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0萬一次性補助,每年50萬租金補貼建博物館成了最時尚的文化産業項目

鄭州版非國有博物館扶持政策落地,這是河南第三個推出相關政策的城市。未來,非國有博物館群落将在鄭州崛起,更有深度的文化氣象将在扶持政策的助推下增輝鄭州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落。

自建、租賃場館舉辦非國有博物館都有補助

鑒寶天下

2017年11月25日,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執行館長李寶宗在河南民辦博物館協會群裡發了一條消息,引來了一串點贊。這條消息内容是,“鄭州要真金白銀補貼、支援非國有博物館的建設了。”

沒錯,繼洛陽、開封相繼出台相關政策後,鄭州版《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試行) 》也發力了,而且力度更大,更有看點。

比如,建立非國有博物館如果符合條件,最高可獲300萬元補助;除了自建博物館補助外,租賃場地舉辦非國有博物館的,最高每年也能獲得50萬元租金補助。此外,政府職能部門還将對非國有博物館的管理運作效能進行考核,考核優秀的獎勵40萬元/年,合格的20萬元/年,不合格的不予獎勵。

當然,真正讓非國有博物館大咖激動的是,鄭州試圖打造“民辦公助”模式,将非國有博物館職稱評定納入博物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這也就意味着非國有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同等地位”的進一步落實。

300萬一次性補助,每年50萬租金補貼建博物館成了最時尚的文化産業項目

現狀:博物館每年購置文物經費不及民間收藏者的三分之一

除了河南重視非國有博物館建設、發展,西安成都蘇州深圳等地也都出台了相關政策。非國有博物館建設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來看一個資料,據2017年7月20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答記者問中講,全國國有文博機關收藏的文物總量為一億一千萬件。

但民間收藏的力量同樣也是不容小觑的,民間收藏者的數量已經破億,按每人收藏一件,民間藏品數量也是破億的,是以僅從數量上是可與國有博物館一比高下的。

李寶宗不止一次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收藏,永遠隻能是“小衆”的事情,但其所藏,則屬于全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産。是以,“小衆”們有責任、有義務,使其成為社會“大衆”的公共文化共享。”

李寶宗提到,某省級博物館,每年的文物征集的經費僅300萬,還不如一些有實力的民間收藏者,每年用于收藏的花費高達一兩千萬。換而言之,國有博物館每年購置文物經費不及民間收藏者的三分之一。

目前,河南省有48家民辦博物館已經在“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項目部的大力支援下成功上線,實作了民辦博物館的數字化生存。

300萬一次性補助,每年50萬租金補貼建博物館成了最時尚的文化産業項目

亮點:非國有博物館可申請登記為慈善組織,接受捐贈

非國有博物館建設這件事,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援。因為,建一個博物館其實是很多民間收藏者的終極夢想。而建一個博物館每年的營運費用要在50到100萬之間,不少民間收藏者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因而大量藏品隻能被封存,僅供小衆把玩。

如今,鄭州還為這類收藏愛好者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公辦民助”模式下,在縣級建立博物館中探索多元主體合作辦館模式。所謂“合作辦館”就是,在不改變國有藏品所有權屬性及館舍土地使用性質的前提下,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國有博物館依法參與國有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與營運管理、提供專業化服務。

此外,政策還允許“非國有博物館依法申請登記為慈善組織”,這樣一來這些博物館就可以接受社會捐贈并享受相關稅收優惠、金融政策支援。

300萬一次性補助,每年50萬租金補貼建博物館成了最時尚的文化産業項目

經濟賬:非國有博物館中誰最需要扶持?

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康國義介紹說,截至目前,全省共準許了120多家非國有博物館。因為一些還在籌備開館階段,目前全省已經開館的非國有博物館大約有七八十家,他們營運狀況如何呢?

與普通博物館相比,中國廚房文化博物館人流不斷,曹源說,博物館已經成為大信櫥櫃傳播中國廚房文化宣傳陣地,每天都有一車車的來訪者參觀,博物館營運費用由公司承擔。

此外,開封市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等博物館也都依托公司注資,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産業鍊,基本上能自負盈虧。這一類的博物館,在河南非國有博物館中算是營運不錯的一類。

而非國有博物館中,最困難的就是紅色藏品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投資少,一般由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人士經營。非國有博物館中的文物類博物館投資巨大,目前主要有兩種人在堅持,一類如大象博物館,收藏者本身實力雄厚,藏品豐富;另一類就是靠此前家族或者個人積累了不少文物藏品,但因為财力有限,博物館營運舉步維艱。

300萬一次性補助,每年50萬租金補貼建博物館成了最時尚的文化産業項目

前途: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未來可期

今後,鄭州鼓勵在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古村落區域内設立非國有博物館。此外,非國有博物館比照國有博物館享受公益性事業機關土地、稅收、規費等方面的優惠待遇,用電、用水、用氣、供暖價格執行當地居民标準。

這些政策,也給了很多非國有博物館投資人以信心。11月25日,河南民辦博物館協會第一屆會員大會第五次會議曁第二屆一次會議召開,會上就對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做出規劃。

比如,動員全省非國有博物館一起參與——每年推出一個在國有大館舉辦的高檔次展覽;從2020年開始,每年争取出版一批《河南省民辦博物館藏品大系》,并計劃到2028年時出齊100卷。看起來,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态勢全線飄紅,不過康國義也提醒說,中國被盜文物資訊平台近期要發文,是以石刻、碑首類非國有博物館一定要對收藏來源不明和或來源不合法的藏品進行鑒别,否則很容易涉案。

300萬一次性補助,每年50萬租金補貼建博物館成了最時尚的文化産業項目

背後故事:民間力量助推政策變現

對于鄭州非國有博物館政策的出台,不少博物館負責人用兩個字來表達心情,高興。河南民辦博物館協會成立于2012年,當時這也是全國第三家省級民辦博物館協會。

該協會理事長何飛回憶說,協會成立伊始,就起草了《鄭州市應該盡快出台對民辦博物館的扶持政策》,并上書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上司。之後,鄭州市人大代表在參觀了幾家非國有博物館後又送出了相關議案。

非國有博物館扶持真正進入可行性論證階段,是2014年。那一年4月,鄭州市委、市政府會同十二個委局,還有大象、華夏、城外城三個民辦博物館參加,開始調研和檔案起草工作。

2015年7月6日,鄭州市文物局召開會議,征求對《鄭州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讨論稿)》的修改意見。到了2017年11月,一個被期待了5年的政策——《鄭州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試行)》,在一幫非國有博物館館長的助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下變成現實,該政策将于2018年1月正式試行,時限兩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