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大陸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曆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今天,小編帶您一起了解這些年俗~

除夕來自先秦時期的逐除的習俗。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着的《風土記》等史籍。周、秦時期,每年将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傩”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疠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争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顔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挂上紅顔色的桃木闆,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于是以後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開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是以也稱圍爐。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菜、蚝豉等,因為“發菜蚝豉”與“發财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2.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大陸很多地方,這一天,群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3.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随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讨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4.踩歲活動

除夕夜,大陸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内将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将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5.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确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是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黴。是以,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6.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隻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裡一般都不關燈,特别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7.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8.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随着雕闆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内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财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産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9.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大陸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是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緻,将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10.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标準。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11.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後,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12.燃爆竹

【網絡中國節·春節】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來源丨網 絡

編輯丨格 格

終審丨劉向美 張玉潔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印象庫倫官方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