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而殘酷,中國産業城市的底層真相!

真實而殘酷,中國産業城市的底層真相!

1

2021年末,寫了一篇《城運,誰來決定》。

主要聊了中國這30年城市的興衰沉浮以及和産業關聯。

反響不錯。

在文末,留了一個尾巴——除了北上廣深以及半個身位已經擠進一線的杭州和南京。

中國最主要的二線城市,包括且不限于: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合肥、鄭州、青島、天津、西安、濟南、大連、石家莊、沈陽等,能不能彎道超車,如何彎道超車。

今天,我們從産業方面聊聊這個問題。

2

說産業,我們先來搞清楚一個概念——産業微笑曲線。

真實而殘酷,中國産業城市的底層真相!

上圖橫軸代表産業鍊的前後環節,研發,零件生産,零件組裝、營銷和後續服務

縱軸代表這個産業環節所獲得的利潤高低。

世界上絕大數高利潤産業鍊,都遵照這樣一個規律。

環節利潤按照 “微笑”弧度的分布,前後兩端(研發+營銷+客服)較高,而産業鍊的中間部分較低。說白了,就是生産環節不值錢,研發和營銷環節賺大錢。

以蘋果手機為例,最賺錢的是美國總部,他們管研發。

次賺錢的是蘋果供應鍊的零件供應商,如顯示屏、鏡頭模組公司,最辛苦但最不賺錢的才是設在大陸各地的富士康的組裝廠。

3

産業鍊微笑曲線至關重要,因為城市處于産業鍊的位置,直接決定了這個城市和區域的富裕程度。而且幾乎所有的中國城市,都遵循這一規律。

第一檔:高利潤行業頭部城市。

它們掌握着中國這些産業鍊的總部公司、研發和品牌,比如一個深圳就誕生了華為、騰訊、大疆等數個高科技公司。為什麼杭州與之并列,因為杭州有一個阿裡和網易,而阿裡則是中國最成功的的網際網路公司。

第二檔:高利潤行業的制造組裝城市。

一般處于這些超級城市都市圈内的非一線城市,比如東莞、比如佛山,比如珠海,他們負責這些産業鍊的零件生産群組裝。

第三檔:原材料和能源城市。

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比如山西東北煤炭,新疆棉花和西南的電力。

那麼我們回答一下,我們标題中所提出的問題。

——後發型大城市,如果要彎道超車,最應該選擇上面的哪條道路?

第三條一般可以放棄,這需要天然的資源和條件,而且在中國這一類城市很多已經陷入困境。

可以放棄。

到底要走第一條路,一步到位,迅速超車?

還是走第二條道路,先為一線城市打工,疊代進化。

城市道路的選擇,來自于城市産業要素的比較優勢。

一般來說,城市産業要素分為七項:

一、土地成本優勢

二、能源成本優勢

三、資金成本優勢

四、制度成本優勢

五、物流成本優勢

六、高端人才優勢

七、環境保護優勢

八、 普通勞動力成本優勢

下面,我們一項一項分析:

1、土地成本優勢:

這個後發城市有優勢,先發城市土地一般比較缺乏,比如深圳,但是優勢不大。我差不多走過全國一半以上的大城市,很少見産業園無法容納産業,更多的則是産業園空空,招商不足。

2、能源優勢:

大陸的能源未來在西部,是以前期處于内陸的後發型城市稍有優勢,因為他們更貼近西部。但是随着大陸高速載重鐵路的普及和高壓輸變電技術的成熟,全國能源價格将逐漸打平,而這種優勢就會越來越小。

3、資金優勢:

這個不多說,先發城市優勢極大,因為全國大多數的資金和金融機構都是在那幾大城市。

4、制度成本優勢:

這個可以解釋為營商環境,坦率的說,這一點先發城市比後發優勢要大很多,因為這有賴于培養一個有服務意識的政府,這在那個地方都是一個慢工活。

5、物流成本優勢:

這個先發城市優勢更大,因為現在所有人流、物流網都是圍繞着北上廣深這幾個主要城市建設,隻有内地的武漢、鄭州、西安、成都等幾個中心城市還好。

6、高端人才優勢:

這個肯定是先發城市有優勢,因為人家能夠出的起更高的工資,而本身這些先發城市一般都是高等教育優勢明顯。

7、環境保護優勢:

這個後發城市優勢大些,現在先發城市已經不讓幹這些用環境換利潤的行業,但是後發城市還可以幹一些,但是,随着國家青山綠水戰略普及,這種優勢也會越來越少。

最後,就是普通勞動力成本。

說句實話,這才是後發城市最大的,短期不可能被替代的優勢。

畢竟先發城市一般都是人口大市,勞動力大市,轉移人口大市,年輕人大市。

勞動力多,工資低,房價低,受教育水準偏低,是其基本特點。

對于個人,這是一個悲劇,但是對于城市這是一個優勢,一個先發城市不可比拟的優勢,也是後發城市最大的優勢。

而這種優勢最好的利用,就是先引入高附加值産業鍊的低利潤加工環節。

因為,這種環節,恰恰利用了後發城市,土地成本低、能源便宜和普通勞動力成本優勢。

但是,這個環節最大的問題就是“隻能脫貧,不能緻富”,勞工工資普遍不高,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畢竟你的籌碼太少,上桌玩牌隻能先從苦活兒累活兒不賺錢的髒活開始幹。

