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圖源:藝幫人工作室

30秒快讀

《IT時報》每年初都會對最新一年的科技網際網路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研判。我們看到,發展數字經濟已經被提升至新的戰略高度,這将是貫穿2022年和今後多年的主基調,在此時代背景下,包括電信營運商在内的衆多行業都将受益,發展愈加迅猛。我們看到,強監管仍會持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正成為新常态,網際網路巨頭們将會繼續低調。我們看到,2022年仍面臨着衆多的不确定性,大的層面來說如疫情持續的時間與強度、經濟發展恢複程度等等,科技網際網路圈内也是如此,是否還會發生“行業地震”仍未可知,已經“地震”後的行業何去何從仍不是十分明顯。

如虎添翼

電信營運商奔跑 數字經濟新賽道

原意

猛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虎年新解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内電信營運商都取得不錯的發展成績,而且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相繼完成了“回A”大事。虎年,在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大背景下,電信營運商承擔着更重要的曆史責任,也将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對于剛剛過去的2021年,通信行業該有着怎樣的評價?

内卷,肯定是有,而且相當嚴重。不過,一種改變的力量正在激蕩,這就是數字化帶來的機遇,營運商們已經品嘗到“甜頭”。對于國内營運商來說,無論是從業務發展還是業績表現的角度來說,2021年都是不錯的年份。

從營運商業務發展角度來看,2021年回暖明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移動使用者淨增規模、有線寬帶淨增規模都明顯好于上一年。以中國電信為例,繼續在移動使用者增量市場占據優勢地位,而且有線寬帶使用者淨增規模達到2020年水準的兩倍多。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成功“止血”,改變了2020年度出現的移動使用者流失的狀況,而且有線寬帶使用者增長水準也好于上一年。

從财務業績來看,雖然三家營運商尚未公布2021年财報,但從前三季度來看,真可謂“虎虎生威”。2021年8月份在A股上市的中國電信,在2021年前三季度收獲了“大兩雙”,尤其是淨利潤增幅達到24.7%,實屬“恐怖”。中國移動的表現也十分亮眼,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增幅和淨利潤增幅都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中國聯通的表現也不錯,營收和淨利潤都有着較大幅度增長。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三家營運商2021年集體向好,一是因為行業内非理性競争現象得到遏制,穩住了傳統業務的基本盤,而且穩中有升;二是在數字化領域耕耘多年終有收獲,新興業務收入增勢突出,新動力不斷加強。從工信部披露的資料來看,2021年,大陸的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這也是近年來少有的好成績。雖然新興業務收入隻在電信業務收入中隻占一成半,但拉動作用非常明顯。2021年新興業務收入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3.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8%的電信業務收入增幅中,新興業務收入做出了近一半的貢獻,成為收入增長第一拉動力。

可以說,一直以來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電信營運商,在2021年已經品嘗到數字經濟的“甜頭”。

歲末年初,數字經濟被提升至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高度,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大陸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年1月,2022年第2期《求是》雜志刊發重要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大陸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戰鼓聲密集響起。

在浩浩蕩蕩的數字經濟大潮中,電信營運商承擔着重要角色,責任更加重大。《“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部署了“優化更新數字基礎設施”“充分發揮資料要素作用”“大力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等八方面重點任務,無論是哪一項任務,都和電信營運商密切相關,這是他們的主戰場。

同時,電信營運商也将迎來數字經濟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在數字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對智能算力、網絡安全、數字治理提出新的需求,為産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在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以及疫情因素的影響之下,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意願比以往更加強烈。這些因素都對營運商極其有利。

毫無疑問,2022年電信營運商将進一步發力數字經濟新賽道,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挖潛新的增長點。

虎嘯風聲

NFT加速“破圈”形成新秩序

比喻英雄人物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并且對社會産生極大的影響;亦指豪傑奮起,大展宏圖。

2022年,依靠着暴富神話出圈的NFT将迎來新的爆發。在國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背景下,依托區塊鍊技術,背靠元宇宙的NFT或将與更多的行業産生深度融合,迸發出更大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2021年12月底,國外媒體評出了2021年12大科技熱詞,NFT赫然在列。作為2021年最大的風口,NFT憑借着一個又一個暴富神話,幾度破圈,成為科技圈的新寵。

據1confirmation統計,過去一年,NFT的交易量達到了196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僅為8570萬美元。其中,僅OpenSea一家的交易量就達到了160億美元。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NFT圈的神話也吸引了大批量非圈内玩家的入場。去年12月,周傑倫推出的 Phanta Bear(幻象熊)将NFT帶入港台明星圈,使其成為流量變現的新方式。NFT也吸引了國内科技巨頭跑步入場,從2021年6月起,阿裡、騰訊、位元組跳動、小紅書……陸續有7家網際網路巨頭進軍NFT,搭建平台,推出自有的NFT産品,催生出了新的行業生态,形成了創作者——平台——收藏者的商業閉環。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2022年,NFT依然是熱門的投資目标。今年1月,美聯社正式進軍NFT市場,推出自己的NFT資源庫。1月28日,奢侈品品牌GUCCI宣布将聯名藝術家推出最新的聯名NFT。大量新玩家、新資本湧入,正在使NFT加速“破圈”。當NFT不再是小圈層的自娛自樂,新的發展可能性也就應運而生。同時,2021年大量資本的進駐,使得NFT行業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基礎建設的落地上,甚至在應用層面,都有了更多可落地的應用場景,進而增加了其附加值,增強了市場的穩定性。

