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图源:艺帮人工作室

30秒快读

《IT时报》每年初都会对最新一年的科技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判。我们看到,发展数字经济已经被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这将是贯穿2022年和今后多年的主基调,在此时代背景下,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众多行业都将受益,发展愈加迅猛。我们看到,强监管仍会持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正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巨头们将会继续低调。我们看到,2022年仍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大的层面来说如疫情持续的时间与强度、经济发展恢复程度等等,科技互联网圈内也是如此,是否还会发生“行业地震”仍未可知,已经“地震”后的行业何去何从仍不是十分明显。

如虎添翼

电信运营商奔跑 数字经济新赛道

原意

猛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虎年新解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内电信运营商都取得不错的发展成绩,而且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相继完成了“回A”大事。虎年,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电信运营商承担着更重要的历史责任,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1年,通信行业该有着怎样的评价?

内卷,肯定是有,而且相当严重。不过,一种改变的力量正在激荡,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机遇,运营商们已经品尝到“甜头”。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无论是从业务发展还是业绩表现的角度来说,2021年都是不错的年份。

从运营商业务发展角度来看,2021年回暖明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净增规模、有线宽带净增规模都明显好于上一年。以中国电信为例,继续在移动用户增量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而且有线宽带用户净增规模达到2020年水平的两倍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成功“止血”,改变了2020年度出现的移动用户流失的状况,而且有线宽带用户增长水平也好于上一年。

从财务业绩来看,虽然三家运营商尚未公布2021年财报,但从前三季度来看,真可谓“虎虎生威”。2021年8月份在A股上市的中国电信,在2021年前三季度收获了“大两双”,尤其是净利润增幅达到24.7%,实属“恐怖”。中国移动的表现也十分亮眼,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增幅和净利润增幅都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中国联通的表现也不错,营收和净利润都有着较大幅度增长。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三家运营商2021年集体向好,一是因为行业内非理性竞争现象得到遏制,稳住了传统业务的基本盘,而且稳中有升;二是在数字化领域耕耘多年终有收获,新兴业务收入增势突出,新动力不断加强。从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大陆的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这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好成绩。虽然新兴业务收入只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只占一成半,但拉动作用非常明显。2021年新兴业务收入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8%的电信业务收入增幅中,新兴业务收入做出了近一半的贡献,成为收入增长第一拉动力。

可以说,一直以来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电信运营商,在2021年已经品尝到数字经济的“甜头”。

岁末年初,数字经济被提升至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大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1月,2022年第2期《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大陆数字经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战鼓声密集响起。

在浩浩荡荡的数字经济大潮中,电信运营商承担着重要角色,责任更加重大。《“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部署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等八方面重点任务,无论是哪一项任务,都和电信运营商密切相关,这是他们的主战场。

同时,电信运营商也将迎来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智能算力、网络安全、数字治理提出新的需求,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以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之下,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比以往更加强烈。这些因素都对运营商极其有利。

毫无疑问,2022年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发力数字经济新赛道,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挖潜新的增长点。

虎啸风声

NFT加速“破圈”形成新秩序

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2022年,依靠着暴富神话出圈的NFT将迎来新的爆发。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依托区块链技术,背靠元宇宙的NFT或将与更多的行业产生深度融合,迸发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2021年12月底,国外媒体评出了2021年12大科技热词,NFT赫然在列。作为2021年最大的风口,NFT凭借着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几度破圈,成为科技圈的新宠。

据1confirmation统计,过去一年,NFT的交易量达到了196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20年,仅为8570万美元。其中,仅OpenSea一家的交易量就达到了160亿美元。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NFT圈的神话也吸引了大批量非圈内玩家的入场。去年12月,周杰伦推出的 Phanta Bear(幻象熊)将NFT带入港台明星圈,使其成为流量变现的新方式。NFT也吸引了国内科技巨头跑步入场,从2021年6月起,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小红书……陆续有7家互联网巨头进军NFT,搭建平台,推出自有的NFT产品,催生出了新的行业生态,形成了创作者——平台——收藏者的商业闭环。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2022年,NFT依然是热门的投资目标。今年1月,美联社正式进军NFT市场,推出自己的NFT资源库。1月28日,奢侈品品牌GUCCI宣布将联名艺术家推出最新的联名NFT。大量新玩家、新资本涌入,正在使NFT加速“破圈”。当NFT不再是小圈层的自娱自乐,新的发展可能性也就应运而生。同时,2021年大量资本的进驻,使得NFT行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基础建设的落地上,甚至在应用层面,都有了更多可落地的应用场景,从而增加了其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

