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作者:北辰林逸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過年,就是過月盡(大盡三十,小盡二十九),叫除夕,我們叫“鬼年”。

春節是從初夕到新年正月十五,達到高潮,一直要延續到正月二十三。尾聲甚至到了二月二。

我們是從早上就開始講究了,早飯是燴菜炸糕,祝福家人年年高,步步高。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吃過飯,去上墳,送年飯,祭先人,這是這一天的頭等大事,不得怠慢。

回來再安排家裡的一切。上午掃院,要徹底,圪裡圪崂,柴垛,廁所,大路,不能有死角,留下惡沙(垃圾)。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貼對聯,每面窯門樯上一副,窗樯上一副,要貼得端端正正,要沾牢,不能風一吹就掉,要貼出一個正月呢。對聯在白窗紙的襯托下格外耀眼,滿院喜氣洋溢。

中午,吃肉腥湯長面條,寓意幸福綿長。吃停當了,大人們要擔滿水甕,因為初一不擔水,然後摸捋黑裡(晚上)飯。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我們就去砍打火柴,,準備晚上的野火(焰火),坡窪底或者對面窪的黃蒿狼牙刺,捆上一捆,在當院裡架好。

晚上,先點上外起(院子)的燈籠,全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年夜飯。

做好的肉見樣和(熱)一碗,燒肉炖肉酥雞丸子羊肉一樣不拉,再燴一盆白菜粉條的肉菜,拌幾個涼菜或添幾個小炒,蒸米飯,和(熱)白面馍馍。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這是一年裡最豐盛的大餐,但是幾乎吃不動,本身油大,加上這幾天吃得有點夠,還是大燴菜眼明,幾乎一點不剩。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一吃完飯,我們就急着要去打野火(焰火),大人們就給我們分鞭炮,有小炮大炮,分得公公停停(公平),我們拿着早就準備好的火把,從竈火裡點着,引燃野火,一時間火光沖天,滿院通明,開始一個一個地放炮,放完了,野火也燃過去了。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那時候,沒有電視,大人們拿出幹碟,炒好的南瓜籽、葵花籽、花生、糖塊,泡上一壺茶,或者滾上一鍋黃酒,吃着,喝着,說着,笑着,守歲。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我們吃上一陣瓜子,就瞌睡的不行了。約摸半夜了,大人們去震門,震甚呢?震住傳說中叫年的怪獸或别的什麼,因為今兒是鬼年麼。門口立一把菜刀,一根擀面杖,經守了門就睡覺。那時候是不給壓歲錢,錢是有的,那是初一早上的事情。

老家裡過年,非常有儀式感

這一夜燈不滅,早早就把煤油燈添滿了油,這叫長明燈,照亮着全家人的臉龐,也永遠照亮着全家人的美好未來。

這些應該是儀式感很強吧,現在誰還這麼講究呢?

網圖,侵删。