在國外市場,NFT在唯一性之外,不再僅僅隻是一幅電子畫,轉而連接配接更多的場景。在元宇宙的加持下,NFT可以是通向未來元宇宙的入場券,也可以同現實世界相聯系,代表着現實世界中的實體物件——一套别墅、一個實體藝術品等等。更加多元的應用場景也讓NFT有了“金融”屬性之外的價值,可以說,NFT正在告别野蠻生長,新的秩序正在生成。

盡管如此,2022年NFT仍要面臨一個從其誕生之初就被問及的問題——NFT未來的應用場景究竟在哪?2021年,NFT的出現更多是作為元宇宙的基建。然而,元宇宙究竟在哪仍未可知。NFT想要邁出新的一步,必然要在應用層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如此,才能避免割韭菜和被割韭菜的遊戲。

回到國内市場,在NFT去金融化的強監管之下,NFT的流通性大大降低。這也成為國内NFT市場的一大潛在危機所在。随着數字人民币的進一步普及,國内數字藏品一級市場的拓展,在去金融化的前提下,能否探索出一套健康、持續的NFT玩法是關鍵。

2022年,大陸将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當務之急。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脫胎于區塊鍊技術的NFT,作為數字經濟的一環,也将從中獲益。2022年,NFT仍然處于高速爆發期,新資本、新玩家的入場,或許會給NFT帶來新的可能。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NFT将迎着風,乘勢而上。

虎口之厄

電子煙躺着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比喻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行走在灰色地帶的電子煙行業将在2022年“轉正”,但對入局者來說,越來越臨近“生死劫”,行業洗牌加劇,一批企業、一大批店鋪将會被淘汰。離場還是出海?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在企查查、天眼查、啟信寶中輸入“電子煙”,得到的結果分别是:349720、10w+、665877,将這三個數字封存,等到2022年底再來看,想必相當一部分企業已飄散于“雨打風吹”中。

2021年底,監管部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下三道政策,對搖移不定的電子煙産業一錘定音,“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随後推出的《電子煙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和《電子煙标準》(簡稱《标準》)征求意見稿中,明确對電子煙的生産、批發、銷售等環節提出許可證要求,并規定了霧化杆、煙液等産品的生産标準。如果一切流程正常,今年上半年,兩項新規都有望正式落地實施。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風雨欲來。盡管“身份”的确立消除了整個行業覆滅的風險,但接踵而至的《管理辦法》和《标準》則為所有企業戴上了緊箍咒,可見的必然結果是,拿不到許可證或者産品無法符合标準的電子煙企業,必将大批離場。

從《标準》的征求意見稿可知,煙液的安全性和重金屬殘留率是生産企業的技術門檻,也是核心競争力。和傳統煙草不同,電子煙口味衆多,且不含焦油及經過高溫燃燒後産生的已知緻癌物質,是以諸如英國等歐洲國家,将其定性為“減害”煙草。但潛在的問題是,不同口味的食品添加劑以往的安全性檢測,是以食道攝入為主要方式,但電子煙是将煙液霧化後通過呼吸道攝入,這種方式的安全性,目前尚沒有長期的科學驗證。

是以,《标準》采用了白名單方式,包含122種添加劑,并明确規定了最大使用量,這意味着,水果味、甜味的電子煙彈品類将大大減少,一些沒有技術實力,無法生産合規煙液和煙彈的中獨幕喜劇牌,将不得銷售。

如果說,從對口味的限制中,可以看出監管部門不希望電子煙通過“非煙草口味”吸引年輕人抽第一口煙,那麼,電子煙批發和零售的專賣細則落地,則有可能徹底改變電子煙現有的銷售模式。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目前已經明确的是,銷售電子煙同樣需要有煙草專賣證,但對于銷售點的選址,各地煙草專賣局有着嚴苛的規定。在很多城市,傳統的煙草專賣店已經趨于飽和,原有的電子煙專賣店要想獲得許可證相當困難。

更可能出現的現象是,電子煙進入傳統煙草專賣體系,這是一個擁有數千萬現成門店的管道,對于有實力拿到煙草生産許可證的電子煙企業而言,未必不是更好的選擇,但對于實力較弱的電子煙企業而言,獲得牌照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是兩道難以跨越的門檻。

大膽預測,到2022年底,可以進入國内煙草專賣銷售體系的電子煙生産企業可能隻有兩位數,與之相關的電子煙産業鍊企業,也将大批消失,唯一剩下的出路,可能隻有出海。

艾媒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企業制造占全球電子霧化産能的95%以上,銷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範圍内,目前明确制定電子煙标準的國家并不算多,出海煙企還有相對較大的市場空間。