在国外市场,NFT在唯一性之外,不再仅仅只是一幅电子画,转而连接更多的场景。在元宇宙的加持下,NFT可以是通向未来元宇宙的入场券,也可以同现实世界相联系,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物件——一套别墅、一个实体艺术品等等。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也让NFT有了“金融”属性之外的价值,可以说,NFT正在告别野蛮生长,新的秩序正在生成。

尽管如此,2022年NFT仍要面临一个从其诞生之初就被问及的问题——NFT未来的应用场景究竟在哪?2021年,NFT的出现更多是作为元宇宙的基建。然而,元宇宙究竟在哪仍未可知。NFT想要迈出新的一步,必然要在应用层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如此,才能避免割韭菜和被割韭菜的游戏。

回到国内市场,在NFT去金融化的强监管之下,NFT的流通性大大降低。这也成为国内NFT市场的一大潜在危机所在。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普及,国内数字藏品一级市场的拓展,在去金融化的前提下,能否探索出一套健康、持续的NFT玩法是关键。

2022年,大陆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当务之急。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脱胎于区块链技术的NFT,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环,也将从中获益。2022年,NFT仍然处于高速爆发期,新资本、新玩家的入场,或许会给NFT带来新的可能。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NFT将迎着风,乘势而上。

虎口之厄

电子烟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比喻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行走在灰色地带的电子烟行业将在2022年“转正”,但对入局者来说,越来越临近“生死劫”,行业洗牌加剧,一批企业、一大批店铺将会被淘汰。离场还是出海?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在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中输入“电子烟”,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49720、10w+、665877,将这三个数字封存,等到2022年底再来看,想必相当一部分企业已飘散于“雨打风吹”中。

2021年底,监管部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三道政策,对摇移不定的电子烟产业一锤定音,“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随后推出的《电子烟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和《电子烟标准》(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对电子烟的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提出许可证要求,并规定了雾化杆、烟液等产品的生产标准。如果一切流程正常,今年上半年,两项新规都有望正式落地实施。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风雨欲来。尽管“身份”的确立消除了整个行业覆灭的风险,但接踵而至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则为所有企业戴上了紧箍咒,可见的必然结果是,拿不到许可证或者产品无法符合标准的电子烟企业,必将大批离场。

从《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可知,烟液的安全性和重金属残留率是生产企业的技术门槛,也是核心竞争力。和传统烟草不同,电子烟口味众多,且不含焦油及经过高温燃烧后产生的已知致癌物质,因此诸如英国等欧洲国家,将其定性为“减害”烟草。但潜在的问题是,不同口味的食品添加剂以往的安全性检测,是以食道摄入为主要方式,但电子烟是将烟液雾化后通过呼吸道摄入,这种方式的安全性,目前尚没有长期的科学验证。

因此,《标准》采用了白名单方式,包含122种添加剂,并明确规定了最大使用量,这意味着,水果味、甜味的电子烟弹品类将大大减少,一些没有技术实力,无法生产合规烟液和烟弹的中小品牌,将不得销售。

如果说,从对口味的限制中,可以看出监管部门不希望电子烟通过“非烟草口味”吸引年轻人抽第一口烟,那么,电子烟批发和零售的专卖细则落地,则有可能彻底改变电子烟现有的销售模式。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目前已经明确的是,销售电子烟同样需要有烟草专卖证,但对于销售点的选址,各地烟草专卖局有着严苛的规定。在很多城市,传统的烟草专卖店已经趋于饱和,原有的电子烟专卖店要想获得许可证相当困难。

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电子烟进入传统烟草专卖体系,这是一个拥有数千万现成门店的渠道,对于有实力拿到烟草生产许可证的电子烟企业而言,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实力较弱的电子烟企业而言,获得牌照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是两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大胆预测,到2022年底,可以进入国内烟草专卖销售体系的电子烟生产企业可能只有两位数,与之相关的电子烟产业链企业,也将大批消失,唯一剩下的出路,可能只有出海。

