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嚴春芳//除夕話春聯

嚴春芳//除夕話春聯
嚴春芳//除夕話春聯
嚴春芳//除夕話春聯
嚴春芳//除夕話春聯
嚴春芳//除夕話春聯

除夕,我回到老家漢川農村過年,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昭示着年已經來了。

據考證,春聯起源于戰國時期的桃符,即挂在大門兩旁的桃木闆,桃木闆上刻有降鬼大神,後演變為聯語。宋代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描寫的這一盛況。至宋代,桃符由桃木闆改為紙張,就叫貼春紙或春聯。明清時期盛行延續至今。

小時候,每年我都看見忙碌了一年的父親在集鎮上請人寫好春聯,在大年三十這天貼春聯。

春聯對仗工整、文字簡潔精巧。有上聯、下聯、橫幅。以往的春聯都是毛筆書寫,大都各有特色。現在的春聯大都是印劇品,往往内容雷同。

傍晚,我沿着姜嶺街道遊覽一家家一戶戶貼的春聯,有三種不同顔色的春聯映入我的眼簾。

大多數的人家及門店貼的是紅聯,有的字是墨色,有的是金色。這些春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願景,對新年平安與幸福的期盼。

偶爾見到幾處大門兩旁貼着黃色與綠色的春聯,家裡有老人離世的第一年貼黃色的、第二年貼綠色的。這類春聯都是孝聯、丁憂聯,表達的是家人對逝者的思念,贊美。

無論是手書還是印刷的春聯大都是楷書與行書體。春聯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富有時代氣息,也是大陸文學的一種形式。

每當我回到家鄉看到家家戶戶貼的春聯,深深地感受到濃濃的年味與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期望。

2022.1.31.除夕于漢川

壹點号 嚴春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