何卻主畫農民工?

然而就像忻東旺的畫作,在一個個人物肖像中,特别是生命的最後階段中所創作的果蔬類作品,都展示出積極的人生信号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這些都反映了忻東旺對生命的執着追求,生命的終結并不代表精神的飄散,他的作品将帶着忻東旺的精神在人世間繼續引領一代又一代美術學子。

忻東旺的繪畫,不單單是中國油畫對于寫實人物的創新發展,更是對藝術史中人文精神傳統的繼承,表達的是對人性的高度關懷。在他的作品中,人世衆生通過靜止的神情和姿态,煥發出城市邊緣化每個普通人的人性本真。

在當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量的廣告圖像和日常影像不斷加工和翻用,用近乎到極緻的美感刺激着大衆的視覺神經,卻忽視了要豐富每個表象包含的人性,這也使得人文價值逐漸空殼化,畫面的品質日益快餐化。

在同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一個天才的心相》為題舉辦了一場學術研究;2021年,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2021藝術北京·忻東旺作品專題展》。

何為天才?是否真有天才?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但是忻東旺是在藝術道路上堅持簡單純淨、追求本真的藝術家,盡管他已然離場,但是他的作品和對藝術探索的精神不會消散,而是化作那盞帶給自己光明的小油燈,繼續為後來人指引方向。

文/ 哇哈哈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記得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