艾媒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制造占全球电子雾化产能的95%以上,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内,目前明确制定电子烟标准的国家并不算多,出海烟企还有相对较大的市场空间。

但也并非可高枕无忧。这两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了电子烟相关监管条例,且监管方向不尽相同,即便是海外,也不再是“蛮荒之地”,可随意开垦。

一句话,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想活下去,先盘盘家底,掂掂分量,看看能否逃离“虎口之厄”。

虎视眈眈

数据安全“红线”已至

意思是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地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2021年,数据安全领域大事不断,《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出台。不难看出,数据安全已经上升为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在2022年,数据安全仍是红线,这是不可改变的。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一直被隐私泄露的风险所包裹,防不胜防,令人心忧。好在,现在已经有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2021年监管部门对App审查的力度不断加大,通报下架的App数量高达数百款,“下架”成为数据安全年度热词。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对于App运营者来说,数据能为他们带来直接的流量和收益,但隐患是,一旦数据没有保护好,不仅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可能带来危害。这不是危言耸听,此前在土耳其便发生过5000万居民信息泄露事件:某黑客攻击土耳其存放国民身份信息的信息库,并将信息泄露到公网上,对土耳其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数据安全”在委员代表们的提案议案中频频出现。“拒用人脸识别”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在此次上海两会上提出“数据安全是上海打造数字之都的‘地基’”。在他看来,目前上海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安全核心技术支撑不足、安全投入分配“重硬轻软”、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等。上海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也对“数据安全”提出了制定数据安全审计、评估范围与标准的建议,“虽然目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了大陆网络空间治理的三驾马车,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法律体系。但是,第三方安全审计、评估机构的资质和准入要求不明确;安全审计、评估的范围与标准不明确;安全审计、评估报告的内容、使用方式和时效要求尚不明确。”赵柏基说,数据虽然可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安全的缺失将反向制约数字经济的发展。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城市数字化,让数据来刻画和描述物理世界的相关活动、行为和经济流转。两位政协委员的共同观点是,数据安全是支撑起一座数字化城市发展的屏障和根基。

也可以说,数据安全是数字化城市的魂,但要打造好这个“魂”不容易,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需要解决数据确权、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难题。

数据安全,或许这是此前并没有被企业意识到的安全准则,现在正成为“红线”,执法的显性化只会让这条红线越来越严,这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必不可少的。

生龙活虎

新能源车继续“开挂”

有生气的龙和有活力的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改变了大陆汽车产销连续3年下降的轨迹。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将会凸显。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是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最大亮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国内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由此推动汽车产销结束连续3年下降趋势。其中,中国品牌国内销售占比达到76%,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观虎变:向“新”而行 科技互联网2022十大预测(上)

对于2022年,行业人士普遍乐观预测,新能源汽车仍会一路狂奔。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550万辆,市场渗透率升至25%左右,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期提升至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2%左右。

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和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该政策于2014年推出并执行,后经过2017年、2020年两次延续,目前该政策将持续到2022年底。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大陆落实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2022年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2年是大陆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尽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完善积分管理要求,稳定市场预期。

不过目前市场中,部分热销在售新能源车型价格已经上涨了10%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企上调产品价格,不仅与今年补贴退坡有关,还与电池上游原材料、电池涨价和芯片供应紧张带来的压力相关。

在政策层面,2022年与往年的重要变化在于,补贴规模不设上限。这意味着,2022年的单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会减小,但补贴总量却会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实行的政策中,年销量1万辆以下的企业无法拿到补贴,此举就是为了淘汰规模小的边缘化企业。

在2022年,当政策对市场走势影响逐步减弱的时候,靠政策红利成长起来的新能源车企业,到了该“断奶”的时候。除了短期的涨价和保价等措施外,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强劲的动力。新能源汽车今年将会出现明显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范昕茹 郝俊慧 潘少颖 林斐

编辑/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图片/艺帮人工作室 中国电信 1confirmation 国家烟草专卖局 工信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东方IC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