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響朱熹一生的童年經曆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親朱松,字喬年,是楊時弟子羅從彥的門人,儒林學者稱為"韋齋先生"。

南溪書院位于尤溪公山之麓,背靠公山,面朝文山,原為邑人鄭義齋館舍,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縣尉,去官後,清貧的生活得友人鄭義齋相助寓居于此授徒講學,過着簡單而不失幸福的生活。

影響朱熹一生的童年經曆

宋高宗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十五日中午,朱熹在尤溪城關水南鄭安道家(進士出身、官拜金紫大夫)出生了。

紹興三年,朱熹四歲。有一天,一家人在庭院裡賞月,母親祝夫人向他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說月亮上有蟾蜍,是嫦娥變的,還有玉兔,一年到頭都在舂藥。其父指天對他說:"那是天,那是月亮。"

而朱熹呢,卻久久不想睡覺了,想不到寡言的兒子突然冒出一句話:"天之上何物?"一句話問得父親驚訝不已。還追問為什麼太陽那麼熱,為什麼月亮又那麼涼,太陽月亮再上去是什麼?朱松聽了大為驚奇。後來朱松在《中秋賞月》詩中寫道:"……停杯玩飛轍,河漢靜不湍。癡兒亦不眠,苦覓蛙兔看。"

影響朱熹一生的童年經曆

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朱子問天"的典故。這個有關"天理"的孩提之問,後來竟成為朱熹一生苦苦探索的哲學命題。

六年,朱熹七歲。因受父輩的文化熏陶,已尚能知曉五行八卦大義。有一次,他和鄉裡小朋友在南溪書院前的沙灘上玩耍,有的堆沙房,有的打沙戰。而朱熹在沙灘上畫呀畫呀,大家一看朱熹畫的僅是一幅八卦圖。是以,就留下了朱熹坐沙畫卦的佳話。後人為了紀念這件事,便将這塊沙灘叫着"畫卦洲"。

朱熹七歲下半年,才随父親從尤溪遷往建州(現建瓯)暫居,(建瓯是南宋王朝的行宮所在地)。傳說朱熹還經常在建瓯水南前的沙灘上畫八卦自娛。後人在建瓯水南沙灘上也立了一塊碑,上面寫着"朱文公坐沙畫卦處",并建一亭以紀念。(據專家考證,半畝方塘和畫卦洲均在尤溪。其餘為杜撰)。

影響朱熹一生的童年經曆

十年,朱熹11歲。時任朝廷四品承議郎的朱松,因反對賣國求和,遭秦桧黨羽的排擠,被貶出知饒州,遂忿然辭官南歸,舉家正式來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環溪精舍,從此在家專心教育子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