但也并非可高枕無憂。這兩年來,不少國家和地區通過了電子煙相關監管條例,且監管方向不盡相同,即便是海外,也不再是“蠻荒之地”,可随意開墾。

一句話,躺着賺錢的時代過去了,想活下去,先盤盤家底,掂掂分量,看看能否逃離“虎口之厄”。

虎視眈眈

資料安全“紅線”已至

意思是像老虎盯着獵物一樣,伺機攫取,形容關注者不放松、不懈怠地關注着被關注的事物。

2021年,資料安全領域大事不斷,《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相繼出台。不難看出,資料安全已經上升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而在2022年,資料安全仍是紅線,這是不可改變的。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一直被隐私洩露的風險所包裹,防不勝防,令人心憂。好在,現在已經有一雙“虎視眈眈”的眼睛。

2021年監管部門對App審查的力度不斷加大,通報下架的App數量高達數百款,“下架”成為資料安全年度熱詞。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對于App營運者來說,資料能為他們帶來直接的流量和收益,但隐患是,一旦資料沒有保護好,不僅對個人,對社會乃至對國家都可能帶來危害。這不是危言聳聽,此前在土耳其便發生過5000萬居民資訊洩露事件:某黑客攻擊土耳其存放國民身份資訊的資訊庫,并将資訊洩露到公網上,對土耳其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剛剛閉幕的上海兩會上,“資料安全”在委員代表們的提案議案中頻頻出現。“拒用人臉識别”的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談劍鋒在此次上海兩會上提出“資料安全是上海打造數字之都的‘地基’”。在他看來,目前上海的網絡資訊安全産業尚存在諸多不足,主要包括安全核心技術支撐不足、安全投入配置設定“重硬輕軟”、關鍵技術仍然“受制于人”等。上海市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也對“資料安全”提出了制定資料安全審計、評估範圍與标準的建議,“雖然目前《網絡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形成了大陸網絡空間治理的三駕馬車,共同建構起一個強大的法律體系。但是,第三方安全審計、評估機構的資質和準入要求不明确;安全審計、評估的範圍與标準不明确;安全審計、評估報告的内容、使用方式和時效要求尚不明确。”趙柏基說,資料雖然可以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但安全的缺失将反向制約數字經濟的發展。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城市數字化,讓資料來刻畫和描述實體世界的相關活動、行為和經濟流轉。兩位政協委員的共同觀點是,資料安全是支撐起一座數字化城市發展的屏障和根基。

也可以說,資料安全是數字化城市的魂,但要打造好這個“魂”不容易,會面臨很多挑戰,比如需要解決資料确權、資料安全和隐私保護等難題。

資料安全,或許這是此前并沒有被企業意識到的安全準則,現在正成為“紅線”,執法的顯性化隻會讓這條紅線越來越嚴,這是數字經濟時代下必不可少的。

生龍活虎

新能源車繼續“開挂”

有生氣的龍和有活力的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改變了大陸汽車産銷連續3年下降的軌迹。2022年,國内新能源汽車仍然會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優勝劣汰的競争态勢将會凸顯。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是2021年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亮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2021年國内共銷售新能源汽車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由此推動汽車産銷結束連續3年下降趨勢。其中,中國品牌國内銷售占比達到76%,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觀虎變:向“新”而行 科技網際網路2022十大預測(上)

對于2022年,行業人士普遍樂觀預測,新能源汽車仍會一路狂奔。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将達550萬輛,市場滲透率升至25%左右,同時國内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期提升至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将達到22%左右。

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和購車補貼、免征購置稅等政策因素密切相關,該政策于2014年推出并執行,後經過2017年、2020年兩次延續,目前該政策将持續到2022年底。

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是大陸落實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環。2022年初,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22年是大陸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編制汽車産業綠色發展路線圖,盡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援政策,完善積分管理要求,穩定市場預期。

不過目前市場中,部分熱銷在售新能源車型價格已經上漲了10%左右。業内人士認為,新能源車企上調産品價格,不僅與今年補貼退坡有關,還與電池上遊原材料、電池漲價和晶片供應緊張帶來的壓力相關。

在政策層面,2022年與往年的重要變化在于,補貼規模不設上限。這意味着,2022年的單台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會減小,但補貼總量卻會擴大。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實行的政策中,年銷量1萬輛以下的企業無法拿到補貼,此舉就是為了淘汰規模小的邊緣化企業。

在2022年,當政策對市場走勢影響逐漸減弱的時候,靠政策紅利成長起來的新能源車企業,到了該“斷奶”的時候。除了短期的漲價和保價等措施外,技術創新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強勁的動力。新能源汽車今年将會出現明顯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将會進一步提升。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範昕茹 郝俊慧 潘少穎 林斐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季嘉穎

圖檔/藝幫人工作室 中國電信 1confirmation 國家煙草專賣局 工信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東方IC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衆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