4

如果,你像我一樣,把中國前50強城市的政府報告讀了一遍。

你會發現,實際上中國大部分城市産業更新方向,已經陷入了一片紅海。

其中,三分之一的城市,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晶片”産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要打造自己的“電商”或者“網際網路”龍頭企業,另外一半的城市自己要去創造新能源汽車。

甚至,在中國尚未有成功案例的大(資料)+智(人工智能)+移(移動網際網路)+雲(雲計算)四大尖端行業,每個賽道也要擠進去不少選手。

然而,絕大部分後發型城市都忽視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如果一個城市想完成自己産業鍊更新,一定要“由易而難,疊代更新”。

比如深圳,前期就是給香港、日本等國家做代工,做襪子,做襯衫,這種低端東西做多了,然後自己生産小風扇,小電機等低端電器,然後開始做電話,做程控機等複雜機械,再然後去做自己的獨立品牌,自己獨立研發能力,有了華為,有了騰訊,成了中國著名的創新之都。

況且,華為起家就是一家生産使用者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騰訊起家就是做傳呼機,做BP機,然後産品疊代,産品創新,形成世界性的公司。

再往大裡說,世界上、整個中國,産業更新也是一個先做孫子,再做爺爺的過程。

因為,你隻有先從最不賺錢的組裝開始做,才能有個起點,才能開始攀爬科技樹,才能向産業鍊高出攀爬,才能逐漸創造出自己的研發能力和品牌。

比如,我們現在的手機行業有世界極強的競争能力,全世界十大品牌,我們占據一半。

而這種能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

無非是當年從摩托羅拉,諾基亞,到後來的三星、蘋果,不斷地把自己的組裝廠,自己的産業鍊公司向中國搬遷,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積累人才,最後才有了自己的小米,自己的OPPO,自己的vivo,才有了中國手機的後來居上。

不僅僅是手機,中國的幾大行業都是這樣,2000年左右的白色家電,2010年之後的高鐵技術和光伏技術,差不多都是這個路徑。

5

什麼時候,這種低端産業鍊可以更新,可以創造自己的品牌。

往往一個地方,在某個産業鍊方面已經積累起巨大的聚集效應和人才儲備。

真實而殘酷,中國産業城市的底層真相!

比如說,現在的重慶,不但彙集了惠普、宏碁、聯想等國内外絕大部分筆記本品牌産商,而且彙集了富士康、廣達,英業達、和碩,仁寶、緯創六大代工廠。

更為重要的是,在重慶的筆記本,超過80%零部件已經實作了本地制造。

另外,這些廠商70%的一線技術勞工,一半以上的管理崗,實作了重慶本地就業和居住。

可以說,不管是生産鍊還是技術勞工,還是技術,已經實作了較高的“重慶制造”占有率。

2017年,重慶生産的筆記本産量已經占據了全球40%的量,已經變成了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産基地。

而這時候,在重慶就可以有條件的創造出一個自己的筆記本品牌,用成本效益打開市場,去吃這個産業鍊上更為豐厚的“研發”和“營銷”的利潤,成為又一個筆記本品牌的“小米”。

6

然而,這種成功的産業鍊轉移的案例在中國還不多見。

更多中國後發型城市,一般陷入了兩類誤區。

第一,成都誤區。

圖:成都錘子總部

真實而殘酷,中國産業城市的底層真相!

砸錢收購品牌,比如成都砸下數億元人民币投資錘子,非常希望通過收購完成一個手機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突破,然而這個石頭最終打了水漂。

第二、鄭州誤區

真實而殘酷,中國産業城市的底層真相!

雖然鄭州富士康已經落地鄭州港區,每年港區産出的蘋果手機數量全球領先。但是在港區,将近十年隻是一個代工廠,而沒有能夠集合更多的蘋果産業鍊的公司,如攝像頭模組,如電路闆,如螢幕,不具備産業更新的條件,更不具備創造自己品牌、自己研發的條件。

還是那句話,這種産業結構,隻能脫貧,無法緻富。

不過,以上兩個案例,還是好的,畢竟當地政府已經走出第一步,而更多的地方仍然停留在每年自創高科技行業和産業更新的規劃當中。

要知道, 隻有最大程度利用中低端勞動力優勢,先從低端組裝,低端零部件制造幹起,積累優勢,積累人才,積累經驗,耐心一步步攀爬科技樹,疊代更新,才是正途。

說實話,發本文之前已經做好了挨罵的準備,畢竟所有的城市朋友都希望自己的城市今天趕上海,明天超深圳。然而問問自己,真的能嗎?

在中國産業賽道一天天固化的情況下,太難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做孫子,再做爺爺”,一步步來,畢竟四十年來我們的大中國就是這樣的發展路徑。

米宅視訊号開通啦!

财經知識、城市選籌、宏觀分析,精彩不斷!

更有超多幹貨的直播等着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