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田中國銷量下滑背後:新能源布局如何從1萬輛跨入80萬輛

本田中國銷量下滑背後:新能源布局如何從1萬輛跨入80萬輛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近日,日本當地媒體報道稱,本田計劃在2030年銷售200萬輛汽車,預計其中40%是電動汽車,60%是混合動力車。且2030年将其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21年的1萬輛提高至80萬輛。

借此消息,本田2021年在華新能源車銷量為1萬輛的資料首次得以披露。相比之下,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頭部企業比亞迪相比去年新能源車的銷量為59萬輛。

對于本田等合資品牌來說,在華大力布局新能源車型已經迫在眉睫。因為根據行業内共識,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競賽即将在3到5年後結束。

截至目前,本田的市場被局限在燃油車領域,盡管其戰略已經開始發生轉變。但很明顯速度還不夠。

本田在2021年釋出了全新純電品牌“e:N”和全新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未來五年本田将在中國市場推出10款純電動車,其中東風本田的e:NS1和廣汽本田的e:NP1将在今年上市。

本田中國一位内部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e:N系列第一彈e:NS1(WDHAC,東風本田的英文縮寫)和e:NP1(GHAC,廣汽本田的英文縮寫)即将于2022年春季上市,以此為始,GHAC和WDHAC将推進第二彈e:N Coupe Concept、第三彈e:N SUV Concept、第四彈e:N GT Concept為基礎的量産車型,加速電動化發展”。

電動車戰略緩慢推出的同時,本田在燃油車市場的壓力也在增加。今年1月初,本田釋出的2021年全年在華終端汽車銷量資料顯示,2021年1-12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156.15萬輛,同比下降4%。上述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銷量同期低于去年,主要是部分車型受到零部件供應緊張的影響”。

但在同期,本田一直在追趕的目标——豐田在華汽車銷量卻同比增長8.2%至194.4萬輛。實際上,零部件短缺可以說是全球所有汽車廠商2021年面臨的最大問題。

在本田的内部發展上,其2021年在中國市場投放的全新車型大多為中期改款車型,也是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除了全新思域和型格,其他新車型如雅閣、英仕派、奧德賽和艾力紳等均為改款車型。且全新思域和型格的上市時間也都被安排在了年末。這也導緻2021年,本田在華并沒有打造出新的增長引擎。

過去一二十年中,合資品牌依靠成熟的燃油、混動技術占據大部分國内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實情況是,誰能在接下來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壘,誰就是下一個汽車時代的優勝者。

在新能源方面,國内合資品牌一直表現不佳。乘聯會釋出的資料顯示,12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1.3%,1-12月滲透率15.7%,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35.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7.2%;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7%。

盡管主流合資品牌整體新能源滲透率很低,但也已經出現分化。乘聯會表示,12月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衆的新能源車批發19498輛,占據主流合資46%份額,大衆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上汽通用新能源銷量也突破5000輛,其他合資品牌仍待發力。

由于自主品牌和豪華品牌已經搶先一步,推出大量電動化車型,其在整體市場上所占據的市場佔有率也在不斷擴大。面對這一市場變化,一些合資車企的發展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2021年本田、豐田、日産等合資車企紛紛對外表明了自己的電動化。此前最反對電動化的豐田也在去年年底釋出了較為激進的純電動戰略,用一次釋出會亮相了15款全新純電動概念車。據悉,到2030年豐田将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并将在2030年前投資4萬億日元(350億美元)用于開發電動汽車。同時雷克薩斯未來将轉型為純電品牌。

日産方面則表示,Zero Emission日産純電将搭載于日産Ariya并于2022年引入中國,到2025年,Zero Emission将在3款車型中搭載。

不僅是日系品牌,德系與美系品牌也表示将在2022年推出多款電動産品,2022年也是以成為合資品牌電動化元年。在此之前,大衆、通用已經先行一步,外界都在關注本田等後來者如何扳回一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