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5000年前,罂粟果實被蘇美爾人稱為"快樂植物",在公元前3世紀.C,希臘人也稱它為"上帝夢之花",明代李世珍的《草本綱》記載罂粟可以"治痢、幹、痛"。

1804年,21歲的德國藥劑師Zeltina第一次從罂粟中分離出一種單體化合物,他試圖将一個小勺子混合到狗的食物中,幾分鐘後就睡在地闆上,用棍子毆打他。為了探索這個謎團,他吃了一點,結果他太困了,甚至死不死。他發現這種化合物具有夢境般的鎮痛作用,非常令人高興。是以,借用希臘神話中夢和睡眠之神Moelfus的名字,他稱之為化合物嗎啡,開創了從天然産品中尋找活性成分的先驅。這一偉大壯舉不僅是人類開始使用純單體化合物作為藥物的标志,也是天然藥物化學的主要階段開始形成的迹象。
嗎啡的重要作用是鎮痛,特别是嗎啡控釋片的出現,增加了藥物的安全性,使藥物能夠繼續釋放,延長鎮痛時間,避免藥物的産生依賴性,有利于長期給藥,更符合慢性疼痛或癌症疼痛患者的需要,應該說是"無價值的"。
嗎啡有片劑、口服貼劑、注射劑、緩釋劑和對照脫模劑等劑型。嗎啡注射劑和普通片劑作為天然麻醉劑和強效鎮痛藥,适用于對其他鎮痛藥無效的急性急性疼痛,如嚴重創傷、戰傷、燒傷、晚期癌症等疼痛,減輕患者負擔;用于心源性哮喘可暫時緩解肺水腫症狀;麻醉和術前給藥可以使患者平靜到嗜睡;不能單獨用于内絞痛,應與有效的反取樣藥物如阿托品一起使用;嗎啡緩慢,釋放片主要用于嚴重癌症疼痛患者的鎮痛藥。
使用嗎啡時,請注意:
(1)已知對嗎啡過敏、嬰兒、新生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孕産婦、呼吸抑制已顯示為毛發、顱内壓升高及腦損傷、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紊亂、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及嚴重肝功能不全、休克未得到矯正、麻痹性腸梗阻等患者禁用;
(2)嗎啡會影響機械的駕駛和操作能力,汽車和船隻的駕駛員應避免駕駛或操作機械後服用;
(3)慢速、控釋膜應由整片吞咽;
(4)未經胃腸道通行的口服藥物濫用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
(5)對于癌症疼痛嚴重的患者,不應過于嚴格地限制用藥量,導緻用藥不足,應以患者實際疼痛為依據;
(6)對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嗎啡可降低癫痫發作門檻值,誘發癫痫發作。
目前,中國政府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癌症患者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針對癌症疼痛問題出台了一批檔案,組織了各種研讨會、學術交流,以推動癌症緩解原則在中國普及。20多年的實踐證明,嚴格按照"三步止痛原則"治療不會發生真正的上瘾。
近30年來,我國嗎啡的使用量從1980年的不到2公斤迅速增加到每年近300公斤,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實際需求量。迄今為止,還沒有醫學報道稱,由于使用嗎啡,癌症患者心理依賴,合理應用嗎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來源: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張世歌,北京水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