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融合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國潮,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非遺”作為國潮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也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非遺”不再隻是存在于博物館,品牌和非遺聯名的合作逐漸吸引着消費者的目光。

2006年,鳳翔泥塑經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多年來,泥塑作品不斷的繼承和發展着,衆多優秀的傳統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斷傳承,尤為典型是老虎形象的泥塑作品。
在壬寅虎年來臨之際,鳳翔泥塑胡深世家第六代傳人韓建斌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并與高端男裝品牌卡爾丹頓跨界融合,将鳳翔泥塑中傳統挂虎形象展現于服飾之中,以獨特新穎的方式推廣和傳承鳳翔泥塑這一傳統民間藝術。
“在國潮之風蔚然興起的當下,以本土藝術文化元素為導向的形象輸出俨然成為時尚圈的風向标,今年我們與卡爾丹頓跨界融合,也是想嘗試一下不同的推廣方式。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對于泥塑的技藝更專業,品牌方更專注于市場化推廣,是以這次合作希望能達到雙赢。”韓建斌對寶雞新聞網記者如是說。
韓建斌介紹說,此次與卡爾丹頓合作展現的是傳統挂虎形象,作品主要運用了主、繞、随、虛四種線條,貫錢紋,四季富貴花、饕餮紋、雙魚紋、蝴蝶、鶴、蝙蝠等有着平安吉祥寓意的紋飾也設計其中,整個作品曆時1個半月設計完成。
“今年年初,我和母親受邀前往廣西南甯參加卡爾丹頓的新品釋出會,期間還有以鳳翔泥塑為主題的沙龍活動,推廣效果非常不錯,很多人對泥塑很感興趣,不少行業内人士也紛紛抛來橄榄枝,未來對于我們泥塑的傳承推廣具有積極的意義。”韓建斌說。
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豔,深受人們喜愛。泥塑作品共分為挂片類、立體擺件類、立人類、泥玩具類、民俗民風類共五種,涉及千餘種不同的花色和品種。除了在繼承傳統手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自2016年開始,韓建斌和母親胡小紅緻力于傳統泥塑複原,盡己所能保護和傳承鳳翔泥塑,目前他們已成功複原86件泥塑作品。
“1991年的時候,我的外公胡深為我創作了座虎‘滿月虎’,時光荏苒,如今我也接過接力棒,成為一名手藝人,未來我将緻力于鳳翔泥塑的傳承與創新,廣泛宣傳鳳翔泥塑,讓更多人知曉鳳翔泥塑的美。”韓建斌最後說。(寶雞新聞網記者 張沛)
編輯: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